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女權的時候,我們談些什麼

當我們談女權的時候,我們談些什麼

來自專欄六感所享好書推薦

說到「女權」,我們先來想想,女權到底是什麼?

女性主義(Feminism)又稱女權(女權主義) 、婦女解放(女性解放) 、性別平權(男女平等)主義 ,是指為結束性別主義(sexism)、性剝削(sexual exploitation)、性歧視和性壓迫(sexual oppression),促進性階層平等而創立和發起的社會理論與政治運動,批判之外也著重於性別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動性底層的權利、利益與議題。

以上,即為「女權」在百度百科上的定義。

但我更喜歡的是李銀河老師在知乎上對於「女權」的小科普《為女權主義正名》中對女權的解釋,內容如下:

長期以來,女權主義在中國一直是被妖魔化的。據傳,我們的一個女作家代表團在國外講演時,每個女作家都會事先撇清:我可不是女權主義者。我猜,其中的含義是多重的:一重是說,我的小說是一般意義上的文學,不是女權主義文學;另一重是說,我是賢妻良母、正常女人,不是女鬥士或者女同性戀;還有一重是說,我可不恨男人,我喜歡男人。不管是哪一重意思,背後的邏輯都是:女權主義不是好東西。

在中國的主流話語中,「權」這個字一直比較敏感,容易和鬧事連在一起,無論是人權、女權還是公民權。因此,有些贊成女權主義的人把女權主義改為女性主義,使它聽上去不那麼敏感,不那麼咄咄逼人,帶上點溫和的色彩。其實這是自欺欺人,因為女權主義和女性主義在它的發祥地西方的話語中是同一個字:feminism。

在我看來,女權主義與中國傳統社會的衝突是雙重的:一重是虛構的衝突;另一重是真實的衝突。

虛構的衝突指的是人們假想了女權主義的形象:它是仇恨男人的,與男人為敵的;女權主義者都是醜女,都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個個都被孤獨的生活逼得變了態。這就解釋了那些女作家都要拚命撇清自己的原因。

其實,女權主義中有不同的流派,有激進派,也有溫和派;有自由主義女權主義,也有社會主義女權主義;前者更強調起點的公平,機會的公平;後者更強調實質的平等,配額的保障。但是,在觀點不同、主張不同的各種女權主義流派當中,卻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主張男女平等。在這個意義上,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是女權主義的,因為男女平等是我們的國策;在這個意義上,不但絕大多數的中國女人都是女權主義者,而且絕大多數中國男人也都是女權主義者。我們完全用不著羞於承認這一點。從五四以來,恰恰是一批男性知識精英首先引介西方女權主義思想進中國,為女性權力代言。共產黨執政後,男女平等一直是主流意識形態,這是誰也否定不了的歷史事實。所以,女權主義在我國一直是主流意識形態,人們對女權主義的曖昧態度其實是一個虛構的衝突。

另一方面,由於中國有幾千年男權制統治的歷史,女權主義與中國傳統價值的衝突又是真實存在的。比如,仍然若隱若現的男女雙重標準;比如人們對成功男人包二奶這類醜惡現象私下裡的羨慕與讚許態度;再如,前幾年,為了解決失業問題,有政協委員竟然提出讓女人回歸家庭的議案。女人選擇工作還是做專職太太是她們自己的權利,別人特別是國家無權決定讓一個性別的人回家,因為憲法規定公民有工作的權利,女人是公民,女人就賦有決定自己參加工作還是回歸家庭的權利,誰要是剝奪了女人工作的權利,就是違憲,就是違背男女平等的基本國策。這樣初級的錯誤也能犯,證明男權制思想還真實地存在著,女權主義還在同我們社會現實生活中的男性沙文主義發生著真實的衝突。

綜上所述,在中國,我們應當鄭重其事地為女權主義正名,為男女平等的意識形態正名,反對我們的政治生活、經濟生活、社會生活以及價值觀念當中的男性沙文主義,反對對女性這個性別的歧視,努力提高女性在人民代表大會及各級領導班子中所佔的比例,提高女性在社會生產勞動中所佔的比例,提高女性平均收入水平(目前大約相當於男性平均收入水平的70%),提高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在整個社會全面實現男女平等的女權主義主張,創造一個女權主義的男女平等的理想社會。

我們大家都會看到題目中的「正名」二字,還有痛心刺目的第一句的「長期以來,女權主義在中國一直是妖魔化的。」 女權主義?妖魔化?

假如,我們在百度上輸入「女權」二字,相關搜索的是這樣的:

假如,我們在「知乎」上打出「女權」,也會是這樣的:

還有很多,一讓人看到就來氣的回答,比如:

就此為止,當我們談到女權的時候,是戾氣,是爭吵,是衝突,不管是虛構,還是真實。

但是,當女權在網上被妖魔化得一天比一天「盛氣凌人」的時候,現實中女性的權益卻沒有為此得到重視,對女性的歧視也沒有因為熙熙攘攘的網路紛爭而停止。

說到對女性的歧視,我們先來看看一位計算機軟體產業的女性職員的回答:

我一直以為在女性性別歧視上,我應該已經完美避坑了。

在晚婚晚育的一線城市,剛畢業時基本還不會碰到性別歧視。

早早的結婚生子,在工作五年內搞定了所有的事情,孩子也有老人帶,自認不會碰到性別歧視了吧。

生好孩子後拼死拼活加班幾年,換來領導一句:「女的總是會多照顧家庭的。」言下之意現在看你是挺拼,將來可能就混日子了。?_?這就是你不給我升職的理由?

