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關係怎麼教—高功能自閉症兒童心智干預

因果關係怎麼教—高功能自閉症兒童心智干預

來自專欄自閉症兒童心智提升4 人贊了文章

本文摘自:

《兒童社交遊戲-實操手冊》第三章【心智與邏輯】

文章作者:

兒童心理學博士 北京向日葵夥伴 郭老師

配套視頻課程,掃碼進入

xrkhb.ke.qq.com/ (二維碼自動識別)

本文實操方法有點長。

適合有耐心的家長閱讀。

普通兒童2-3歲開始逐漸掌握因果關係。

自閉症譜系及發育遲緩兒童在5歲前掌握因果關係,

將對進入普通小學起決定作用。

社交中都有哪些因果關係?

1、固定因果

  • 遊戲重點:

開始,孩子們學習名詞,名詞靜止不動,可摸可見;

接著,孩子們學習動詞,動詞快速發生,轉瞬即逝;

最後,孩子們學習規律,規律存留心中,永不可見。

因果關係,是人類社會中,最重要的規律。

它從一因一果的固定因果關係開始發展,逐漸複雜為多因多果。

我們用因果關係的內在規律,將人與物、人與人、事與事聯結在一起,

幫助我們解釋世界,決策生活。

因果關係和時間概念有些相似,都是指事件的先後關係。

時間概念,僅僅羅列事件的先後順序;

因果關係,在時間的先後順序基礎上,增加了內在的必然邏輯聯繫。

原因必然導致結果,原因必然在前面。

兒童學會了因果關係,

行為上將逐漸脫離原始本能,

而是尋求主觀意義。

這樣,他們就從動物本能,成長為會思考的文明人。

當然,因果關係這樣的內在規律,不可能一下子學會。

它需要有一個漫長的學習理解內化過程。

普通兒童大約在2歲左右開始萌芽因果關係,2-3歲快速發展。

到3歲左右進入幼兒園小班時,兒童已經基本可以理解和表達大部分的因果關係了。

隨著年齡增長經驗增加,兒童的因果關係將越來越深化、多面、複雜。

我們先從最簡單的,一因一果開始。

  • 場景:日常生活
  • 康復師:1人
  • 小夥伴:1人
  • 心智能力基礎:

1)能夠獨立理解並表達動詞(初級、中級、高級)參考《兒童語言開發-實操手冊》

2)能夠正確執行並表達多步動作/操作 有一定時間概念 參考《兒童語言開發-實操手冊》3)模仿能力 參考《兒童行為管理-實操手冊》

目標1:天黑-開燈

天黑的時候,在屋子裡先不要著急開燈。

康復師提問:屋子/天怎麼了?

兒童回答:屋子/天黑了。

康復師提問:屋子黑了看不見,怎麼辦?

兒童回答(輔助):開燈。

康復師輔助兒童去開燈,燈亮了,屋子也亮了。

康復師提問:為什麼要開燈?

兒童回答(輔助):因為屋子黑了,所以開燈

目標2:餓了-吃飯

帶兒童玩累了,先不要著急吃飯。

在擺滿香噴噴的飯菜的飯桌前進行提問。

康復師提問:張小明肚子餓不餓?

兒童回答:餓!

康復師提問:餓了要怎麼辦?

兒童回答:吃飯。

康復師提問:為什麼要吃飯?

兒童回答(輔助):因為餓了,所以要吃飯。

然後再吃飯。

目標3:熱了-脫衣

帶兒童玩出汗,不要急著給孩子脫衣服。

康復師提問:張小明怎麼了?

兒童回答:出汗了/熱了。

康復師提問:熱了怎麼辦?

兒童回答(輔助):脫衣服。

康復師提問:為什麼要脫衣服?

兒童回答:因為熱了,所以脫衣服。

然後再脫衣服。

目標4:髒了-擦乾淨

地面/桌子髒了,不要著急清掃。

康復師提問:桌子/地面怎麼辦?

兒童回答(輔助):髒了。

康復師提問:那怎麼辦?

兒童回答(輔助):擦桌子/掃地。

康復師提問:為什麼要擦桌子/掃地?

兒童回答:因為髒了,所以要擦桌子/掃地。

然後再擦桌子/掃地。

目標5:其他

日常生活中,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原因。

還有哪些常見的因果關係可以教兒童?

