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寶莉換LOGO!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巴寶莉換LOGO!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5 人贊了文章

最近幾天奢侈品和設計圈有一個不大不小的新聞,那就是英國老牌時尚品牌巴寶莉(Burberry)8月2日在Instagram上突然宣布推出新Logo和以創始人名字命名的Thomas Burberry印花,這是自1999年以來,巴寶莉首次更換品牌logo,而且是在設計上做出顛覆性的改動。

左側為新品牌LOGO,右側為品牌舊LOGO

新的圖樣則由創意總監Riccardo Tisci和藝術家及平面設計師Peter Saville共同主導設計,靈感來源於品牌檔案中1908年曾出現的Logo和圖樣。區別於舊Logo的襯線字體,Burberry新Logo的字體更為簡潔和現代。

最先爆出新LOGO的是巴寶莉的創意總監Riccardo Tisci,他在Instagram上發布了圖片。

對於重視品牌遺產的英國老牌奢侈品Burberry而言,新標誌和印花雖然取自品牌檔案,但看起來卻有極深的「潮牌化」的印跡,弱化了Burberry的經典風格。這種將高級時裝與街頭服飾融合的手法,也是新總監Riccardo Tisci一貫的的拿手好戲。

今年3月份走馬上任的創意總監Riccardo Tisci將是Burberry轉變形象的關鍵人物

近年來,奢侈品換標誌或者更換設計風格,巴寶莉不是第一個。

就在去年,還是平面設計師Peter Saville,就在前Dior創意總監Raf Simons接管Calvin Klein創意工作後,也與Peter Saville合作對品牌Logo作出了改動,將原本的Logo改為全部大寫,字體更加細長且緊湊。

左側為新品牌LOGO,右側為品牌舊LOGO

大家熟悉的性感CK換了模樣

無獨有偶,巴黎世家(Balenciaga)在2017年也更換了新logo,雖然仍舊是一個由全部大寫字母拼成的「BALENCIAGA」,但是相較於原來的版本,新Logo的字體顯得更加修長,同時也縮窄了字體之間的距離。

左側為新品牌LOGO,右側為品牌舊LOGO

還有一個就是,今年歐洲高級旅行箱品牌Rimowa 也有同樣的動作,對品牌打動干戈,

左側為新品牌LOGO,右側為品牌舊LOGO

有沒有很熟悉,同樣的無襯線大寫字母,同樣的細長字形。

國內logo論壇-標誌情報局上大家對Rimowa更換標誌吐槽

看來這群大品牌是與瘦長的大寫字母杠上了,奢侈品牌集體失去個性,更換成無襯線瘦長版字體,網友們紛紛吐槽無法接受這個現實。

也有很多設計圈的朋友說,對於這種品牌來說,換標誌還不是隨著老闆心意,想換就換,其實大牌奢侈品不約而同換標誌,而且都是統一風格,難道真是老闆們一時興起的舉動嗎?背後的原因未必這麼簡單。

讓我們再看幾個大牌奢侈品最近幾年的舉動,或許就一睹其中的端倪。

就在去年,法國奢侈老牌 Louis Vuitton與紐約潮牌 Supreme的聯名系列產品刷爆了朋友圈,成為年度最hot的潮流聖品。而就在十年前,Louis Vuitton 還將 Supreme 告上法庭,指控後者在其滑板上使用品牌經典的印花圖案。

LV和Supreme合作了,著實讓人大跌眼鏡,似乎他們之前從未生過矛盾一樣。更令人不解的是,人們關注更多的是,這次合作所帶來的收益、火爆的排隊現場,以及社交媒體熱度。

Louis Vuitton 與紐約潮牌 Supreme的聯名系列

Louis Vuitton 與紐約潮牌 Supreme的聯名系列

如果從奢侈品牌和潮品牌的起源談起,可謂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範疇。奢侈品牌優雅精緻,目標客戶為中產階級及以上人士,潮牌則是源於街頭,為滑板少年、朋克愛好者、街頭塗鴉者和問題少年而生。

同樣的還有Gucci,在2015年下半年採取了一系列激進改革——改組管理團隊、任命新創意總監 Alessandro Michele以更新產品設計;同時全面更新門店裝修、廣告、供應鏈與物流,加碼電商與數字營銷。你突然發現這兩年Gucci突然變得年輕時髦起來,街頭塗鴉、繁複的動物圖騰頻頻出現,還推出了只在品牌官網上出售「Gucci Garden」系列,從這一系列產品設計上看,它確實更像是專為年輕人設計的產品。

紐約布魯克林區的音樂藝術家GucciGhost(又稱Trouble Andrew),創作彩繪塗鴉系列

「Gucci Garden」系列

當然不得不提的輕奢品牌COACH,這幾年旗幟鮮明的年輕化戰略,定位於「唾手可得的奢侈品」,開創了輕奢這個新的市場空間,徹徹底底的年輕化決心。櫥窗的霓虹燈,走進店內,從產品到陳設,年輕化的元素無處不在。

COACH恐龍系列

回到巴寶莉這邊,換標之前,其實革新舉動已經很大, 2016年巴寶莉已經選擇吳亦凡成為該品牌的首位華人代言人。而吳亦凡同時也是寶格麗的首位亞洲男星品牌全球代言人。身上貼著的「嘻哈」「時尚」標籤的吳亦凡正是中國當下炙手可熱的流量擔當,眾多大牌的選擇也帶出了當下奢侈品牌的戰略方向:向千禧一代低頭,開始年輕化「潮牌化」戰略方向。

