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來借錢,我該怎麼辦?

有人來借錢,我該怎麼辦?

來自專欄小狼1 人贊了文章

有人借錢,該怎麼處理?躲~好像沒必要吧。又不是自己向別人借錢。但不躲的話,又該怎麼應對?這的確是一件愁人的事情。而且,人生在世,誰也難免有個著急的時候。隨著步入社會、開始工作,借錢這回事是遲早要面對的。所以,不如趁早把其中涉及到的門道理理清楚。這樣在以後的漫長人生歲月中,就可以輕輕鬆鬆地解決掉這個令大部分人頭疼的問題。

經過一晚上的梳理,我簡單地羅列了三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並做了一定的展開闡述,希望對大家產生一定幫助。這三個問題是受到了哲學家和保安最愛問的三個問題所啟發。即你從哪裡來?你是誰?你到哪裡去?三問一體,絕妙組合,涵蓋了幾乎所有其他可能的問題,十分精當。與之相對應,借錢方面的三個問題,就是借的錢去哪裡?借的錢是多少?借的錢什麼時候回來?具體內容,見下文:

第一個問題:借錢用來做什麼?去了哪裡?目的為何?目的也就決定了性質。

這方面的第一原則是,救急不救窮。這是民間關於借錢,流傳最廣的一句話。其中蘊含了極為豐富的道理。這裡的「急」,某種程度上,也可以換成,把錢借給那些真正需要的人。至於怎麼判斷,哪些是「急」,是「真正需要的人」。就得結合個人情況、價值觀、生活環境等因素。其中,也會涉及到各種社會經驗,當然也有科學的思考方法和比較成型的邏輯規律等。

但說實話,對於 「真正需要錢的人」我也沒有十分清晰的標準答案。倒是有幾個思維方式可以提供各位,以進行更好的思考,爭取為順利解決借錢問題理出一個流暢的思路。首先,逆向思維,想想這個詞的對立面。即救的是「急」,不救的是「窮」。那麼,如果可以確定「窮」的範圍,「急」不也就被排除在外了嗎?所謂的窮,實際上大家都知道一些,比如收入不高,家庭經濟條件較差,長期沒有資產增長的可能,人懶不上進沒希望等。

我們之所以不救窮,主要是因為這是一個類似無底洞的問題,你真的補不起。當然,這也要結合個人的情況再來看。如果是世界首富,去救濟一個世界上最窮的人,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即使資助他一輩子,很可能也不存在任何壓力。但我們這個問題的出發點是來源於現實。現實中,每個人的交際圈都是差不多的。階層、薪資、經濟水平相差太大的話,也就很難產生交集,借錢這回事也就無從談起了。

下面,站在借錢實質上也是一種投資的角度來看,首先它不違背金錢本身的逐利屬性。它永不疲倦地持續不斷地流向,那些能使金錢產生更大價值、更高收益、更多意義的地方和人。到了個人借錢的層面,只不是裡面參雜的情感因素太多而已,有時甚至佔到幾乎全部。由此可以推出兩個維度來判斷這筆該不該借。

第一是人的維度。因為是人情投資,那就看看這個人是否靠譜?道德如何?能力怎樣?是不是你要深交的朋友?如果人不行,那麼第二維度的事情也就可以放一放了。如果人沒問題,那麼就看借錢是用來做什麼的?這一點必須要清楚,即你得知道錢的去處。而這是借款人最想隱瞞的地方,因為要是好事估計就會有正規途徑貸款,或者別人搶著要參與其中。一般跟別人借錢,多不是什麼好事。

但籠統講,從性質上分,大概也就是三種,即良性、中性和惡性。惡性需要堅決杜絕。一句話,不能借。例如因黃賭毒等不良行為而欠下巨款,你幫他堵上這次,誰知道會不會惡性循環。而這是大概率事件,因為人的秉性是相對恆定的。這種事和上面的人是緊密相連的,正經人是不會碰這些的。不管怎樣,你只要記住,你不是法官、警察、勞教人員等,你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去甄別犯了這種不良事情的人會不會改過自新。因為未來和人性是最充滿不確定性的,這也是金錢最不喜歡去的地方

至於良性的事情,相對也少;有的話,適當支持一下即可。但話說,今年暴雷不斷的P2P,其實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資金緊張問題的途徑。其他的,還有信用卡、銀行等渠道。P2P方面,你只要找幾個平台,註冊一下賬號,填寫相關信息,提交自己所需金錢的申請,一般很快就會下來。這種方式有很多好處,如:一是不用欠人情;二是借錢還錢的規則、利息、時間十分清楚;三是高效快捷。