請隨時隨地在生活中找到教學內容哦~

請注意,因果關係表達時,必須要求兒童獨立將原因和結果都自己獨立說出來,半句話不行。

2、獎懲因果

  • 遊戲重點:

固定因果中,一個原因基本對應一個結果,其關聯是固定的。

這是最簡單的因果關係。

接著,我們來學習:

多個原因,一個結果,以及,一個原因,多個結果的因果關係。

在上一章中,我們學習了【獎懲遊戲】。

在每一個設置代幣的遊戲中,都有可能發生得到代幣,或者失去代幣,得到獎勵,或者沒得到獎勵的結果。

那麼,在每一個遊戲結束計算代幣的過程中,都可以加入獎懲因果的教學內容。

一旦兒童習得了獎懲因果,就可以建立獎懲和行為的聯繫。

由此,幫助兒童逐漸習得道德規範中的因果關係:

好行為有獎勵,壞行為有懲罰。

  • 道具:代幣獎懲遊戲
  • 康復師:1人
  • 小夥伴:1人
  • 心智能力基礎:

1)能夠理解並表達固定因果

2)能夠理解獎懲遊戲。

3)能夠理解比賽遊戲。

參考《兒童遊戲開發-實操手冊》相關章節

目標1:得到代幣因果

在需要代幣的遊戲中,每次兒童得到代幣,都要進行因果練習。

康復師問:張小明為什麼可以得到一個星星(或其他代幣)?

兒童回答:因為我先找到紅桃3,所以得到一個星星。

注意:兒童必須說明具體原因,不能僅說因為做對了所以得到星星,避免兒童刻板記憶。

目標2:失去代幣因果

在需要代幣的遊戲中,每次兒童劃掉代幣/沒有得到代幣,都要進行因果練習。

康復師問:張小明為什麼劃掉星星(或其他代幣)?

兒童回答:因為我亂動了,所以劃掉星星。

目標3:得到獎勵因果

在需要代幣的遊戲中,每次兒童使用代幣換取獎勵(比如餅乾),都要進行因果練習。

康復師問:張小明為什麼可以吃餅乾?

兒童回答:因為我得到3個星星,所以可以吃餅乾。

目標4:沒得到獎勵因果

在需要代幣的遊戲中,兒童得到代幣,但還沒有得到目標數量代幣,都要進行因果練習。

康復師問:張小明現在可以吃餅乾嗎?

兒童回答:不可以。

康復師問:為什麼不可以吃餅乾?

兒童回答:因為我沒有得到3個星星,所以不能吃餅乾。

目標5:表揚因果

通過物質獎懲、代幣獎懲等方式,兒童可以逐漸建立口頭表揚/批評的理解能力。

當日常表揚兒童時,注意進行因果關係教學。

康復師問:老師為什麼表揚張小明?

兒童回答:因為我講故事講得好(說明具體表揚事件),所以老師表揚我了。

目標6:批評因果

康復師問:老師為什麼批評張小明?

兒童回答:因為我寫字寫錯了,所以老師批評我了。

3、情感因果

  • 遊戲重點:

每一個情緒情感都有原因。

我們藉由因果關係,將情感與認知聯結在一起。

這樣,情緒情感就不僅僅是本能的釋放或發泄,而變為可控、可變、可思的精神世界。

兒童社會化的重要能力,就是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情感。

情商的成長,即是如此。

我們將在下一章繼續學習情緒情感的體驗、命名、解釋、處理。

本節,我們將順應因果關係的發展體系,講解「解釋」情緒情感,即情緒情感的原因。

  • 康復師:1人
  • 小夥伴:1人-多人
  • 心智能力基礎:

1)情緒情感 參考《兒童語言開發-實操手冊》

2)固定因果+獎懲因果 參考《兒童社交遊戲-實操手冊》

目標1:自己正面情緒情感的因果

正面情緒情感包括:笑、高興、激動、有趣、好玩、舒服、感謝、驚喜、感動、滿意、喜歡等

當兒童因為任何事情體驗到以上情緒情感時,進行因果關係教學。

康復師問:張小明現在是什麼心情?怎麼了?覺得怎麼樣?感覺如何?