亦凡成為巴寶莉(Burberry)的首位華人代言人

「千禧一代」(1984-2000出生),英文是Millennials,同義詞Y一代,是指出生於20世紀時未成年,在跨入21世紀(即2000年)以後達到成年年齡的一代人。

要知道早在革新之前,這些奢侈品牌的處境並不樂觀。

巴寶莉(Burberry)由於產品更新節奏落後,近三年來的發展並不順利,其業績從2016年起開始走下坡路。據時尚頭條網數據顯示,Burberry利潤一度連續3年下降。雖然在前CEO兼創意總監Christopher Bailey的主導下,Burberry不僅最先推出時裝秀直播,還是最早涉足時裝秀與科技跨界的奢侈品牌,也是最早實行即看即買的奢侈品牌。但這些嘗鮮都沒有擊中要害,遲遲未能在品牌經典和年輕化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最終,Burberry在保守和變革間不斷的徘徊耗盡了管理層和投資者的耐心,Christopher Bailey也於去年10月決定在合約到期後離開創意總監職位,退出了董事會。迎來了新首席執行官Marco Gobbetti和新創意總監Riccardo Tisci後,才有了最近的更換標誌和品牌圖案的舉動。

我們再看,處境不樂觀的奢侈品牌為何偏偏要選擇年輕一代。

根據奢侈品電商平台寺庫聯合騰訊、德勤重磅發布一年一度《2017中國奢侈品網路消費白皮書》,為了保證數據可靠性,報告對數據源進行了詳盡的介紹,一方面,數據來自於寺庫自有的1500多萬個註冊會員,另一方面,在此次研究報告中,騰訊也進行了用戶對接,使消費者變得一目了然,對寺庫1500萬用戶進行了精準畫像。

寺庫發布《2017網路消費白皮書》

報告中指出:

中國奢侈品消費回暖,未來穩定增長

2016年,中國奢侈品銷售額位列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整體銷售額達到4983億元人民幣,佔全球奢侈品銷售額21%。隨著中國消費者家庭收入的增長,奢侈品牌對國內外價差的不斷調整以及政策影響的消退,中國奢侈品市場有望進入平穩溫和增長的階段。

千禧一代已成為中國奢侈品消費的主力軍,目標消費者近5成未滿30歲

奢侈品網路消費者的年齡50%在25-35歲,其中近30%是25-30歲的年輕人群。另外有15%更年輕,只有18-24歲,並且18-30歲這一年齡段的佔比還在不斷增加,這意味著出生於90後的這一代人開始逐漸成為市場消費的生力軍。

購買奢侈品的動機已經改變,消費人群以高學歷為主。

個性化定製的需求也在增加。根據白皮書的調查40.6%的奢侈品消費群體絕對願意體驗個性化的定製,不願意的僅佔20.8%。除此以外,主流消費群體買奢侈品的原因也正變得更加個性化,對外炫耀的目的已經排在很後面了,而「對自己更好一點」、「奢侈品品質更高」等理由成為了主要動因。年輕人對奢侈品的態度,已經從原來的仰視變成平視。學歷上,本科以上達到67%。奢侈品消費者以已婚人群、母嬰人群為主,興趣覆蓋極限運動、旅遊移民、留學教育為主。

購買習慣改變:線上做功課,線下去購買,線上比率迅速提升。

儘管目前消費者大部分情況下還是會去實體店購買,但比較有趣的是,他們去實體店不是為了享受購物體驗,而是主要為了可以實地觸摸和感受產品。在大部分情況下,消費者去線下門店前已經在線上做好了相關的功課,他們只是想獲得在線無法實現的環節。也就是說,對消費者而言,線上線下並非處於對立面的兩個渠道,而是他們實現完整購物流程的兩個環節。目前有約35%的消費者習慣選擇在線上購買奢侈品,但近乎100%的人表示未來會進一步提升網上購買的次數或金額。

GUCCI 在紐約第五大道旗艦店的外牆一頁之間貼滿了塗鴉貼紙

所以,無論是奢侈品牌的不斷的改變的而新聞,還是從統計數據揭示的現狀。奢侈品牌年輕化,這是一波無可逆轉的趨勢。所以,無論是更換品牌創意總監,還是更換年青一代代言人;無論是更換品牌標誌,還是改變品牌設計風格;甚至積極擁抱電商與數字媒體;這一系列舉措,都不過是年輕化的信號,其背後的真相其實是堅定變革的決心。

在這個消費者普遍「喜新厭舊」的時代,這些「百年老店」如何「討好」年輕人,怎麼「凸顯」自己的存在感,這才是他們的當務之急。如何在年輕化的路上走出屬於自己的路線?這一切才剛剛開始,我們拭目以待。


推薦閱讀:

潮范十足的打底褲美女,秀出纖細身材,彰顯時尚女人味!
【女款系列】簡單時尚的弔帶
讓它來告訴你,什麼叫「時尚時尚最時尚」!
時尚靚照,甜美笑容——王丸丸(3)
9款OL髮型時尚范

TAG:時尚 | 品牌 | Logo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