跳槽時總遇到的問題是:你有沒有考慮生二胎?

好吧,看來社會鼓勵的是女人要麼單身一輩子,要麼就生了孩子就退職吧?

在職場,女性的生存狀況可能這一篇回答就可以言明——二孩、80後獨生子女、小孩教育壓力等問題,讓女性在職場上在生活上如履薄冰。而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女性在社會上擁有了一定的發言權,她們不可能不發出吶喊,不可能不要求性別上的公平。而筆者始終相信,社會對女性的解放,對於男性也會是有益的,也會是一種解放。

那為什麼會出現現在「女權妖魔化」呢?中國女權之路到底在哪裡?女權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努力?對於女權的妖魔化,我們該如何為其正名?

這些,都是筆者現在在思考的問題。在這裡,筆者會,拋開網上的紛擾,閱讀更多學術研究來深邃我們的思想,了解更多西方女權運動紀實來擴寬我們的視野。作為普通人,我們無法做到像李銀河老師一樣,專業嚴謹地為女權正名,但是可以從無數專業書籍中汲取精華,搭配時事,與讀者共同研討女權之路。這些都會在筆者最新的」為女權正名「的專欄中出現,敬請期待。

下面筆者分享的是,網上@claudiel大神整理的關於女權方面的書:

筆者會在」為女權正名「的專欄中會選取其中對專業水平要求不太高的書籍進行拆章節分享,

準備出場的書會有:

1、《女權主義簡史》瑪格麗特·沃特斯著

誰是最早的女權主義者?女權主義思潮到底真正改變了多少女性的生活?這種思潮在當今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何差異?

在這本《簡史》中,瑪格麗特?沃特斯著眼女權主義的發展歷程,追根溯源,探究婦女選舉權、20世紀60年代的婦女解放運動以及女權主義思想在今天是否依然有其價值等重大問題。她從歐洲講到美國,再講到第三世界,通過分析全球婦女的現狀,向我們展示了女權主義研究的最新成果。

2、《中國女性的感情與性》李銀河著

《李銀河文集004:中國女性的感情與性》中的這項研究涉及女性感情與性生活各個方面的一些基本事實,其中包括月經初潮,情竇初開,性壓抑,性無知,性學習,初戀,異性感情,初吻,婚前性行為,初次性交,性交頻率,性交方式,性快感,性美感,性交反感,性慾,手淫,避孕與人工流產,生育,家庭暴力,虐戀與強姦想像,婚外戀,離婚,同居,同性戀,停經與更年期,色情材料,性侵犯,感情與性的關係,感情與婚姻的關係,性與婚姻的關係,性觀念,女性性權利以及女性地位問題。

3、《天空的另一半》

《華盛頓郵報》 年度十佳書籍,《紐約時報》暢銷榜第1名,普利策新聞獎得主震撼人心代表作。「過去50年來,在世界範圍內遭到殺害的女孩,比整個20世紀死於所有戰爭的男性還要多。僅僅因為她們的性別。」

在普利策新聞獎得主尼可拉斯·D ·克里斯多夫和雪莉·鄧恩夫婦這對有豐富聯合報道經驗的記者伉儷的帶領下,我們在本書中去亞非拉國家做了一次長途冒險旅行。在那裡,我們看到性別歧視、性暴力、厭女價值觀、家庭暴力、處女情節等現象,讓女性猶如仍置身在18、19世紀的煉獄。我們也看到那裡的女性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抗爭,以及如何一點小小的幫助就能改變她們的命運。

通過這些故事,作者向我們展示了女性的生存困境,整個世界對此困境的態度,以及女性身上自我覺醒的力量。她們將絕望化為希望,勇敢爭取生命尊嚴。

  本書以人物故事為線索,佐以大量的數據,沒有局限於對女性遭遇的報道,還展示了社會、經濟、文化、心理等多維度的思考。同時,本書也為那些想為世界盡一份力的人們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參考。

  震撼的敘述,翔實的記錄,悲傷與希望交織的生命萬象。或許你已經衣食無憂,卻不能不關注另一個世界的艱困,那個世界離我們並不遙遠。

4、《美狄亞》歐里庇得斯著

古希臘三大悲劇之一,入選原因是:從女權主義思想發展史來看,女權主義思想在古希臘《美狄亞》中就出現了。回溯千年,看看最早的女權主義思想的萌芽。

希望這個專欄可以讓大家再次談起」女權「的時候,不是對立,也不是衝突

假如你有其他見解,歡迎評論

期待你對」女權「話題的參與

更期待你的關注

圖/來源網路

文/部分原創

排版/來源網路

特別感謝:

@Rainbow兔家族

@claudiel

初次閱讀,

請多多指教

weixin.qq.com/r/Bi3C2t- (二維碼自動識別)

好書 | 好音樂 |好電影 | 好分享

推薦閱讀:

TAG:偽女權 | 女權癌網路語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