兒童回答:高興。

康復師問:為什麼高興?

兒童回答:因為我比賽贏了,所以很高興。

目標2:自己負面情緒情感的因果

負面情緒情感包括:哭、傷心、難過、著急、生氣、害怕、緊張、疼痛、害羞、不好意思、委屈、尷尬、討厭、嫉妒、惱羞成怒等。

康復師問:張小明現在是什麼心情?怎麼了?覺得怎麼樣?感覺如何?

兒童回答:緊張。

康復師問:為什麼緊張?

兒童回答:因為我怕比賽輸了,所以很緊張。

目標3:他人正面/負面情緒的因果

當兒童體驗、命名、解釋、處理了自己的情緒情感後,

即可將已經學會的情緒情感泛化到他人身上。

當兒童看到他人正在體驗情緒情感時,進行他人的情緒情感因果關係教學。

康復師問:媽媽是什麼心情?怎麼了?覺得怎麼樣?感覺如何?

兒童回答:生氣。

康復師問:媽媽為什麼生氣?

兒童回答:因為張小明把媽媽的手機摔壞了,所以媽媽生氣了。

4、事件因果

  • 遊戲重點:

在客觀世界中,人們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原因,這個原因也可以稱之為動機。

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後果,對於我們理解整件事乃至理解生活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道具:目標中所有道具
  • 康復師:1人
  • 小夥伴:1人
  • 心智能力基礎:

1)理解輕重、力氣大小等相對形容詞 參考《兒童語言開發-實操手冊》

2)理解和表達初級中級高級動詞 參考《兒童語言開發-實操手冊》

3)理解和表達多步操作,有一定時間概念 參考《兒童語言開發-實操手冊》

4)能完成本書心智邏輯章節的相關遊戲 參考《兒童社交遊戲-實操手冊》

5)完成本書因果關係中其他遊戲 參考《兒童社交遊戲-實操手冊》

目標1:客觀規律因果

康復師準備好威斯康星卡片和動物地毯。

康復師給小貓發的卡片都是紅色的,

給小狗發的卡片都是綠色的,

給小羊發的卡片啊都是藍色的。

以上操作康復師只做不說話,讓兒童觀察規律。

康復師發過幾輪後,給兒童一張任意顏色(紅)的卡片,兒童正確發給相應顏色的小動物。

康復師問:為什麼把這張卡片發給小貓?

兒童回答:因為小貓的卡片都是紅色的,所以要發給小貓。

項目拓展:

想一想,還有哪些客觀規律可以用因果關係解釋?

目標2:客觀事件因果

康復師和兒童一起玩蹺蹺板。

康復師比較重,康復師坐著的那一邊在下面,

兒童比較輕,兒童坐著的那一邊在上面,兒童想要壓下去卻壓不動。

康復師問:為什麼張小明的蹺蹺板壓不下去?

兒童回答:因為老師太重了,張小明太輕了。

項目拓展:

任何日常生活中的行為,都有其原因。

需要隨時隨地進行客觀行為因果的練習。

你還可以想出哪些日常生活中的因果關係?

目標3:外因VS內因

準備一個大的重的箱子,一個小的輕的箱子。

康復師說:張小明,把大箱子搬到桌子上。

兒童搬不動。

康復師問:為什麼張小明搬不動箱子?

兒童回答:因為箱子太重了,所以搬不動。

康復師幫兒童搬箱子。

康復師問:為什麼老師能搬動大箱子?

兒童回答:因為老師力氣大,所以能搬動大箱子。

項目拓展:

在開小汽車比賽中,如果在相同距離的賽道比賽,他贏了我輸了,因為我開得太慢。

但是在不同距離的賽道比賽,他贏了我輸了,可能因為他本來就離目標更近。

在生活中,還有哪些可以用內因外因解釋的事件?

目標4:他人關係因果推理(明確已知)

有時候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重要的因果關係。

假設兒童已經理解貓吃老鼠的關係。

康復師準備跳格子地毯和小動物玩具若干。

康復師讓兒童把小貓放到1的格子里(1號房間)。

然後拿出小老鼠。

康復師說:小老鼠不想住在小貓旁邊的2號房間。你能把他放到離小貓遠一點的房間嗎?

