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偷懶!這4種品行,父母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
在某些家長眼裡,從小孩邁入幼兒園的那一刻,教育孩子就變成了老師和學校的事情。
但生活中,有些事情需要的是父母的潛移默化,言傳身教,若只是單純的依靠老師的教導,則結果將是:你在教育孩子上偷的懶,將來都會變成深深的遺憾。
1老師給不了孩子良好的習慣
人們都說,「訓子千遍不如培養一個好習慣。」
0~6歲是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最佳時機,孩子身上很多習慣,都是在這個階段形成的。
日本教育家福澤諭吉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
有的孩子把閱讀當習慣,是因為父母熱愛閱讀,一家人把讀書當成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情;
有的孩子把玩遊戲當習慣,是因為父母經常躺在沙發上捧著手機玩;
有的孩子愛宅在家,是因為父母一下班就窩在家裡看電視……
孩子的習慣,往往都是父母給的。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需要父母的付出,甚至要比孩子付出得更多。
2老師給不了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曾經有位幼兒園老師對我說:「我們這很多孩子都會自己獨立用餐,但總有那麼幾個孩子,一到吃飯的時候就開始鬧情緒。」
了解後才知道,原來孩子在家裡,從來沒有自己吃過飯,園裡的老師日復一日耐心地教,回到家,大人又開始追著喂。
好像只要有父母在場,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的幾率也隨著減少。所以很多孩子除了學習,自理能力幾乎為0。
培養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最重要的事情,父母要「狠」點心,縱使萬般不舍,也要懂得放手。
如果獨立自主、講衛生、整理東西等等這些自理能力,父母沒有慢慢教給孩子,那麼等孩子進入集體生活就會遇到諸多問題。
3老師給不了孩子良好的修養
現在的人喜歡將沒有教養的孩子稱作「熊孩子」,其實沒有哪個孩子生下來就是喜歡搞破壞的熊孩子。
一個孩子的行為往往和家庭教育有關,什麼樣的家庭,養出什麼樣的孩子,熊孩子只是現象,熊家長才是本質。
曾經在微博上看過一張照片,地鐵車廂內,孩子把爆米花灑在車廂,父母跟孩子一起,一粒粒撿起,有這樣一位遵守規則的父母,是孩子的福氣。
活潑調皮是孩子的天性,但是不代表父母的不作為,需要父母從一開始就引導孩子理解、遵守社交禮儀和規則。
孩子未來能走多遠,不只是看他的成績,而是孩子的品行和修養。
如果說老師的主要責任在於教書,那麼育人的責任,更多還是要看家長。
4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永遠大於老師
從孩子出生的那天起,家庭是他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是他接觸最多的人,最初的階段,他們都是通過模仿來學習適應這個世界的。
還不會說話的時候,會模仿父母的肢體動作;
過家家的時候,學著爸爸媽媽在玩具廚房裡切菜做飯……
等到孩子大一點,父母的一言一行,更加逃不過孩子的眼睛。
說話的方式、待人接物的態度、生活的習慣,都在無形中影響著孩子。
天下的父母,總想著把孩子送進名校,接受最好的教育,但是卻往往忽略了: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推薦閱讀:
※豆瓣評分9.3的小戲骨版《紅樓夢》個個都是小戲精
※為什麼在中國帶孩子那麼費勁?
※如何讓孩子遠離校園欺凌----得到關係攻略筆記
※兒童樂園加盟多少錢,考拉大冒險致富好項目
※通過這幾步,我讓孩子愛上了歷史書籍
TAG: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