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生九然,讓你快樂似神仙

人生九然,讓你快樂似神仙

來自專欄個人崛起

文/學峰

人這一生,到底應該怎麼活?可能沒有什麼唯一且正確的答案。

下面我分享給大家的人生九然,是能夠讓我們獲得人生快樂的終極答案。分享給大家,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1.欣然。

欣然是指我們面臨任何事情都非常愉快的、自然的受邀或接受,不僅是面部表情上的接受,更是內心的接受,才會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悅之情、愉悅之情。

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毛澤東的《送瘟神》詩序:「遙望南天,欣然命筆。」

當我們做任何事情,或者面臨任何問題的時候,都能夠欣然的去面對,去接受,我們就擁有了一種樂觀積極主動的心態,這種心態,會讓我們生活得非常快樂而幸福。

2.默然。

默然就是沉默不語的樣子,是一種不說話的狀態。

上帝給我們設計了兩個耳朵一張嘴,就是讓我們要多聽少說,所謂沉默是金。

「默然」不是一種心情,所以一個人本身不會感到「默然」,一個人的默然是從別人的眼中看出來的。

所以,學會傾聽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素質和能力,這既是對別人的尊重,更能夠展示出我們的謙虛,同時利於我們的成長和學習。

韓愈的《次石頭驛寄江西王十中丞閣老》云:「默然都不語,應識此時情。」

有些時候,言多必失,說的太多,人就很難成長,而且容易禍從口出。

默然還表示無言以對或者對別人的言論心存不滿沒有表現出來。

古人云:覺人之詐,而不形於色,此中有無窮趣味。

3.泰然。

泰然,是一種內心強大的表現,內心安定祥和,因為不把一些小事放在心上,所以從容而自如。所謂身心泰然、泰然自若、處之泰然,都是這樣一種從容自若、安定祥和的狀態。

《雲笈七籤》中云:「心既泰然,不壽何待。」清趙翼在《甌北詩話·白香山詩》中云:「實由於食貧居賤之有素;汔可小康,即處之泰然,不復求多也。」

這種泰然的狀態如若被我們所掌握,那我們就會每臨大事有靜氣,處之泰然。面臨任何問題和困境,從容自若,超然物外。

這是何等強大的內心,這是何等的心胸,這是何等的格局。

4.淡然。

淡然是一種漫不經心,毫不在意的樣子。所謂淡然處之,其實就是內心淡泊,不趨名利。在對待人生的態度上,淡然就是淡泊一切名利。「得意淡然,失意坦然」。這一態度在許多詩詞中都有所體現。《南史·王峻傳》:「峻為侍中已後,雖不退身,亦淡然自守,無所營務。」唐吳筠《黔婁先生》詩:「淡然常有怡,與物固無瑕。」

因為世間種種最後終必成空,我們成事在天,為事在人,所以在對待名利和結果上,要淡然,則會讓我們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

5.悠然

悠然是十分悠閑、安閑、閑適的樣子,所謂悠然自得,悠然孤飛。

悠然,有一種深遠的樣子,韻味無窮,餘韻悠然。

陶潛《飲酒》詩之五:「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杜甫《寄賈司馬嚴使君》詩:「故人俱不利,謫宦兩悠然。」張居正《送毛青城謫滇南》詩:「浮名看自薄,謫宦轉悠然。」

悠然是發自內心的一種自由之感,靈動之感,祥和之感。

6.安然。

安然就是安靜的、平安無事的樣子,因為沒有任何顧慮,沒有任何憂愁,所以十分放心。安然無恙,所以安然入睡,安然入定。

明杜濬《唐港耕人歌》:「倪生昔日有此田,無米納課猶安然。」白居易《贈鄰里往還》:「問予何故獨安然,免被饑寒婚嫁牽。」呂岩《七言》:「才吞一粒便安然,十二重樓九曲連。」

安然是一種內心的平靜,來自內心的一種安全感,才會讓自己擁有安然之感。

安然是一種沒有疾病、沒有憂愁、沒有煩惱的狀態,這是人生的平靜之態、平安之態、平和之態。

7.坦然。

坦然是神情上的自然,也是內心的篤定,才會有外表上的坦然。

因為心安,所以理得;因為理得,所以坦然;因為相信自己,所以選擇真誠坦蕩;因為對自己真誠,所以選擇對別人坦然。這是內心一種開放的狀態。

晉葛洪《抱朴子·安塉》:「怡爾執待免之志,坦然無去就之謨。」唐元稹《捉捕歌》:「主人坦然意,晝夜安寢寤。」孔子語: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坦然是一種寬容,一種涵養,一種氣質,一種風度。

不管前路多麼艱辛,不管生活多麼無奈,只要心中常駐坦然,就無須沮喪。使自己保持一個清凈的心。得之淡然,失之坦然。

坦然,是人生的真誠之態、坦蕩之態、真實之態。

8.超然。

超然就是超脫世俗,不置身於對立各方的任何一方,不為名利所惑所限,超然物外,脫離塵世,離塵脫俗。

因為內心強大,技藝高超出眾,所以能夠選擇離塵脫俗,超脫世俗,不為物慾所累,不為人情所累。

《老子》云:「雖有榮觀,燕處超然。」陶潛《勸農》詩:「若能超然,投跡高軌,敢不歛衽,敬贊德美。」《西遊記》第九三回:「無愛無思自清凈,管教解脫得超然。」

超然物外,這是何等的心境,何等的心胸,何等的心態。

9.自然,

所謂自然,就是回歸本真,回歸自在的一種狀態。做真實的自己,自自然然,不隱藏,不掩飾,不刻意,做最真實的自己。

唐代默希子題注稱:「自然,蓋道之絕稱,不知而然,亦非不然,萬物皆然,不得不然,然而自然,非有能然,無所因寄,故曰自然也。」即自然是道的最重要的特性,道生萬物都是不假外力自然而然的,而且是不得不然的。

老子《道德經》云:「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四大,指道、天、地、人、自然。道法自然,就是說,道是自然而然的。

所想、所見、所寫,不加雕飾,十分自然。中國古代作家陶淵明、李白、白居易等作品,都是自然風格的典範。

自然,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回歸自然,就是找到自我,找到真實,找到根本。

人生之路,有九然相伴,我們還會有什麼煩惱,我們還有什麼戰勝不了的,我們還有什麼目標實現不了的。

達到這九然,你就找到了生活的真諦,人生的化境,生命的超越。

我是學峰,歡迎來到我的微信公眾號:學峰讀書會,讓思想點亮教育,用讀書改變世界,期待您的光臨。


推薦閱讀:

【資料篇】《兩漢刊誤補遺》原文校正·第三卷第五節·搏揜(關於漢武時期嚴懲列侯賭博行為的考證)
趙勇|讀夏中義與木山英雄:更與何人問暖涼【百年舊詩 人文血脈(書評)】
《易經》的前世今生
世間如果有君子,名字一定叫胡適?
運氣來了躺著都能贏?盤點中國古代歷史上的那些福將

TAG:人文 | 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