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的汽車夢,究竟是什麼樣子?
華為,這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品牌,也是一個讓很多國家害怕的品牌。曾經,中國的通信製造業,從晶元到基帶全權依靠國外企業。直到華為的出現,無論從股權激勵機制還是對於研發的重視程度,都使其成為國內乃至是世界首屈一指的企業。
華為麒麟的出現改變了中國民營企業沒有高端晶元的歷史,從此中國手機企業不再完全依靠美國高通、美國德州儀器等晶元廠商。華為海思也是華為在通信領域的一大作,完美地展示了華為的超強研發實力。並且,在3PGG大會上,華為依託PolarCode碼技術與高通、愛立信等老牌廠商分庭抗禮,使中國企業在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上有了足夠的話語權。
近年來,汽車智能領域發展迅猛,智能型車載系統也已經下放到了萬元車的級別。並且,依託電動化、智能化的汽車發展方向,無人駕駛技術也在與我們一步步靠近,各大品牌也紛紛推出了自己的無人汽車發展時間表。
自2013年華為成立「車聯網業務部」開始,便依託LTE-V和5G技術,開始布局汽車生態產業鏈,目前已延伸至數字道路服務和整個交通生態領域,更加專註於車聯網和智能駕駛業務。事實上,這是華為最聰明的做法。汽車作為典型的大宗商品,各行各業的「土豪」都想介入汽車領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新勢力造車品牌就已可見一斑。
華為已經明確表示會不走向造車的道路,但是它作為供應商如魚得水,使華為的研發優勢盡數展現。隨著電氣化時代的來臨,純電動汽車的入門門檻極具將低,蜂擁而至的新能源汽車品牌競爭非常激烈,甚至在產品未出世時就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可是我們發現,這些品牌最多的作用僅僅是拼裝、貼牌,並無實質性的突破。反觀供應鏈體系,也僅僅只有昔日的老牌供應廠家以及寥寥無幾的新秀,面對如此局勢,具備平台、技術以及研發能力的華為佔盡了優勢。
雖說目前有科大訊飛等新興企業在智能化物聯體系支撐,但是在硬體核心以及通信平台等層面,非常受制於人,也制約了它們未來的發展。而華為的進駐,不單單是在軟體方面佔有絕對性的優勢,在技術設施配套、網路架構、大數據調研、客戶行為分析以及硬體設備供應等方面,也使其他廠家根本無法匹敵。
在未來,華為LTE產品線將在「構築智慧大交通網路系統」等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華為公司正積極探索汽車和通信產業下的車路協同產業,並將在智能交通、車聯網領域開放合作,打造智能交通的車聯網生態。華為集結了整個通信產業的力量,並與大量的全球的汽車製造、汽車科學研究等汽車產業夥伴一起研究,來自中國、歐洲和美國等全球各地車商和運營商一起成立的5GAA自動駕駛聯盟,也已經發展了80 多家合作夥伴,正圍繞不同國家的不同路況進行聯合測試並進行商業模式的探索。
整體而言,華為的整個汽車產業布局,更傾向於站在幕後,深入汽車各個相關領域,成為技術支撐的航空母艦。就目前而言,有很多國家和汽車集團,已經就整個智能汽車生態布局與華為展開了深度合作。未來,在交通體系中,會隨處可見華為的身影。
部分圖片源自網路,請作者聯繫我們,以奉稿酬
推薦閱讀:
※如何做汽車對標,即汽車行業的Benchmark
※SUV市場仍有增長預期,將從體量增長進入結構化升級階段
※電動汽車想要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這些問題一定要解決
※寶駿310「薄利」能否「多銷」?
※「技術瘋子」馬自達又來了,HCCI到底是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