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教育是為了開智
4 人贊了文章
支持提前教育還是反對提前教育,在70、80後這輩的父母中已經區分為兩大陣營。
這其中,一方也有倒戈的情況。比如學了一半的英語,父母覺得效果不好,還是放棄了。
或者一直提倡快樂教育的父母,在孩子小學課程出現落後的情況開始後悔,沒有走進早教大軍。
作為一個80後母親,有一枚5歲男寶。在教育的課題上,自己也是破費心思。我是一個早教派提倡者,和父母圈的同類派交流過,也和異見派爭論過。看過很多優秀的孩子,也看過一些很可惜的孩子,最大的感受是孩子對於學習的迷茫來源於父母的困惑。
學習到底是為了什麼?
我知道這個話題來的有點大。但是我確實一直明確給孩子的學習目的,所以才能堅持和孩子共同學習。
先說英語。兒子最早是11個月接觸英語。開始通過一個雙語早教機構,學費是上萬元。在我身處的二線城市,算是數一數二的知名品牌早教機構。
當時報讀這樣的機構,很多朋友,包括老一輩都不能理解。一個11個月大的孩子,難道到這裡就能學習到英語了?如果只是為了讓他學會集體生活,外面有大把更便宜性價比高的托班教育。
學英語,是我給兒子確立的第一個學習目標。而我的目的絕不只是為了讓他考托福雅思,或者四六級。我希望,英語可以成為兒子未來最最實用的語言工具。因為誰都知道,全球化的趨勢,會讓這一代的孩子不再局限在一個國家接受教育甚至選擇就業。
如果有一天,這個世界的第一語言還是英語,那麼這就是兒子學習繞不過的坎。它不是一門學科,它是他未來人生道路必須掌握的工具。就算是當個小明星,他也要學會用英語敲開國際影視市場的大門,更何況各類學術的頂端知識信源都來自西方發達國家。我希望他小到出國旅遊不用變啞巴,大到自學感興趣的學科,可以自發尋找尖端材料。
雙語早教不過是為了給他一個啟蒙環境。誰都知道,語言的學習環境大於語法本身。如果國內的孩子沒有這樣的先天語境,那麼父母需要儘可能為他創造這樣的條件。兒子現在學習的英語輔導班是全英語模式,只要走進課堂,就禁止任何中文交流。他對這樣的環境非常適應,我想這和他從小接受英語的輸入有很大關係。
當然,如很多父母預料的,早教機構沒有任何讓兒子學到實質性的英語單詞或句式,但是他確實開始靈了耳朵,從小開始意識到,除了父母說的中國話,這個世界上還存在別的語言。
有意思的是,早教機構的很多玩具是我教育最大的收穫。一塊字母地圖因為生動可愛的動物讓十幾個月大的兒子熟記字母表,而且還學會相對應的動物單詞。你問我,這樣有意義嗎?確實,當時對他來說,確實不太有意義。尤其是動物單詞,後來如果不鞏固訓練,甚至會遺忘。
但是後來,當兒子3歲正式進入英語教育機構後,開始表現出優勢。他接受字母和單詞的速度比普通孩子要略快一些。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早教機構當時潛移默化的教育。
再說說英語培訓機構的選擇。市面上價格不等。兒子現在所讀的機構應該還是我們這座城市數一數二貴的機構。但是我看中的是裡面非語法應試的教育形式。理由很簡單,我讓他學習英語的目的是什麼?
問題回到開頭,我已經給出了學習目標。這就不用糾結孩子學英語要學多久?讀了小學,有了英語課程是否還要繼續課外培訓?學英語到底實際學到了什麼?
因為我知道,我已經通過這個機構給了孩子最可能實現的語言環境和美語思維模式。我不在乎他最後能否具備應試測試。我在乎的是,他是否真生成英語的語言思維模式。
我和機構老師溝通過,12歲可以實現自由交流和讀寫。這就符合了我的目標,所以只有等7年後,再來鑒定結果。
再說認字。兒子現在的識字量應該達到1000字左右,可以完成簡單的繪本閱讀。
認字其實是個特別費勁的過程。而且和學習英語不一樣,英語我只要求他熟悉這個語言環境,沒有量化的考核。或者說,英語的單詞量啟蒙是很少量的,這種量化考核也非常輕鬆。但識字是一個必然量化的考核。字認識就是認識,不認識就是不認識。
和英語學習一樣,認字的目的是什麼。當然不是為了酷炫曬寶(當然我承認,確實可以滿足父母這樣的小虛榮心,哈哈哈)但認字最大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這個想法,恐怕也是很多80後父母的共識。
現在隨著電子屏的衝擊,閱讀書籍成為一個很難培養的習慣。而不閱讀,直接限制一個人的眼界和認知,甚至三觀的生成。
這個世界上,除非土豪,不然你走過的路,見過的人,認知過的世界一定是局限有限的。而這個無限的延展唯有靠書籍才可以賦予。
一個常年飽讀書的人和一個從不讀書的人,給予的氣質和見地差異有多大,相信不用我贅言。但閱讀的樂趣,是只有深深喜歡的人才能體會。所以,認字的目的,就是閱讀。
但是中國的漢子是象形文字。和小朋友嘗試過各種認字工具,無論是字卡還是《寶寶300字》,總結看,確實認字過程要脫離圖形認字書。因為兒子在認圖形結合的《寶寶300字》時進度非常快。因為一個3歲孩子的記憶力是驚人的好。但最後事實證明,圖片的刺激大於字體。所以孩子最後只記住圖,卻忘記字。即使他可以對一本認字書倒背如流,但是你若單獨拿字體給他識別,還是等於0。
認字有沒有捷徑?我可以很痛苦地告訴你,完全沒有。孩子是否抵觸?我也可以很不幸地告訴你,非常抵觸。但是我們人生難道就沒有遇到過很痛苦,但必須要經歷的事情嗎?
