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品設計中如何做決策
來自專欄 UX不要笑17 人贊了文章
設計師的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在是做決策,決策有大有小,小到告訴前端工程師這個分割線該用多少度的灰,大到你的設計可能會讓公司整個商業模型發生變化。自己剛剛參加工作時覺得壓力很大,為什麼有那麼多事情需要我來做決定!
有的時候別人要求我雷厲風行地回答是還是不是,即使做完決定我也總想著要不要和老闆聊聊,來確定我做的決定是不是正確。有的時候別人讓我慎重考慮,多做研究,但我幾乎很長一段時間都在糾結什麼才算我真正「想清楚」,「研究透」了。簡而言之,這是沒有設計自信(Design confidence)的表現。
前段時間聽了一個商學課程,主要講在商業領域中的Decision making strategy。很多在工作中比較迷糊的感受都得到了理論性的歸納。基於其中提到的在商業領域中的決策模型,我總結出了一些在設計領域中的思維方式供大家參考和討論。
Decision making的核心
這門課程的作者Mike Figliuolo提到,
做決策的核心是降低問題的模糊性(Reduce ambiguity)。
當你覺得做出一個決定感到困難時,那一定是有很多不明確的點,例如說不明確的風險,不明確的目標。
設計決定的幾種形式
Mike Figliuolo提出,決定有以下四種形式。這裡放在產品設計領域語境下進行解釋和說明:
- 專制型(Autocratic) 這種多見於體量小,時間緊,風險低的問題。例如說,明天我們必須要上線一個只對內部開放的功能,PM說我們想在text filed 下面加一個help text 對這個功能進行簡單的解釋,以免用戶感到迷惑。他想讓我快速告訴他該怎麼做。首先,這個需求只是要加一句幫助文字,我們有現有的guideline可以用,我是有足夠的把握認為這個決定是合理的。再加上分析風險,這是對內部開放的功能,影響小,所以風險性小。在這種情況下,我是需要具備拍板子的能力和責任的。因為作為設計師,對於設計庫的pattern,以及產品的dependencies我應該熟稔於心。我們需要在這種情況下作出自信而獨立的決定。
- 參與型 (Participatory) 這種多見於體量大,風險大,我們需要聽取他人的意見建議然後作出決定。例如,你負責了一個中等大小的feature,你設計了很多方案但是不知道挑哪個。此時你可以通過向用戶,向有經驗的同事尋求反饋,和PM或者加上Sales討論方案的合理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作為設計師必須有自己的想法,聽取別人的意見建議之後,還是需要你做出最後的設計決策(make the final call)。
- 民主型 (Democratic) 民主型的決定就是所有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定義一個理性的做決定的方式。例如說通過投票,通過看數據,作出最終決定,並且需要設置一個期限(deadline)讓這個過程更有效率。這類做決定的方式其實在產品設計中越來越流行,不要被假設和個人的意見所左右,讓我們從宏觀看一看數據和整體趨勢是怎樣告訴我們的吧!
- 一致型 (Consensus based) 這一類決定一定是風險和規模最大的。可能會涉及到不同領域和組織的交流溝通,以及所有利益相關者都能夠意識到這個決定,並能一同承擔分險。拿我自己的經歷舉個例子,在製作廣告形式和體驗的時候,我們的廣告形式可能會在Yahoo 和AOL 的各種產品上顯示。每個產品都有自己的guideline和需要注意的地方,身為設計師,我必須考慮到這種從屬關係(dependency)和多層次的影響(multiple layers of impact) , 不能只在自己的視野範圍內做出狹隘的設計決定。而我需要做的是拿著設計方案去和不同團隊遊說,確定對方組織的設計師,PM意識到我的設計,消除不同組織之間的模糊點和不確定性,最終作出有力的決策。這個過程可能會非常長,可能會有意料之外的棘手的問題出現,但是這是必要的過程,不然即使快速上線這個產品,如果不考慮周全,利益相關者不買賬,下線關掉的可能性會非常大。另外,這個過程也是十分鍛煉人的。
誰來做決定
一般來說,做決策的是個人或者附帶眾多利益相關者,並且最好讓利益相關者儘可能早期介入決策的討論。如果不確定或者不自信相關者是誰,讓更多的人意識到這個決策,增加決策的透明度是保險且穩妥的辦法。
為什麼要做這個決定(為什麼要解決這個問題)
