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態的家長塑造病態的孩子

病態的家長塑造病態的孩子

來自專欄心理那些事兒3 人贊了文章

敏感而自尊心強,一個病態的社會導致了病態的孩子。抽動的孩子大多敏感,而敏感來源於家長的在意。在意也是敏感。我們不被認可,存在感低,存在感低導致我們危機感就高,這又導致我們做的任何事都是在為了贏得別人肯定,為了一句肯定,甚至不惜受委屈,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人。

讓孩子學習是為了立足,讓孩子遵守紀律是為了不給老師惹麻煩,我們自己努力上進是為了讓領導高看一眼。好像永遠為別人活著,自己的價值必須贏得別人的認可,哪怕是不舒服的,哪怕是痛苦的,都為了一句認可而忍耐下了。那我們啥時候為自己活一回呢?我的內心認可我自己么?我連自己都不認可,我自然也不會認可我的孩子,所以我要努力控制他,讓他看起來更好。

就像把狗關在籠子里,讓他在無趣和壓抑里慢慢絕望,然後開心的對別人說我養的狗踏實穩重。而這些都是我們內在自卑的外在對應產物。對小狗來說,他的表現決定了他能不能吃到主人手裡的香腸,所以它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時刻關注主人意志。

而我們的孩子也在我們類似的培養下慢慢的變得敏感,這就是奴性的產生。敏感必然多疑,他抓住家長的認可當成救命稻草,時刻需要家長認可來讓他獲取活著的能量,所以有些孩子會刻意的要求家長笑,要求家長抱和安慰。

還有些孩子,家長說幾句悄悄話,他馬上變得警覺,並且必須問出來剛才說的什麼,是不是說他壞話,這就是自卑到敏感敏感再到多疑,多疑之後呢?是懼怕。

懼怕,懼怕,這是兩層概念,有著不同意義。拆開來說是懼和怕,懼在靈魂,是先天本能的排斥;怕在肉體,是後天理智的逃避。

比如,我不知道為啥但就是緊張,或者我知道世界上沒鬼但我還是緊張。這是懼。

什麼是怕呢?比如我知道他要打我,我看到前邊有條蛇,通過感官獲得的讓人緊張的感覺是怕。

過度的道理容易導致怕懼,因為道理壓抑魄力,過度的控制容易導致怕,因為經歷決定認知。而導致孩子這樣的原因正是因為家長的弱。

從這可以看出,為啥家長要先改變自己,這些弱的標籤之間息息相關又密不可分。一個弱,在心理上可能表現為自卑,敏感,邋遢,依賴,膽小,在行為上可以表現為強迫,抽動,精神分裂,自閉。但根本原因就是弱而已。

孩子從我們的世界裡走出來,身上帶著我們的影子,從磁鐵上掰下來的磁鐵,他的磁場不會更大更強,這也就是為啥要講原生家庭的原因。我們只有跳出自己的原生家庭,才能高於原生家庭,才能磁力更強,才能讓處於我們磁場下的孩子磁力更強。所以要解決孩子,先解決家長,要解決家長,先解決家長的感覺。

就像有家長告訴我,如果是我面對那個說肉體是骯髒的這句話的那個大師,我會心平氣和的講出我的看法,讓他沒話可說讓大家因為我的睿智和隨和而另眼相看。如果我這樣做自然是看起來很好,但我的真實感受更重要。我如果面對錯誤想罵而不能罵,用了更好的方法卻壓抑自己,那我不能接受。所以我只負責在不出格不過分的框架里保證自我。

歡迎訂閱微信公眾號「我知道我活著」,一個有溫度的心理諮詢師的公眾號。

我也偶爾迷個路,但是留言必復。

推薦閱讀:

適亨醫療;不要忽視了孩子的「心理營養」
多發性抽動症診治及中醫治療經驗
【家長必知】 抽動症不容小覷
崔霞:小孩抽動症重在護理
史載祥老師治療抽動症驗案一則

TAG:孩子 | 親子關係 | 抽動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