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北極熊 還會有美人魚

沒有北極熊 還會有美人魚

周星馳美人魚的電影里

人魚姥姥說在遠古時代

人類由於地理原因

部分人類被迫進入水裡生活

介紹的很粗略

但是地理原因,被迫這些詞的使用

還是說明不是自然形成的

也許是環境影響 也許是某些影響

總之人類進化了

進化成了美人魚

這是很美好的意願

人類在面對重大災難時總會幻想某些美好

比如美人魚

比如諾亞方舟

最近32度的北極刷爆了朋友圈

北極熊的生存環境也引起了我們的關注

2006年國家國家地理探險隊

在北極考察期間

目睹了心碎的畫面

一隻雄性成年北極熊

不顧母熊的阻攔

追逐獵殺北極熊並吃掉

雖然母熊極力阻撓

卻無法阻止雄性北極熊把幼崽拖走

望著熊爸爸啃食自己的幼崽

熊媽媽發出了絕望的悲鳴

北極熊捕食時需要依靠浮冰助力,隨著氣候變暖,北極浮冰消融

依靠在冰面捕食的北極熊

劣勢環境越來越差,獵物也越來越少

他們很難捕獲到食物,飢餓難耐下

只能選擇極端方法維持自己的生命

隨著氣候的變暖 類似的事件在北極

已經越來越頻繁出現

下圖的北極熊就是因為多天未進食

導致瘦的皮包骨頭

飢餓和疲勞讓它的體力嚴重透支

它緩慢趴下身子,想短暫休息一會兒

等到它再想起身...

它的雙腿已經支撐不住身體的重量

還有因為飢餓翻找廢棄油漆桶的北極熊

這隻北極熊似乎要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廢棄的桶中

它把頭深深埋進桶里

期望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食物

只可惜,它只在裡邊翻出了一些垃圾

無論是什麼,只要可以吃, 可以飽腹,它還是用力的咀嚼

因為飢餓,它無法邁開它矯健的身姿,步履瞞珊

如果沒有奇蹟出現,它這樣只能是等待死亡的來臨

你我共問

它們犯了什麼錯?要承受這樣的悲慘生活?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數據顯示

在過去的四十年里,北極夏天的冰川面積減少了一半

前邊說到,北極熊捕食時需要依靠浮冰助力

沒有浮冰它們就無法尋找食物

但是正是我們人類的某些自我便利性行為導致了冰雪的消融

浮冰越來越少,有的只有海水

因為冰川消融,熊媽媽只能在一片蒼茫海水中小心翼翼地坐在僅有的浮冰上,緊緊抱住懷裡的孩子,生怕他掉下去。

一些海豹擠在一小塊浮冰上休息,而這塊浮冰,也已經有了融化的跡象。

一旦冰面破裂,那些剛出生的小海豹,便會跌進海中,絕望的海豹媽媽毫無辦法,只能看著自己的孩子死去……

由於全球變暖,北極的冰穴越來越少,小海豹要被迫在身體缺少重要脂肪層保護的情況下,在冰冷的海水中游泳。

而他們中的大部分,都因為體溫過低或營養不良,在出生不久便會死去。

無辜的小海豹

一隻飢餓的小海豹企圖在人類丟棄的罐子里尋找食物,沒想到鼻子被困住,拔不出來。

如今全球變暖,北極圈內的浮冰大量減少,許多北極熊不得不連續游超過幾百公里的距離去尋找可以休息的浮冰。

而在尋找冰岸的過程中,通常只有最強壯的成年公熊能夠成功。

那些年老的、體弱的、年幼的北極熊,往往不到半路就累死了……

犯錯的不是它們,是我們人類

記錄這些影像的作者卻不能夠伸手去救援

因為聰慧的人類發現了食物鏈

伸手救援會破壞食物鏈的生態構成

人類可以為所欲為

但是又要遵循所謂自然的優勝劣汰

真是無解又可笑的無奈

除了北極目前面臨的氣候變暖這一狀況

也還有我們人類隨意丟棄垃圾

為了自身便利性大量使用塑料垃圾導致的海洋環境變差

全球幾乎每年都要生產和消耗3億多噸塑料

其中很多一次性塑料垃圾都很難降解

所以除去污水排放等等

每年都有成千上萬噸塑料

被傾倒進大海里

被污染的海水

越來越不適合海洋生物們生存

更多的塑料垃圾

甚至直接成了海洋動物們的「殺手」

天真的海洋動物

會把塑料垃圾當成食物進食……

因為根本無法消化掉

胃裡填滿了塑料的它們

最後只能掙扎著死去…

這種情況甚至多到

漁民將捕獲的魚兒剖開後

就會發現裡面有許多的塑料垃圾

大大小小的瓶蓋甚至能排成一列

即使沒有誤食塑料垃圾

被各種塑料製品纏繞著的海洋動物們

終究也難逃厄運

甚至原本可以在天空自由飛翔的海鳥

也未能倖免

科學家說

每批塑料垃圾的降解周期

至少要470年

更可怕的還有塑料微粒

因為微粒直徑通常小於2mm

肉眼極難發現

就連深達2000米海底的海洋動物

48%體內都含有塑料微粒

這也意味著

「人吃魚

塑料微粒就會留在人體內

海鮮愛好者每年或可吃進11000顆塑料微粒」

不僅如此,前文提到的全球變暖會導致

極地的冰融化

還可有另一個嚴重影響,那就是打亂洋流

拿北極說,如果北極的冰融化異常

就會讓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速度減緩,最終影響到各個地區的氣候

進而導致海平面上升

如果你還認為海平面上升只是「淹幾個小島而已」,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據《國家地理》報道,假如覆蓋南極、格陵蘭島、冰川等地的冰層全部融化,海平面會上升近70米(216 feet),淹沒絕大部分的沿海城市(即人口最集中、最繁榮、最發達的區域)。

而根據BBC Focus Magazine的說法

因為地球並非一個規則的圓形

太平洋和中國海域將首當其衝

未來這些地區海平面上升的速度

將快於其他地區

根據紐西蘭電視台的報道,

一旦海平面上升達到3米水平,

紐西蘭的眾多地區

包括基督城、惠靈頓、Napier、

甚至奧克蘭的諸多港灣、港口

還有CBD,

都將被海水浸沒...

我想,被海水淹沒算不算地理原因?

一杯加了冰的水因為溫度升高

會逐漸融化為水

地球,冰雪消融的最終結局就是變為汪洋大海

我想,好一點的願景就是

聰慧的人類像美人魚電影里演的那樣

被迫進入海里

進化成魚類

永遠活在海洋里...

沒有北極熊,還會有美人魚出現

可是,願景終究是願景

電影終歸是電影,童話也永遠是童話

人類以為是食物鏈的最頂端

但是當所有動植物消亡

人類還能苟活多久?

人類對這些動物們造成的傷害

也正開始回到人類自己身上

也許,我們自己 如果有公知

我們可以從自我做起

  • 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堅持廢物利用,做好垃圾分類
  • 盡量減少自己的碳足跡,比如能走路的距離,就不要再開車了
  • 減少一次性塑料消費,如塑料袋,塑料吸管,塑料餐具等
  • 不要購買過度包裝的產品
  • 如果家裡有空調,請把空調溫度調至26度以上
  • 如果可以,盡量使用電風扇(歐洲國家很多不使用空調,只有公眾場合使用)
  • 少點外賣,自帶水杯,使用可以重複利用的餐盒
  • 減少一次性製品的使用,如一次性牙刷,一次性筷子等

推薦閱讀:

TAG:環境污染 | 美人魚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