如何鑒別海鮮是養殖的還是野生的?

如何鑒別海鮮是養殖的還是野生的?

野生,簡單兩個字透出

難以言喻的原始魅力

野生海鮮,活在碧波萬頃下、長於浪濤洶湧中,生來就要與自然搏鬥,無論是魚蝦蟹貝,總有一種最自然的味道:肉質密實滑韌、味道甘潤鮮嫩,無非就是:

魚有魚味,蝦有蝦香

近年來健康、營養、安全而又凸顯尊貴的野生海鮮已成為時下的美食新潮流。

然而,野生海鮮又往往被認為是「高價」、「奢侈」的代名詞,養殖海鮮很多都添加了添加劑,對人體來說並不健康;

如何鑒別海鮮是養殖還是野生的?

通過魚類的體表顏色即可判斷養殖魚和野生魚,對於很多種類的魚,這種經驗並不靠譜。多數魚類的膚色往往能隨著環境變化而變化,為了賣相和冒充野生魚類,很多商販有辦法把人工養殖魚的膚色改變。

最常見的一招就是,用顏料給養殖魚染色,顏料來源很廣泛,比如黃泥水、紅泥水、高嶺土泥漿水等,也可以直接用化工染料。

很多人認為人工染色會脫色,在水裡會發現有顏料顏色,其實,錯了,這種魚類皮膚染色不簡單的塗一下,所以,並不會脫色到水裡。

綜上所述,光靠膚色分辨野生魚類和養殖魚類是不大靠譜的,很多水產專家都能在商販的「技術」手段下中招晚節不保,普通大眾靠膚色分辨多數只有上當的份。

下面是具體的鑒別方法:

看體型

養殖魚類由於飼料充足,營養豐富,所以,一般都膘肥體壯,而野生魚由於在自然環境里充分競爭,有上頓沒下頓,常常體型消瘦苗條

當然,也要看情況,在產卵期一些野生的雌魚由於一肚子魚卵,顯得肚子比較大,不懂的消費者也會誤認為是膘肥體壯。其實,這種由於生產後代而導致野生魚大肚子,細心是能看出來的,大肚子只體現子啊腹腔部,而養殖魚的膘肥體壯是通體均勻的肥胖。

看脂肪含量和腹膜

養殖魚類和野生魚類體內脂肪含量是區分二者的重要依據。現在的魚飼料都是高脂肪高蛋白組成,且餵食充足,因此,人工飼養魚類體內脂肪含量很高,不但腹腔和魚腸堆滿脂肪,連魚皮下都可能是厚厚一層脂肪,甚至魚腩都是脂肪為主。

而野生魚類由於食物匱乏,往往體內脂肪含量很低,魚腸和腹腔脂肪比較少,魚肉上的脂肪更少。

此外,養殖魚類由於飼料高脂肪,會導致高膽固醇,膽囊很大,膽汁多且顏色濃重。野生魚類膽囊小一些,且膽汁沒有那麼多,顏色相對淡一些。

養殖魚類由於食用人工混合製作的高脂肪高蛋白飼料,且食量大,定期投喂,消化吸收率低,因此,排泄物往往是黑乎乎的,且腥臭味很重。而野生魚類由於食用純天然食物,且食物量少,消化很充分,排便顏色淺,腥臭味淡很多。仔細觀察魚池裡的水質情況,就能有所察覺。

腹膜也是區分野生魚類和養殖魚類的依據

養殖魚類由於飼料和生活環境的原因,魚肚裡往往有一層顏色很深的黑膜,而野生魚類則沒有黑膜,或是黑膜很淺。

別以為碼頭剛上岸的魚就是野生的

很多地方漁民為了證明自己捕撈的魚類是生鮮,往往捕撈後就在碼頭上售賣,很多市民也前往購買。但一些無良商販看中了其中的商機,往往會跑到碼頭冒充野生魚,或是團伙作案,每人帶一小部分魚到碼頭與大街小巷去賣,賣完了再去藏貨地拿貨,所以,他們一整天都在不斷賣「野生魚」,卻沒有看到他們的捕魚人。

看品種和大小

野生魚是捕撈得來,往往品種多,個頭不一,而養殖魚往往是分批次養殖捕撈,個頭差異不大,一部分作假手段不高明的販子,可以這樣看出他們的坑騙門道。一些魚販手段高明,會用不同品種和不同規格的養殖魚來冒充野生魚,這樣很多人就看不出門道了。

總的來說

? 較之野生的海產品,人工養殖的海鮮體重比較重,身形肥胖,內臟脂肪多。

? 口感上可以嘗到飼料沉積的味道;而野生的體型瘦長,脂肪含量相對少。口感上味道較為鮮美,不用放太多配料就能感受到鮮甜的滋味。


推薦閱讀:

超聲在梗阻性黃疸鑒別診斷中的價值
坐骨神經痛的鑒別診斷
楊立山:心源性腹痛的鑒別診斷
乙肝病毒轉陰怎麼鑒別

TAG:海鮮 | 養殖 | 鑒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