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S的中年危機說起

從小S的中年危機說起

周末刷到孟靜(筆名「孟大明白」)的一篇文章《小S為什麼會在內地水土不服?》,讀後不禁唏噓:即便是小S這樣曾經靈氣與活力四射的「妖女」,也肉眼可見地,中年危機了。

查了下,小S和我同年,都屬馬,今年40整。

文中提到的小S在內地做的兩檔節目,《姐姐好餓》、《真相吧!花花萬物》,我都沒看過,其實是根本沒關注到過,因為這篇文章,我在網上搜了快速掃了掃,看後和孟靜的感受一致:小S的眼底和肢體語言,透著,深深的倦意。她完全,不享受她的工作。

《姐姐好餓》

《真相吧!花花萬物》

(備註:關於小S在新節目中的倦怠感,我就不鋪陳了,這也不是一篇娛樂稿,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讀文首提到的孟靜原文,分析得很中肯。)

小S老了,儘管她看著仍有一張保養年輕的臉。

「衰老」最可怕之處,從來不是人肉身的坍塌與松垮,而是精氣神的塌陷。那才是人生淪陷的開始。

由此而生的感慨,其實觸動我延展想了蠻多東西,一些自己關於人生的思考,所以,我決定暫時先放下「巴黎遊記」,來寫這篇文章。

1

中年危機中 ,首當其衝的危機感,恐怕就是年齡危機感。

年齡危機本質上是對青春逝去的恐懼,對容顏、身材開始逐漸走下坡路的焦慮。對於容貌就是事業生命線的藝人而言,這個恐慌恐怕也來得格外早一些。

尤其又是大小S這種終身自律,將美貌當作重要事業的。

其實,也別說藝人了,我們普通人又何嘗不是?

先來說說我自己經歷過的年齡危機感吧。

我一直長得顯小,所以直到35歲之前,我都會被很多人認為只有二十多歲。但35歲是道坎。突然,一過35,就是從36歲的某一個時刻開始,我與年齡危機感狹路相逢。

我大概用了快一年的時間來解決自己的這個年齡危機感。

我記得那一年,我特別愛和人討論關於年齡危機和衰老的問題。作家畢飛宇應我的老東家之邀來倫敦出席書展,我乘便採訪他,也問他如何看待衰老和死亡,是否有過年齡危機,他的回答我印象很深刻:

女人更容易有年齡焦慮,是覺得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東西會消失;可男人更願意跟時間做朋友,知道很多東西的獲得,需要靠時間的積累。

所以,他已經習慣了和時間做朋友。至於死亡,他說自己從小就有一個信念,一個男人,要有尊嚴地面對死亡。

他從性別角度來談男人、女人的時間感,可能流於片面,但我同意他說的:人要學會和時間做朋友,人要有尊嚴地面對死亡。

經過一年的時間,處理好自己的危機感、起伏的情緒,包括在職業上作出新的選擇,那一年快年末的時候,我覺得我平安著陸了。

既然人不可避免地要面對自己肌體的日趨老化,為何不體面地、有尊嚴地、平靜地面對它?在能夠把握的時刻,要珍惜每一個當下——和此後的人生相比,「最年輕」的當下。

也是在那一年,我意識到,真正的年齡危機,其實從來不是physically getting old,而是,心老了。

什麼是心老?是不再從心底對生命有熱情,不再對世界有好奇,年輕時候想要穿著紅色高跟鞋或者軍靴去「征戰世界」的雄心和慾望,而今都變成一場為了生計的「不得不」。

真正的老,是從無奈向命運低頭和認輸的那一刻開始。

還好,我並沒有。我還有十足的樂觀、勇氣,以及飽滿的氣力,離開穩定的國企,踏上一個前途未卜的新征程。那一年,我創建了自己的公司,真的開始做起了自己的business。

那幾年,我不斷摸索,挑戰都化作了動力,全力以赴,雖然時有困惑與焦慮,但始終,鬥志昂揚是我的人生主旋律。

今年,我40,又做出了一個人生的重要決定,調整公司的業務結構,還在上海註冊了一個工作室,要將相當的事業重心放到國內,今後,做一個上海-倫敦之間的commuter。

父母親心疼我,人生嘛,到這個年紀,最重要的是穩定,是生活作息有規律,是舒服,你一個女生,這麼折騰,這麼辛苦,會老得很快,有什麼意思呢?

