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理邏輯|孩子是怎麼慢慢學會分類的?
有一天午睡的時候,我聽到菲菲說「依依你的頭繩不能放到桌子上,你得把它放進皮筋盒裡,大家的皮筋都是放在那裡的。
要知道在剛剛進入幼兒園的時候,在班裡我說的最多的話就是「寶貝你的鞋子怎麼放到建築區了?」「誰的外套擱在餐桌上了?」「美工區小框里的水杯是誰的啊?」
但是現在孩子們已經完全養成了會把東西放好的習慣,他們知道外套、圍巾、帽子、鞋子都要放進門口的小柜子里,書、小手工拿出來要放在指定的桌子上。水杯、小盤子、小勺子都要放進餐具格里。
儘管這個時候他們並還不知道什麼是分類什麼是集合,但他們已經已經能夠很好地在生活中依據情境對東西進行分類了。
分類的形式
在早期的分類教育活動中,我們最常用到的是蒙氏的色板。老師會把盒子里的小色板散落在工作毯上,讓孩子們根據顏色來對色板進行分類。紅色的放一堆兒,藍色的放一堆兒,綠色的放一堆兒。這是最簡單的按照外部特徵進行分類,顏色、形狀這些都是最直觀的外部特徵。
我們可以進一步的在同色系的色板上貼上簡單的圖形,豎線、小圓點、花朵,這樣孩子就可以按照圖案進行分類了。這兩種分類方式基本上都只用到了視覺,就可以完成了。
幼兒園的建築區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活動區,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像搭建出好看的城堡軌道和交通工具,我們也常常把分類教育放到這個區。當我們提供長短不同的管道時,他們知道玩完了要按照不同的形狀歸類。
當我們提供大小不同的木塊時,他們知道玩完了要按照不同的大小歸類,這些都是按照特徵量分類的表現。
當我們給孩子設定一個主題的時候,他們用木條可以用來搭建橋樑和圍欄,泡沫積木、易拉罐可以搭房子、塑料樂高可以用來做花花草草小裝飾,他們知道玩完了要按材質的不同歸類。
同樣的這些材料也可以引導孩子們,把摸起來光滑的易拉罐、木條放一起,摸起來粗糙的泡沫積木、樂高放一起,他們能知道這是按照質地分類。
分類經驗的發展
在開始的時候,孩子們多數情況下是被成年人要求去分類的,因為那個時候他們還沒有分類的意識,他們會把一堆毫無關聯的卡片放到一個格子里。這時候大人通常會暗示孩子,你看看這幾張卡片有什麼不用啊?你看看有哪些卡片是相同啊。慢慢的孩子們開始有意識地探索,知道要把相互之間有相同特徵的東西放在一起,歸為一類。
到後來她們會發現,吃飯的時候他總會用到小勺子、小碗、小盤子;在出門的時候他總要穿上衣服、褲子、鞋子,有時候還要帶上圍巾和帽子;在和爸爸媽媽去遊樂園的路上,可能會乘坐到自行車、電動車、公交車或者地鐵。這時候他開始意識到,有的東西是吃飯的時候用的,有的東西是出門的時候會用到的,有的東西是可以帶著他去很遠很遠的地方的。於是他會很自然地把這些東西分為一類。
再後來她們會發現分類的方式不是只有一種,他能夠在多維度對一個物品進行認知。他知道蘋果可以被分到紅色的東西那一類,可以被分到球形的物體那一類,也可以被分到水果那一類。他可以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限定條件下進行分類,可以在一堆球形的物體里,先分辨出來哪個是水果哪個是玩具,再分辨出哪個是紅色的哪個是綠色的,然後可以分成綠蘋果和紅蘋果兩類。
到最後他們能夠在自己進行分類的基礎之上,去跟爸爸媽媽描述他分類的理由,比如「我把小兔子放在這邊的圍欄里,把小貓咪放到那邊的圍欄里。」「我把小橘子放在這邊,把大西瓜放在那邊了。」
他還會跟爸爸媽媽講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分類,在交流和分享經驗的過程中,孩子對於分類的概念正在慢慢的清晰化,理解也慢慢的在由表象向本質過度。
火花小提示:孩子分類的能力發展的情況,會影響到邏輯思維的發展,也是邏輯思維發展非常重要的基礎,因此一定要讓孩子在生活中慢慢的建立分類的概念。
推薦閱讀:
TAG:數理邏輯SymbolicLogic | 親子教育 | 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