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覺得一年前的自己是個蠢貨
來自專欄堅持365天金句+故事的輸出2 人贊了文章
大家好。在整理自己的電腦文檔時,看到自己二三月份分享的文件夾,馬上關掉,不忍面對。
也就是覺得那時候的自己真的像個傻瓜,寫作的方式、文采真是像個小學畢業的,選的內容也是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不過有點自我安慰的是,畢竟堅持了下來,還是感覺到了自己的進步。
其實這個認知我在我的分享里已經聊過了好幾次,比如「不要做真實的自己」,難道這個真實的自己是你小時候的自己嗎?得不到糖吃就哭?為什麼反而長大了還說要做真實的自己?我就是我?我不會改變?難道真實的自己不是隨著年齡變化而變化?隨著認知的升級而升級?這個「真實的自己」應該是「真實的進步的自己」,這個認知,希望你GET到了,嘴裡還說著「我就是我」這些話的人,不過就是那些不願改變,認識世界的方法、知識的儲量還在以前的水平的人罷了。
還說過「為什麼知道了很多道理,為什麼還是過不好這一生。」一言以蔽之:你的「知道」的「知」這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是你自己看到的、記住了的那點信息嗎?還是百度了幾下就說自己「知道了」?舉個栗子,我們常說的「知己」,這個「知」是指知道你這個人,就像微信的好友一樣?這個「知」當然不是這個意思,而是深切的;了解你的人才叫知己嘛,所以你就知道了,為什麼「知道了很多道理還過不好這一生的道理」,因為我們大部分人的「知」都太膚淺了,我們指望知道一些信息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然後說自己知道了,這不是開玩笑嗎?難道給一幅梵高的《向日葵》你,你就能畫一幅一模一樣的畫嗎?對啊,信息你都知道了,細節你也看到了啊,為什麼就是畫不出呢?
所以「知行合一」有多難?從「知」到「行」,這是一個要跨越天塹的過程。要做到「知行合一」,你就需要做一個不斷發展的人,要多學習,多試探,多創造。但是能做到這步的也沒多少人,為什麼?因為這需要對未來和外界的開放,就意味著對現在和自己的否定,真的能否定自己有多難?只要你真的知道的話。
在現實生活中,你會看到身邊的朋友對自己幾年前甚至是十幾年前的事洋洋得意,他真的是洋洋得意,覺得自己真的是太聰明和酷斃了,而不是回憶以前趣事的心理。你說你的朋友是故步自封呢還是說明他的世界觀成熟了,經得起考驗了呢?
瑞·達利歐在《原則》這本書里說過一句話「如果你現在不覺得你一年前的自己是個蠢貨,那就說明你這一年沒學到什麼東西。」,也像查理·芒格強調的你必須懂的「複利」的魔力,要是你連銀行的存款的利息是單利都不知道,而且沒有想過「複利」是什麼意思,那你真的需要「知道」一下。
最後,知道多一點知識,這是我們都需要的,但是原來是要證明以前的自己是個蠢貨,這個一般人的認知就接受不來了,希望對你有所啟發,明天見!
推薦閱讀:
※追求心靈的寧靜
※關於生命
※李宏劍:一種通向文明彼岸的哲學維度
※哲學入門,這5本書就夠了
TAG: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