我回答他們:

其實,正是因為我始終熱情飽滿地、認真用力地對待我的工作、對待我的人生,我才會一直看著比很多同齡人都顯年輕啊!(好吧,這裡似乎有自賣自誇之嫌,但我的確是經常被人這麼說,所以就請大家諒解吧。)

所以,我想說,對於人而言,對於女人而言,首先是要心態簡單、平和,無視年齡、活出無齡感,因為你拋開了對年齡的介意和恐懼,你才能真正享受你的生命,有熱情地而不是恐懼地迎接未知,此外就是,人還要能把年齡活成一種勢能,而不是重複與虛度。

如畢飛宇所言,很多事情(包括知識、技能、經驗、財富、人脈、信譽度)的獲得,是需要通過時間累積的。可前提是,在這個時間裡,你需要真的在累積。

2

下面,來說說關於「中年危機」中的職業危機。

活到40歲,我大概是明白,真正的職業危機,和你現在是20歲、30歲、40歲並無關——它的核心問題永遠都在於:你當下是否enjoy自己在做的工作,是否覺得它給自己意義感與價值感,是否能fufill自己的潛能,以及,很重要地,能供給自己一個體面的生活。

這個問題,其實是跨越年齡的。

年輕人,面臨的是「尋找」問題。「怎麼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工作」,是我被年輕讀者問到的最高頻的問題,恐怕沒有之一。

是啊,在這個失序的時代,如果不想做一個渾渾噩噩,隨波逐流,不識不知的人,尋找和樹立方向是最重要、也最難的一件事兒。

而「找到」之後呢,往往所有的「找到」,都只是暫時的。因為人、時、境、勢,都在動,心怎麼可能不動。否則那是修佛的境界。我們大多數人,不過是在人間的凡人。

在從青年一路奔向中年的道兒上,我們迷惑、焦慮,解決迷惑、焦慮,然後再困惑、焦慮,要趟無數不知深淺的河,要跨無數的坎,不是嗎?

新手時,興奮學習新技能新經驗;上手了、老手了,要應對職業倦怠,面對事業瓶頸的突破,甚至,有時候是不得不面對所在行業的整體凋零——就如我很多前同事一樣,不得不面臨紙媒一日千里的衰敗。

但這些本就是常態。這才是人生本來的面目,不是嗎?

人生、職場(統稱)的焦慮和困惑,是不分年齡、不分人群的。

眼下成功的企業家,眼下當紅的流量名人,也不能例外。

即便是姜文這樣有超常大腦的,在和許知遠對談時,也坦承自己會焦慮會困惑。

至於說小S, 走了十年的《康熙來了》必然是不停也得停的。而她,也不得不面對自己的「後康熙時代」。

能不能處理得好,人生就此進入新篇章,上個新台階,全看自己。

而未來的自己會怎樣,其實還是看過去的自己怎麼shape出了一個當下的自己。

每一個未來,都不是憑空來的,都是有落腳點的。

除了積累的財富之外,你過去積攢的行業信譽、口碑、人脈,你積累做事情的經驗與技能,你練就的得體待人接物處事的章法,對問題與危機的思考方式與方法,都是重要的「人生儲蓄」,助你通向下一個人生篇章。

當然,前提是,你知道自己下一個人生篇章要寫什麼。這就牽扯到另外一個問題,如何始終清醒地認識自己,覺察自己,找到自己的熱情方向。就如前面說的,人是會變的。過去很熱愛的,今天未必還熱愛。

下面,我們專門說。

3

看小S在新節目中的表現,很深的一個感受是,她不熱愛她現在做的節目,自己都沒熱情,如何能調動起觀眾的熱情?她有收視壓力,表現也很賣力,但她缺的是真正的激情與熱愛。

她沒熱情,沒動力,其實蠻正常,如果這種簡單重複還能讓她有高昂的熱情,我也是要打一個問號的。

在一個方向上持續有熱情,是需要向縱深去開掘的,要不斷有新鮮的刺激,需要不斷的成長和突破所帶來的愉悅感、成就感、滿足感。這跟長期維持一段高質量的親密關係,其實很相似。

比如李安對拍電影一直有熱忱,一直很專註與投入,是因為他始終都在求新求突破,我是一直都很推崇他,非常了不起的導演和思想者,即便是口碑兩極的《比利·林恩的中場賽事》,我也是很推崇的,尤其佩服他所做的創新努力。

一個人勉力去做自己沒熱情的事兒,自己知道,旁觀者也知道。

《真相吧!花花無物》劇照

所以,一個人做自己熱愛的事情真得太重要,只有熱愛才能調動所有的能量與創造力,才會不自覺地在上面持久地投入時間和精力,你不僅會在投入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也有更大的幾率做出優秀甚至卓越的成績。

至於說,如何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其實很多讀者都會問我這個問題,很高頻。老實說,這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這篇文章已經很長,我打算接下來專門寫一篇文章具體談。

PS. 如果你對今天這個話題感興趣,歡迎在文末留言與我交流,也可以讀下我之前寫過的兩篇文章:

《人生就是不斷地自我尋找,意義是我們找到自己之後才賦予的》、

《和村上春樹學人生管理與規劃》。

文/非非馬

編輯助理/陳釵坭

有一種愛叫點贊和分享

weixin.qq.com/r/g0QCGsH (二維碼自動識別)

非非馬,而立之年赴英學習電影研究。曾為著名文化國企英國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現為創業者、中英電影節英國首席代表、英國FT中文網特約撰稿及領英專欄作者等。


推薦閱讀:

2018年最具價值的職業規劃書
HR轉行運營,沒有所謂吊炸天的逆襲,這是一個普通轉行者的故事
職業發展道路走到23%時候的思考
沒特長如何打造個人品牌?
《善待你所在的單位》

TAG:人生規劃 | 職業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