雖然,中國人大多數在小學課程以後都可以實現認字,但不好意思,閱讀習慣的培養就會晚於識字早的小朋友。甚至,在光屏衝擊的時代,他們會拒絕閱讀。
從0到識字量500字的時間是1-2年。然後進行閱讀。幼兒閱讀識字書籍非常棒。如果需要分享的可以私信給我。
當然最開始的幼兒閱讀也非常痛苦。孩子幾乎是逐字逐句認,大多讀了後面忘記前面的意思。這個需要你不斷和孩子反覆,甚至解釋故事的意思可以促進他明白,認字的目的是什麼。
突破點是在2年以後。兒子在5歲時突然發現,哦原來我認字可以自己看媽媽讀的故事。甚至他幼兒園拿回來的圖書可以自己閱讀給我們聽。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成就感。
後面的認字工程就會變得非常自律自覺。也沒有了太大的痛苦。識字量也會不斷突破增加。識字量增加越多,他會發現在生活中的營運上也會越多。比如點菜可以有自己的選擇,比如認識路牌廣告牌的意義,比如看全英文動畫,可以偷偷依賴字母(因為兒子還沒有開始學英文拼寫,現在看原版動畫,堅持要中文字幕……/(ㄒoㄒ)/~~)
因為識字,閱讀習慣自然養成。很多書籍他會自發拿來看,也會問我們不認識的字。在爸爸陪他認識世界地圖時,識字再次起到作用,幫助他認識不同國家。
總之識字是很有用的課程,但也是非常痛苦的過程。
說說數學。
兒子是個理工男。從現在對數學的接受度和對理科的愛好已經看出來了。這是非常出乎我和他爸爸意料之外的。因為我倆都是文科生。
最開始給兒子玩加減法,是他自己興趣。而後針對兒子喜歡唱歌的特性,我特別自己編了9*9乘法表的歌曲(其實很多詩詞我也是自編曲唱給他聽)。
我從來沒有要求他自己背誦下來。而是要求他每天晚上睡前聽我唱一遍。時間久了,結果大家可想而知。
如果你現在問我學習數學的目的是什麼?
我承認,這個目的比較功利。因為數學在他的實際生活中,很難有最務實的應用。要真說目的,可能就是為了能開發理科思維,或者以後可以輔助考上民辦小學。
事實上,這件無心插柳的事情,反而讓我很驚喜。他非常喜歡數學。現在5歲已經實現多位數乘個位數乘法的能力。而且他每天都要纏著我跟他玩乘法題目。他還是口算心算的那種。
我同步也在跟他進行奧數題目的練習。目的,可能還是迎合他的理科興趣或者為了以後的民辦小學篩選吧。我其實也和爸爸討論過,奧數的目的是什麼?只是為了考試嗎?
知乎很多大神這方面的解釋,我也看過不少。總的來說,還是思維模式的開發。我的原則是,他不討厭,那咱們就繼續學吧。
最後是樂器。他學打鼓。自己選的。目的一個,讓他學會堅持。自己選的樂器,含淚也給我學成。在未來,挫折和毅力教育會是這一代物質豐富的孩子身上所欠缺的鍛煉。這既是我讓他學樂器的目的。
當然,自然科學、世界地理,也是小朋友陸續在接觸的東西。不過,這些純粹為了滿足他的興趣。
我最大的感覺,兒子是屬於提前教育的孩子。提前教育並沒有破壞他對學習的興趣。相反,他因為知道多了,知識結構在慢慢構建,會對這個世界產生更多的好奇,會想要知道更多的知識。比如後期的自然科學和世界地理,都是在之前的學習基礎上,慢慢自發提出的學習要求。
作為父母,尤其是有一定經濟條件的中產階級父母。我覺得孩子適度的提前教育是一次開智。孩子不僅養成每日學習的習慣,過度小學不會痛苦,而且隨著知識結構的打開,他會愈加發現自己的興趣點,並且向深度鑽研。
我記得之前有個奧賽物理冠軍,基本也是通過自己的興趣挖掘找到了方向。
當然這個過程,非常痛苦,而且更需要家長的智慧,比如依據孩子的興趣設計課程引導。這是對孩子和家長韌性的考量。但一旦堅持下來,你會有驚喜。
最後,我還是想說,開智不是為了一次高考的應試教育。在未來的職業體系,高考不是唯一的途徑。甚至不會是主要途徑。孩子未來的知識結構突破,以及技能培訓絕不是今天的我們可以想像的。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開智,激發孩子對這個世界知識的好奇心和引導他們探索。
我很支持現在很多教育理念,學習絕不可能是輕鬆自由的,而我從孩子身上也看到,6歲之前,孩子的記憶力已經智力的大爆發,對於知識的吸收完全像海綿一樣驚人。在這個最適合學習的時段,錯過求知,就實在太可惜了。
推薦閱讀:
※孩子,如果有人欺負你
※家庭教育的三個「通道」
※多多成長日記20180705
※家長如何對子女做精英教育(1):一個中心三大能力
※第八日 繼續 中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