在做決定之前,最好的思維步驟是挑戰(challenge)讓你做出決定的人,要明白為什麼要做這個決定,多問問題,並且勇敢地尋根究理。如果需求不合理,或者對方已經做好了一個不合理的決定,只是讓你從設計角度簽字走人,那麼此時應該合理「甩鍋」,及時拒絕。例如說,PM非常緊急地跑過來說,快給我在這一行加一個checkbox!像這種沒有情景的要求我一般都要問清楚前因後果,並且當對方的理由足以說服我的時候我才會真正參與,然後開始設計並且作出設計決策。
在做設計決定的方法和思路
- 專制型 專制型的決定需要自己承擔更多的責任和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多問自己問題,尤其是原則性的問題。例如,你的設計是否遵循產品目標,你的決定是否符合基本的設計原則,可用性原則, 自己是否解決過類似的問題,有沒有已有的例子可以用,應用的UI pattern 是否規範,UI是否遵循了一致性等等。
- 參與型 參與型的決定需要設計師能夠跳出自己的「圈」,做好自我迭代和依靠他人反饋的迭代。例如說,多做幾款方案,多多主動的和不同的人分享設計,不僅僅是設計師,也許是PM,也許是市場,也許是工程師,他們會提供不一樣的視角。
- 民主型 民主型需要從宏觀規模上做數據分析和用戶測試。例如說做bucket test, A/B test,通過數據幫助你做出決策。還例如分析Google analytics看各種指標,做調查問卷研究用戶整體趨勢,卡片分類確定確定信息架構。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更加科學性的研究方法都可以幫助我們作出合理的設計決策。
- 一致型
遇到這類決策你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聲音,逼著你要考慮各種各樣的限制。所以定義產品目標,和成功標準是十分重要的!而成功標準(success criteria)能夠篩掉很大一部分冗餘的聲音,可以幫助你細化反饋,做出明智的決定。
設計之外需要考慮的幾點
在工作中,除了以上方法,作為產品設計師我還會時時刻刻按照以下幾點評估我的設計,
- 範圍 (scope)和可拓展性(scalability)這個設計是長期的還是短期的,如果是長期是否具有可拓展性。如果將來這個list增加到10個選項,radio button 還能不能用,如果這個list增加到1000個,是不是需要search呢。
- 根據受眾面積分析風險 這個是internal feature 還是 external feature,受眾面積有多大。
- 實現的成本分析 如果要做這個設計,我們的程序員需要花費多大精力,後期維護要花費多大的精力。如果要做這個設計,是不是整個產品的商業模式也會發生變化。
做完了決定,如何說服別人
好啦,我終於有自信下定決心這麼做了!那麼非常重要的一步來了,我如何說服別人呢。其實這一點可以展開講很多,簡單說幾點:
- 確定聽眾的期待 比方說,你要分享你的草稿和線框圖,那你就要明確告訴大家不要對視覺細節上過多關注,我們需要討論確定的是整個流程和體驗。
- 明白不同利益相關者的出發點 很多利益相關者他們並不是設計師,他們只代表他們角色的聲音,明白對方的目標能夠幫助你更好的組織語言和確定展示的發力點。
- 儘可能提供詳細的方案 做好充分的準備,準備好備選方案和next steps。比較糟糕的狀況就是當你分享你的設計時,大家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你的狀態是,誒呀我沒考慮到,誒呀我不清楚,誒呀我忘了,誒呀這樣行不通,這種情景下別人怎麼可能會被你說服呢。
- 運用科學的方法,並強調目標 上面提到了學會運用「科學的」「高大上的」「專業的」用戶研究和數據分析的方法支持你的設計決定,那此時就要驕傲的告訴大家你的結論得出的多麼的有力且讓人信服,並且不要忘記回扣到所有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一開始彼此同意的產品目標,商業目標,設計目標等等。
以上就是我通過已有的決策模型在產品設計情景下進行的一些經驗總結,其實在非產品設計領域也可以進行類比應用。歡迎大家留言交流提出更多有用的方法,亦或不一樣的見解。最後希望大家都能成為自信,有主見,「會來事兒」且「能拍板子」的設計師!
資料引用
https://www.lynda.com/Business-Skills-tutorials/Welcome/186697/373494-4.html
推薦閱讀:
※PD Weekly #10: 產品的價值觀
※風控是一種思維
※網易蝸牛讀書的上手體驗
※著名的用戶界面設計準則
※用戶體驗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