這裡想提一句,這種行為的本質,也就是借錢的本質就是在給借錢人自己加槓桿。在投資里最大的忌諱就是借錢,也就是加槓桿。它的道理和借錢是相通的,槓桿在增加收益的同時,也是在放大風險。如果你具有了相應的投資能力,那麼槓桿是受歡迎的。比如股票的融資加槓桿門檻是你得先有五十萬的資金。而一個人如果能夠憑自己的本事獲得五十萬,那麼客觀上講,他也就具有一定的加槓桿的能力。

所以,借錢,也就是在加槓桿之前,不妨看看借錢人身上有沒有一定的儲備資金。這就類似於銀行的風險備用金,以防極端事件引發的擠兌等危機。這個問題,我想絕大部分的借錢人都是兩手空空的,所以才要跟人借錢。換做我們個人,其實一定要告訴自己,時刻留出一筆閑錢(我一般是六個月的工資量)。什麼也不做,包括不借給別人,專門留給自己作為風險應對的資金。因為,真的有時候會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我們只有平時把這些功課做到位了,才能避免那些不必要的尷尬。

最後是中性的,可能最多。比如較常見的買房貸款,差個十幾萬,但國家貸款政策容許的額度又不夠。這種人生頂級大事,有時候能幫還是可以幫一下的。尤其是在過去二十多年中國房地產市場蒸蒸日上的情況下。現在情況比較微妙,還是需要個人看下面兩個問題再做定奪。還有一些高消費的借貸,這就免了。等你能消費的起的時候,再買也不遲。沒準那時候有更新更好更便宜的產品出來。畢竟,物質欲,也是一個能夠不斷喂大的無底洞。

第二個問題:借多少錢?金額是怎樣的區間?幾百、幾千、幾萬,更多?數額中有大學問。

這個問題的第一原則是,恪守能力圈。這也是巴菲特老爺爺教導我們炒股的最重要原則。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那就意味著失控,然後是各種可能的災難。總之,一定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該拒絕就得拒絕。這不是情誼、仗義、正義感的簡單問題。當你向借錢的人要錢,他卻死皮爛臉不還的時候,就會知道這一原則的重要性。說到根本上,借錢也是一個自我實力的評估過程。你如果真的比較富裕,那麼三五萬不心疼的話,完全可以當做行善事。

但我們都知道,大多數人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銀行賬戶上,誰也不會有事沒事地趴著個幾十上百萬。另外,還有著茶米油鹽姜醋茶的各種日常支出。而現代社會還把房貸、車貸作為標配一樣賦予年輕人。滿大街更是消費主義盛行,房租、物價連年上升,信用卡、網貸各種金融手段花樣引誘,使得月光族成為城市裡的主力人群。這也不難理解,在消費升級甚囂塵上的氛圍里,悄然颳起了一陣消費降級的大風。

啰嗦這麼一堆,就是為了得出一個很直觀的結論,城市裡的年輕人,特別是剛畢業參加工作的新職場人,真的沒什麼閑錢。而且還面臨著租房或買房、結婚生孩子、工作晉陞、要來的中年危機等各方面的壓力。有點錢,估計也得先想著怎麼給自己放鬆放鬆,或者去理理財、投個資,保值增值一下。換句話說,借錢的供給端是相當吃緊的。這在總量上,大致決定了借錢的數額,無論對誰,可能真的是越低越好

如果你再結婚成家了,那麼與另一半吵架的絕大部分事情,或許都離不開錢。所以,借錢這回事處理不好,尤其是借錢的金額把控不住,後果可能真的很嚴重。因此,在借錢的金額上,千萬得保證在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範圍之內。即使按照投資理財的觀點來看,把借錢當做一個人情投資,也要考慮風險回報比。有些嚴謹的借款人,還會給一個市場公允的借款利息,大約年化8%左右。

所以,你完全可以從對方的工資收入(現金流能力)這一最重要的數值,來給借錢的人一個估值。這就類似於股票中的PE估值。比如他每月掙5000元,那麼借給它一兩萬(三個月左右的工資),也就是2-4倍的PE(沒刨除正常開支),應該還是可以接受的。具體的,還要看你自己的風險偏好,高的可以提些額度,低的不妨就再降一些。關鍵的是,我們得找到邏輯的起點,才能有後邊正確的演繹

