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17【PNAS:巽他大陸生物地理格局成因】
來自專欄全球變化生態學2 人贊了文章
【PNAS:巽他大陸生物地理格局成因】
Soils on exposed Sunda Shelf shaped biogeographic patterns in the equatorial forests of Southeast Asia
①巽他大陸的西部(馬來西亞半島和蘇門答臘島)和東部(婆羅洲)生物地理格局具有顯著差異。這些差異一直是研究的熱點。有人認為這是由於冰川時期乾燥熱帶稀樹草原走廊形成的擴散屏障所造成的。然而這些熱帶稀樹草原條件持續時間短,可能不是這些生物地理格局差異的唯一原因。另一種解釋可能與巽他大陸中央的沙質土壤有關;
②研究人員基於馬來西亞半島、蘇門答臘島和婆羅洲的111個樹木物種目錄對植物區系進行聚類分析,從而驗證這兩個假說。然後,他們把那些在巽他大陸中央和周邊都有分布的指示屬以及僅在某些區域的屬進行區分,用這些屬來檢驗它們對乾旱和沙質土壤的耐受性的差異;
③研究人員發現了11個不同區系聚類,婆羅洲有10個,蘇門答臘有5個,馬來西亞半島有3個。那些跨越巽他大陸分布的指示分類群比只分布在巽他大陸東部、西部或者中央的分類群具有顯著高的沙質土壤的耐受性。而對乾旱耐受性的檢測,則沒有發現這種格局的存在。基於這些結果,他們推斷巽他大陸中央的沙質海床土壤是擴散屏障。不過,他們無法證實熱帶稀樹草原走廊的存在;
④這一發現解釋了巽他大陸植物和動物分布生物地理格局的成因,包括早期人類可能的遷移路線在內的一系列問題都需要重新評估。這也是世界上首次提出土壤是造成巽他大陸不同地區生物地理格局差異的原因。
一作&通訊:J. W. Ferry Slik(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2011-6-16。
推薦閱讀:
※[複習資料]園林生態學複習資料
※讀《生命的法則》,邂逅生態學的四條智慧
※蛟龍號深潛6699米拍攝到獅子魚,談談這些海洋底棲生物生態學熱點
※微生態學
※微生態健康生活新概念理論篇:微生態學與微生態製劑(微生態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