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再聊產品需求評審
來自專欄產品經理雜貨鋪2 人贊了文章
關於需求評審,我的一些基本理解在之前的《#5 聊聊產品需求評審》中已經列出來了,近幾日和另一個同事一起主持需求評審會,聽了同事的方法論,有一些新的收穫,所以也整理出來。
先講下現在產品團隊中評審流程的變遷:
以前:產品評審早期是整體產品團隊一起進行的,在和開發一起過方案之前,大概會進行2-3輪產品的評審,因為在第1-2輪的時候,小問題還比較多,所以這個流程在早期的時候會因為小問題佔用大家較多的時間,所以嘗試進行了改進。
現在:考慮到在方案相對較成熟後再做大團隊評審,在這個之前會先按照項目不同在項目內部進行方案1-2輪的評審,然後再拿到大的評審會上評審。
上述是流程的改進,實踐中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有個情況會周期遇到,這個問題是:大家在評審中提問很少。
之前我的風格是先讓大家提問,以及必要時候點名提問,同時也在上一篇評審的文章中講到了參與評審對大家的成長幫助,但是過一段時間之後,還是會恢復到參與度不高的情況中。
我對這個問題大概理解有如下幾點原因:
- 1. 項目之間交叉的部分不多,對於自己項目外的方案,背景了解有限,所以比較難提出問題,對於自己項目內的方案,在小範圍評審中又已經評審過,暫時沒有新的觀點。
- 2. 挺好的,沒有發現問題
- 3. 覺得方案的問題都是很基礎的問題,再把這些問題指出來對自己幫助也不大。
我們先來說原因3,即使評審中其他功能需求的產品經理髮生的問題是很初級的,我個人認為產品經理仍然應該積极參与到評審,原因如下:
- 培養團隊中的初級產品經理是每個產品經理的職責之一,如果想要在產品經理的道路上走的更遠,就要在以後能帶人,從而避免只有單打獨鬥的戰鬥力
- 評審是很好總結和形成自己方法論的渠道,從提出具體問題到給出問題發生的深層原因,更有利於幫助新人後續犯類似錯誤
- 好的評審意見可以形成自己的團隊影響力,能力越強的人越容易被認可,好的評審意見和足夠的說服力是能力強的表現形式
原因2和原因1其實是同一類問題,即如何提升發現問題的能力和如何對不那麼熟悉的方案提出問題的能力。
我們分兩個部分來講:
1. 發現問題的能力
- 多聽別人怎麼提問,特別是有經驗的人怎麼提問,嘗試了解他們的提問角度,關注什麼方面,思考的路徑等等,然後形成自己思考的邏輯。
- 多嘗試把自己作為需求負責人,想想自己會怎麼設計,把自己之前遇到的問題、解決的思路等等作為思考因素,應用在當前評審的需求上,看是否能發現問題。
- 要不僅僅站在產品角度,而嘗試站在業務角度思考問題,這樣你會發現也許當前方案可能可以用產品外的其他方式來處理反而會獲得更好的效果和使用更少的資源。
- 不要因為怕問的問題可能有低級錯誤或不合適而不提問,只有持續問有低級錯誤或不合適問題的情況才是真的有問題,一開始不熟悉業務的時候大家會對一些錯誤有很好的包容性,但不問問題吃虧的只是自己。
2. 對不熟悉的方案提出問題的能力
- 構建方法論:即使是不熟悉的業務,反饋在產品層面一定有共性的東西,比如C端產品的交互形式、邏輯完備性、流程合理性、用戶使用便利性等等是共性的,即使不那麼熟悉業務,也可以提出相應的意見,如果有業務相關的,也很容易通過其他人對你問題的解答熟悉業務。
- 了解業務:毫無疑問熟悉業務能更容易讓你有提出問題的能力,短期內可以因為不了解業務無法提出業務方面的意見,但長期來看,一定需要了解業務才能提出更深刻的意見。
- 站在用戶角度提問:即使不是設計者,至少可以站在用戶的角度去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
另外,站在評審整體把控者的角色,在開頭提到的評審會中,還學習到一點:
- 最好能夠把同樣的思考邏輯,在一次評審中貫穿到不同的需求中,並讓評審的設計者和參與者了解到其中的關係,從而才能真正把冷冰冰和較為枯燥的方法論和意見,通過這種實際的示例,變成大家更易於掌握和理解的方法。
大概就這些,為了把這些理解整理的有更強的普適性,內容還是枯燥了些,可能真的遇到了問題的人才有興趣看得下去吧。
學習枯燥感這種情緒,我在讀書的時候還挺常遇到,後續可以找時間聊聊我在讀書中是怎麼嘗試克服枯燥感的。
(完)
文章發表在同名微信公眾號「產品經理雜貨鋪」,微信號為「microblog」,建議關注。
推薦閱讀:
※產品經理接需求的正確姿勢
※互聯網簡訊-20180610
※《參與感》讀書心得和筆記
※產品經理需要的能力和對應的工作要求
※國外的著名設計師網站Dribbble和Bēhance,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