但拋開外部的各種因素,直抵資金的內核,借錢真的是一件風險無限(要不回錢、朋友感情破裂等),收益有限(實際上多是零,中國人不好意思在朋友間要利息)的十分不划算的也是嚴重不成比例的投資、投機或博弈。即使僅從學雷鋒做好事的角度來看,它也不符合做好事的低成本特徵,所以十分難做。

因為三五百的借錢數額,一般也算不上正經的借錢。正經的借錢大致上得是你一個月以上的工資。這裡的成本換算,就是做「借錢」這件好人好事的成本,相當於你辛辛苦苦一個月以上的工作勞動。正常人,誰會去做呢?除非腦子進水,或者另有其他想法。換句可能有點難聽,卻十分符合心理學理論的一句話,別把自己看得太重要,關注你的人真的不多。

第三個問題:借錢的時間是多長?一周,一個月,一年,或更長?也就是何時還?不排除不還的可能。

這個問題本身,其實不能忽略一種意外的情況,即沒有歸還,或者是遙遙無期的不知何時歸還。而這種情況,在實際的借錢中,其實並不少見。也正是這個還錢的過程,可以徹底地看出人性中的醜陋,也能看透平時里藏著掖著的叵測人心。那怕是親人之間,也常會有因為借錢不還而反目成仇。它屬於談錢傷感情的類型。

但古人教育我們,親兄弟還要明算帳呢。到了現代以契約為核心的婚姻社會,兩口子間的重大資產或許真得有法律約束,才能使得幸福的生活得到多一層的保障。這就是不談錢才傷感情。借錢的時候,一定別忘了問這最後一個問題。靠譜一些的借錢人,我想都會提前把這些重要信息寫在規整的欠條上。如果再懂得一點資金成本的話,應該還得加上一個公允市場年化利率的利息費用

因為,誰的錢,都不是天下掉下來的,都是需要付出勞動來獲得的。即錢都是有成本的,其中尤其以時間成本最為重要。透過現值和終值的概念就能知道其巨大差別。現在的一百塊線,和一年之後的一百塊錢,雖然還是那張紙,但其價值、購買力卻已經今非昔比。所以,借錢的時長這回事,十分重要。

一般情況下,本著第一個問題的第一原則,即救急不救窮,這個時間周期,越短越好。最理想的是,借錢的人,因為資金調動出現滯後,但又有類似家人重病,急需一筆錢來救命等事。那麼,這種情況可以先行墊付。待其三五天周轉開,便可以歸還了事。這可能也算是,借錢本來應有的初衷。

但實操中,部分人卻把借錢演化成了一種道德綁架。你不借,就是不夠哥們。或者借錢的人不說,旁邊一塊玩耍的夥伴卻嘀嘀咕咕等。更多的是,他借了你的錢,不主動還;你問他什麼時候,他還覺得你事多、不夠大方、一堆牢騷等。這樣一來,你不是自己金錢的主人,卻大有變成奴隸的傾向。我想說的是,朋友是相互的,他不是你的提款機。別好幾年不聯繫,一聯繫就是借錢

還有些過分的人,拿自己的寶貴信用當兒戲。本來都是從小到大一塊玩耍過來的人,通過借錢拖拉不還一件事,就瞬間把他積攢了一輩子的信用摧毀歸零。要知道,我們活人最快樂的莫過於彼此間的各種美好記憶。你要是在借錢這回事上處理不好,真的會讓人生,瞬間灰暗不少。況且金錢的資金成本是客觀可量化的,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係、記憶等無形資產卻是最無價的。

所以,你看重別人的話,就盡量別借錢,這種習慣真的不好。即使借的話,一定要養成借之前說好歸還時間,給別人一個穩定的預期。並且說到做到,到時候務必按約定的時間歸還,最好可以提前。當然,據我了解,有相當的有錢人,會專門培養「借錢的習慣」。理由可能五花八門,但最後的目的卻十分一致,增加自己的信用,提高個人的整體資金調動能力。而實現的方法,無非一點,每次按時或提前把錢還上。

最後,作為一個從學校出來工作剛兩年的新人,在認識「借錢」這回事的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慢慢來吧,一步一個腳印地踏踏實實地走下去。


推薦閱讀:

兒子欠上百萬高利貸 母親幫忙還債又欠下90多萬
金口靈斷——面大鼻小,半世還債,面肉橫生,性必無情
王健林637億賣掉萬達還債,從八字命理看看他是不是完蛋了?!
《戰狼2》票房破36億,張翰:可賺的錢都不夠我還債

TAG:借錢 | 還錢 | 還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