兒童把小貓放到了比較遠的房間,比如10號房間。

康復師問:你知道為什麼小老鼠不想住在小貓旁邊的2號房間嗎?

兒童回答:因為離得太近小貓會把小老鼠吃掉。

康復師問:為什麼你把小老鼠放到10號房間?

兒童回答:因為10號房間離小貓最遠。

以上遊戲案例中,貓吃老鼠的利害關係,就是小老鼠選擇房間的原因。

項目拓展:

你還能想到哪些已知兩人關係,決定行為選擇的因果關係遊戲項目?

目標5:他人意圖因果推理(未知觀察)

在心智與邏輯章節,喜歡不喜歡的遊戲項目中,

兒童能夠通過老師吃什麼不吃什麼來判斷老師的口味喜好。

接著,我們可以進行他人意圖因果的遊戲教學。

桌上有兩種食物,一種是薯片一種是餅乾。

康復師A吃了很多薯片並用表情和語氣表現出:薯片真好吃呀!

康復師A吃了一口餅乾,表示出厭惡。

康復師B把康復師A吃過的薯片(喜歡)和餅乾(不喜歡)放到小朋友面前。

康復師B問:張小明,A老師餓了,你會把哪一個給A老師吃?

兒童選擇薯片給康復師A。(兒童通過觀察獨立推理出因果關係)

如果兒童把薯片給康復師A,則需要康復師A明確表達:我不喜歡吃餅乾,我喜歡吃薯片。

兒童重新拿薯片給康復師A。(兒童未能獨立觀察推理,需要明確線索提示)

康復師B問:張小明,你為什麼把薯片給康復師A?

兒童回答:因為A老師喜歡吃薯片,不喜歡吃餅乾。

項目拓展:

生活中還有哪些情景,需要兒童觀察推理出他人意圖,然後做出自己的行為判斷?

請讓兒童用因果關係解釋自己的行為。

也可讓兒童觀察他人的意圖和行為之間的聯繫,並用因果關係解釋他人行為。

5、評價因果

  • 遊戲重點:

在主觀世界中,人們對他人做的每一次判斷都有原因,這個原因可以稱之為道德。

當我們在評價一個人是好是壞,勇敢還是怯懦,大方還是自私時,

我們的評價標準來源於長期教養習得的道德。

而道德又是如何形成的?

道德來源於行為獎懲,發展於認知理解,最終融合與自我意識。

當我們有了對自己以及對他人的評價能力,我們就能夠獲得集體中自己的位置,

從而選擇最合適的社交策略,正所謂人貴有自知之明,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 道具:動畫片
  • 康復師:1人
  • 小夥伴:1人
  • 心智能力基礎:

能夠完成動畫片的問答、排序、回憶 參考《兒童語言開發-實操手冊》

目標:主觀評價因果

觀看動畫片《鼴鼠的故事》機器人篇。

兒童能夠正確描述故事情節後,進行主觀評價因果練習。

康復師問:你喜歡誰?

兒童回答:機器人。

康復師問:你為什麼喜歡機器人?

兒童回答:因為機器人很勇敢。

康復師問:你為什麼覺得機器人很勇敢?

兒童回答:因為他冒險救了小兔子,所以他很勇敢。

康復師問:那你喜歡大鯊魚嗎?

兒童回答:不喜歡。

康復師問:為什麼不喜歡大鯊魚?

兒童回答:因為大鯊魚吃掉小兔子。

康復師問:那你覺得大鯊魚是好人還是壞人?

兒童回答:大鯊魚是壞人。

項目拓展:

兒童對自己行為的主觀評價,以及因果關係練習;

兒童對他人行為的主觀評價,以及因果關係練習。

思考題1:

有哪些常見的主觀評價辭彙?請列舉至少10個。

思考題2:

如何教兒童主動提問為什麼?

weixin.qq.com/r/YnVyah3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聰明的父母絕不會對孩子做這3件事!難怪你家孩子總是被欺負
問答│2.5歲的孩子大小便不會主動說該怎麼辦?
星智少兒成長中心:七個原則【幫助】家長提高自閉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
送給一個讓我難忘的孩子
孩子虛榮怎麼辦?什麼導致孩子的虛榮心?

TAG:兒童教育 | 心理學 | 自閉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