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的勝任力模型
來自專欄張正平講管理
一、華為勝任力模型的基本理念
華為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搭建應該始於《華為基本法》,在基本法里,華為確立了人力資源管理的「鐵三角」,那就是價值創造體系、價值評價體系和價值分配體系。這三個體系構成了華為人力資源管理價值鏈,成為華為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而勝任力模型就是價值評價體系中的一個組成環節,完全融入人力資源管理體系,而不是單獨存在。
二、華為勝任力模型在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中的定位
價值評價體系包括三個模塊,即:以企業目標與使命為導向形成的績效管理體系;以職位、流程以及組織為基礎的評價體系;以任職資格、勝任力模型為核心的評價體系。這三個模塊又構成了華為價值評價體系的「鐵三角」,分別面向績效、職位以及人和能力:績效用「事」來表示,職位用「崗」來表示,能力與勝任力用「人」來表示。
這三大價值評價體系之間有著明確的分工並有機地融合。首先對職位進行評價,確定職位價值,確定該職位所需的任職資格和勝任力等。然後對人進行評價,把職位要求與勝任力等結合,即「人崗匹配」。 最後評價態度、績效等。
在實踐中,職位價值與基本工資掛鉤,任職資格及勝任力與晉陞掛鉤,績效與獎金掛鉤。這就形成了價值評價和價值分配的有機結合。勝任力模型只有與其他人力資源管理元素有機地結合才會起作用。
三、華為勝任力模型的基本構架
華為的勝任力模型是由國外諮詢公司協助搭建的,經過「先僵化,後優化,再固化」的管理過程,已成功地融入華為的人力資源管理實踐。
(1)勝任力模型的分類。華為的勝任力模型分為兩大類:通用勝任力模型與基於職位族的勝任力模型。 在通用勝任力模型中,包括成就意識、演繹思維、歸納思維、信息收集、關係建立、團隊精神等18個通用勝任力要項。基於職位族的勝任力模型包括領導者、管理者、研發族、營銷族、專業族、操作族的勝任力模型。另外,各個職位族還細分為更小的族,比如專業族還細分為計劃、流程管理、人力資源、財經、採購、秘書等族,每個細分都有專門的勝任力模型。不管是通用勝任力模型還是基於職位族的勝任力模型,都做得非常細,絕對不是簡單的能力辭彙的拼湊。
(2)勝任力模型的構成。在華為的勝任力模型中,包括勝任力詞典、勝任力定義、分級標準、標準描述、反映各勝任力要項的關鍵事件以及評價結果的運用。
勝任力詞典是對模型中所有勝任力要項的總括。在勝任力詞典中,各勝任力要項都有明確的定義,比如研發人員的「團隊合作」這個要項的定義為:「團隊合作是指個人願意作為群體中的一個成員,與群體中的其他人一起協作完成任務,而不是單獨地或採取競爭的方式從事工作。這裡所指的團隊就是為了實現某個或某些目標而共同工作的群體,它可以是一個部門內部產品開發小組或行銷小組,也可以是為滿足顧客需要而結合成的跨部門的工作群體。」各勝任力要項具有獨特的分級標準,比如研發人員的「團隊合作」分為4個等級,每個等級都有對應的描述以及有針對性的案例分析,也就是說這個勝任力要項是通過什麼事件來反映的,這些事件都是在華為營銷人員、研發人員身上真實發生的。之後根據這些關鍵事件回歸到現實,在人力資源管理實踐中加以運用。在華為的勝任力模型中,對分級標準的制定是非常細緻的,可以根據勝任力模型準確評價員工某個勝任力要項的等級。
四、華為勝任力模型的運用
第一,職位描述。運用到職位說明書的任職資格一欄,比如一個職位需要什麼勝任力要項,需要達到幾級等。
第二,招聘選拔。提高招聘選拔的針對性與有效性,並可以降低企業後續的培訓成本。
第三,任職資格管理。華為的勝任力模型以能力為基礎,任職資格則以職位為基礎,兩者有交叉,可以相互作為參照標準。
第四,後備幹部管理。根據職位的勝任力模型評價後備幹部的勝任力,並作為後備幹部選拔的重要的參考條件。
第五,報酬。消除年齡、學歷等對薪酬的影響,加大對提升員工勝任力的激勵。
第六,培訓。根據勝任力模型確定培訓需求,提高培訓的目標性與效果性,降低培訓成本。
問題
1.你如何評價華為公司的勝任力模型?
2.你認為任職資格管理應如何與勝任力模型相結合?
3.為什麼華為公司強調勝任力模型要融入人力資源管理體系?
荔枝微課
推薦閱讀:
※3次亮相華為手機發布會的神奇功能你還沒用嗎?
※榮耀Play:不管有沒有被嚇到,但是確實有誘惑力!
※華為手機使用技巧和問題,附帶解決方法
※Vivo NEX決定出海: 和OPPO再次上演藍綠奇蹟?
TAG:華為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