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時節,邂逅最美立秋詩詞
來自專欄文學府邸7 人贊了文章
《寓居有招客者戲成》
宋代:曾幾
蓬蒿小院立秋天,禿鬢凄風雨颯然。
丈室何人問摩詰,後堂無地著影宣,
床頭白酒新浮甕,案上黃詩屢絕編。
不厭寒家淡生活,書窗期與子周旋。
立秋,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秋天即將來臨。
《六月十三日立秋》
宋代:楊萬里
暑中剩喜立秋初,特地西風半點無。
旋汲井花澆睡眼,灑將荷葉看跳珠。
「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連夜書》
宋代:方回
獨倚西樓夜漸深,下弦月欲近觜參。
立秋是日微微雨,病暑衰翁稍慰心。
立秋,涼風至。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過淮值雨偶成呈王樞密》
宋代:曹勛
明日立秋秋色至,向晚雨隨大風起。
翻盆如麻不足喻,倒海傾江差可擬。
高林老木亞復折,簾幕頹垣紛若委。
須臾霽色上南山,落日燒雲照淮水。
一場秋雨一場涼,十場秋雨就結霜。立秋之後仍有一「伏」,「秋老虎」依然存在。
《秋日後》
唐代:王建
住處近山常足雨,聞晴曬曝舊芳茵。
立秋日後無多熱,漸覺生衣不著身。
立秋雖然還很熱,但大自然還是有了變化。出現了中午熱、早晚涼的「尜尜天」,而且「一場秋雨一場涼,十場秋雨就結霜。」
《暮熱游荷池上五首》
宋代:楊萬里
也不多時便立秋,寄聲殘暑速拘收。
瘦蟬有得許多氣,吟落斜陽未肯休。
立秋,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更有寒蟬唱不休。
《立秋》
明代:夏雲英
秋風吹雨過南樓,一夜新涼是立秋。
寶鴨香消沉火冷,侍兒閑自理空侯。
「立秋」帶來的首先是天氣的變化。從這一天開始,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逐漸下降,正如諺語所說:「立秋之日涼風至」,「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
《新秋》
唐代:齊己
始驚三伏盡,又遇立秋時。
露彩朝還冷,雲峰晚更奇。
壟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里,安仁謾起悲。
揮手告別了夏,轉身迎來了秋。立秋的日子裡,播春者的步履更加匆匆,追夢者的目光更加深邃。人們匆匆行走在春華秋實的路途上,追尋五穀豐登。
《立秋夜感懷》
明代:沈宛君
涼夜悠悠露氣清,晴蟲凄切草間鳴。
高林一葉人初去,短夢三更感乍生。
自恨回波千曲繞,空餘殘月半窗明。
文園多病悲秋客,搖落西風萬古情。
多愁善感似乎是詩人的本性,就是極平常的秋景也時常引發他們對時光易逝的感嘆。所以當他們需要表達悲傷的心情時往往就會藉助「秋」這一透著涼意的意象。
《立秋日》
宋代:劉翰
亂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月明中。
今天,人們往往以「金色」綴之於「秋」,它給予人的往往是豐收的期盼。但在古文人眼裡,卻似乎很少有這份喜悅,有的只是秋風的蕭瑟、草木的枯敗,一片肅殺的景象。
《重疊金·壬寅立秋》
宋代:黃升
西風半夜驚羅扇。蛩聲入夢傳幽怨。
碧藕試初涼。露痕啼粉香。
清冰凝簟竹。不許雙鴛宿。
又是五更鐘。鴉啼金井桐。
「睹物」易惹人相思,而古人「目秋」也常常撩撥起對親故或所敬仰之人的懷戀。
推薦閱讀:
※伏羲與炎黃共為中華人文始祖
※讓人文關懷溫暖每一個人的夢想
※永祿五年奧山修理反叛的史料寫法
※【鴨綠江人文】一水滄桑兩岸情 風歌猶唱戍人征
※? 向天借命,諸葛亮為什麼延壽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