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情感忽視|我的情感,猶如墜入懸崖,毫無回應

童年情感忽視|我的情感,猶如墜入懸崖,毫無回應

來自專欄喲西心知研究院2 人贊了文章

這是喲西心理的第 16 篇新知

閱讀僅需 6 分鐘

作者| UC

今日故事

今天沒有今日故事。

因為跟今天所講的新知相關的個體,根本就不會表達自己的感受,他們甚至不確定自己的感受是什麼。遭受過的人,都會有那種喪失了自我確定性的感覺。

童年情感忽視

今天我要講的新知,叫童年期情感忽視(Childhood Emotion Neglect, CEN),這個概念是由Jonice Webb提出的,所謂童年期情感忽視,指一種由於父母沒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回應所造成的情形。

Jonice Webb認為,如果在一個家庭中,孩子的情感需求長期得不到父母足夠的認可、接納、和回應,那麼孩子便學會隱藏或者壓抑自己的真實感受,情感忽視的負面影響就發生了。

一句話解釋就是:小時候你總是被忽視,長大了就失去了自己。

小時候的你是怎麼被忽視的?

被忽視的這個點,其實應該戳到了很多人的痛處。

當你在學校被欺負之後,回到家卻沒有人問你發生了什麼;

當你考試高分求表揚時,父母卻怪你為什麼沒有拿第一;

當你想撒撒嬌的時候,父母卻讓你不要阻礙他們。

童年期的情感忽視,在我看來是非常常見的現象,而且有很多事情,只有孩子自身才能夠感知到。

Jonice Webb總結情感忽視的表現有多種形態,從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不關注子女的真實心聲,到忽視孩子的情感體驗,造成他們的低自尊與自卑等等。

或許在大人看來,就是屁大點事,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那卻是整個世界。如果父母忽略了孩子當時的感受,沒有給予孩子回應,那麼對於孩子來說,或許這個世界,就崩塌了。

被忽視的你會怎麼樣?

長大後的你,會發現,情感忽視對你的影響真的很大。

你可能會低自尊,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自卑,容易氣餒,生活中充滿不敢和害怕。

你可能會無法明確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更加無法表達出來。

你會覺得生活中有一種空虛感,總覺得自己缺少了些東西,卻說不出來是什麼。

你不懂得怎麼跟人相處,很容易忽略別人的情感需求,很容易成為一個局外人。

你會更容易成癮,因為成癮可以讓你重獲控制感。

你會自我懷疑,你會覺得自己好像沒有什麼價值,會懷疑自己存在的意義。

……

總而言之,在童年期遭受過情感忽視的人,會無法識別自己的情緒,會不知道怎麼關懷自己,不知道怎麼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也會很容易忽略他人的情感需求表達。

所有的情感,彷彿都墜入懸崖,毫無回應。

如何走出童年情感忽視?

Webb博士指出,被情感忽視過的孩子,長大後可以嘗試著識別和滿足自己的情感需要。

此時,可以嘗試IAAA的情緒管理方法

1.Identify-識別情感。

情感忽視的影響最明顯的一點就是,你無法確定自己的情緒和感受。

所以第一步,就是要先分辨出來,說出你自己的情緒和感受。當你能夠識別自己的情緒,並且給情緒命名,那麼你就已經成功一半了。

但是這對於被情感忽視的人來說,太難了。但沒關係,我這裡準備了500個情緒辭彙的描述,讓你可以跟著描述,去表達自己的情緒。

後台回復【500情緒】即可。

2.Accept-接納情感。

識別之後,就是接納,用不評判的態度去觀察自己的情感。

在這一步,核心在於不要批判。你不需要直接批判:「我現在的情緒不好」。

而是要問自己:「我現在感受怎麼樣?我身體是什麼感覺?如果情緒有顏色,它是什麼顏色?」等等。你可以盡情的去感受自己的狀態,儘可能把這種感受描述出來。

3.Attribute-情感歸因。

在這一步,你需要找到原因。既然剛才你已經儘可能去感受自己的狀態,那麼現在你可以問問自己:

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

是哪個因素讓我產生了這樣的感受?

如果你找不到理由的話,可以試試回憶上一次有這種感受的時候,是怎麼樣的,兩者有什麼共同點。通過這種共同點的發現,嘗試找到情緒背後的原因。

4.Action-將情緒化為行動。

這一步需要做的就是,把情緒通過行為表達出來。

剛才你已經嘗試去尋找情緒背後的原因,那麼當你找到這個原因之後,你就可以嘗試通過一些行動去解決。

舉個例子,如果是眼前這個人讓你產生這種憤怒的情緒,那麼你可以考慮你是不是要打他。

當你意識到打人會犯法之後,那麼你可以考慮去罵他。當你發現罵他可能不符合你的形象之後,那麼你可以通過打牆來宣洩你的憤怒。

總之,這一步的核心就是把情緒通過行為表達出來,但是你需要先思考一下這種行為是否合適,如果不合適,那麼就尋找替代性的行為吧。

希望你能夠通過IAAA,找回失去的情感,找回失去的自己。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屬於童年情感忽視的話,可以點擊【閱讀原文】進行測試。

UC說:

就算情感已經墜落懸崖,你也依然可以把他們打撈上來。

參考文獻:

Webb, J. (2012). Running onEmpty: OvercomeYour 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 New York, NY:Morgan James Publishing.

Young, R., Lennie, S., & Minnis,H.(2011). Children』s perceptions of parental emotional neglect and control andpsychopathology.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52(8), 889-897.

drjonicewebb.com/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喲西心理(yoxi_xinli)

更多新知&測試&社交技巧,請關注喲西心理。

推薦閱讀:

童年應該有童年的樂趣!
隨記——被迫長大,與遇見錯的人無關
比《賣米》更心酸的童年經歷
帶孩子去這4個地方看看,長大想沒出息都難!

TAG:童年陰影 | 童年經歷 |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