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房換一張電影票的傑作,你不容錯過
來自專欄丑魚電影2 人贊了文章
7月的國內電影市場非常火爆。
先有《我不是葯神》,後有《西虹市首富》,合計票房超40億。
8月,暑期檔電影開始了下半場的競爭。
國產片、進口片一共有50多部。
丑魚君粗略看了一下,最推薦的還是這一部。
《小偷家族》
該片獲第7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也是導演是枝裕和第五次角逐金棕櫚。
上映後,不少媒體盛讚該片是《無人知曉》後是枝裕和最好的作品。
在上海電影節展映時,影票30秒售罄,一張票被黃牛炒到了3000多元。
有人戲稱:一套房換一張電影票。
其實,戛納歷屆獲獎影片,觀眾緣都不太好。
丑魚君也一直認為,獲獎與好看沒有必然聯繫。
相反,獲獎電影為了體現某種思想,會拍的更加晦澀。
但是,《小偷家族》是個例外,
豆瓣評分8.8,有近50%的人給出了五星好評。
電影是是枝裕和擅長的家庭題材。
柴田一家五口擠在一幢狹小破舊的房子里。
「父親」治(中川雅也 飾)是建築工地的臨時工,「母親」信代(安藤櫻 演)是洗衣房的職工,
雖然二人都有工作,但家庭主要收入是「奶奶」的養老金。
「小姨」亞紀(松岡茉優 飾)從事色情行業,「兒子」祥太(城檜吏 飾)主要負責去商店偷東西補貼家用。
一天,「父親」和「兒子」偷完東西,在路上撿回了小女孩由里。
「媽媽」本來主張把女孩送回去,卻在發現由里在家飽受欺凌虐待後改變主意。
由里很快就適應了新的「家庭」,但她的到來卻讓這個家庭的秘密被逐漸揭開。
原來,他們之間完全沒有血緣關係,並不是真正的「家人」。(這就是我加方括弧的原因)
在這個家庭里,每個人都是原生家庭的棄子。
在這裡,他們努力扮演和相信,彼此就是真正的親人。
在這裡,他們把萍水相逢當做生死相依。
但是,他們組成「家庭」的原因令人大吃一驚,甚至是驚悚。
「家庭」里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父母」收養小孩是出於沒有子女的補償心理,
贍養「奶奶」是貪圖她的養老金,
「奶奶」收留所有人是怕自己一個人孤獨終老,
「小姨」和「兒子」則是因為之前受過傷害。
「奶奶」去世後,這種關係得到的明確的體現。
大家沒有把奶奶送殯儀館,而是偷偷埋在了後院。
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繼續冒領奶奶的養老金。
想起《大佛普拉斯》中的一段話:
社會常常在講要公平正義,
但在窮人的生活中,應該是沒有這四個字,畢竟光是捧飯碗就沒力氣了,哪還有力氣去講那些有的沒的。
對小偷家族來說,必須將個人利益最大化才能生存下去。
正是在這樣的關係下,「家人」間的真情流露才愈顯感人。
當「父親」帶著「兒子」在海邊游泳時,用男人的方式解決了「兒子」的青春期困惑。
當洗衣店同事威脅要告發信代「誘拐」由里時,「母親」毅然決然辭掉了賴以為生的工作。
當「奶奶」發現由里遭受虐待,手臂上都是傷痕的時候,放下飯碗馬上去拿藥水。
對小偷家族來說,「家庭」是偷來的,但親情不是。
按照日本法律,由里被警方找到後立即送回了原生家庭,哪怕親生母親會繼續虐待。
「母親」信代因為沒有血緣關係,就算對孩子再好,也只能以誘拐罪進監獄。
她在受審時說: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這是做父母的人自己這麼認為吧。
什麼是母親,難道生了孩子就都可以成為母親了嗎?
導演是枝裕和沒有讓影片陷入「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的爛俗套路。
而是完全按照現實世界的殘酷規則,引導觀眾關注社會職能的缺失。
既體察人性的善,又正視社會的惡,正是《小偷家族》不同於一般電影的地方。
電影最後一個鏡頭,由里回到生母身邊,
她走到當初被撿到的陽台,唱起了在小偷家族學會的歌謠。
一切又回到了起點嗎?對由里來說好像是。
但對現實世界中的觀眾來說,已經完成了一次思想的洗禮。
這才是最重要的。
影片改編自日本真實的「養老金冒領」事件,
如果單看這件事,我們自然會進行批判。
但是經是枝裕和改編後,我們反而無法簡單的判斷對錯。
這就是是枝裕和厲害的地方,他讓你意識到,
每種人生都是多面體,無法同時看到所有面。
看完電影,我想起一部美劇——《無恥之徒》
同樣是生活在社會底層,家裡每天亂七八糟,
為了生存,他們都需要時不時的偷點東西。
但就是在這樣的環境里,你卻能感受到滿滿的生機活力,
感受到家人間擰成一股繩,攜手前行的力量。
維繫家庭關係的究竟是「血緣」,還是「時間與愛」?
是枝裕和給所有人上了極具啟發意味的一課。
至於答案,我想就是母親信代對由里說的:
大人們說打罵你是對你好,這些都是騙你的,
他們如果愛你,就應該像我這樣抱緊你。
歡迎關注公眾號:丑魚電影
這裡有最熱辣的影視評論,還能幫找影視資源。丑魚君還會不定期搞活動,送出精美禮品哦~一部電影,一種人生,關注我們,用電影延長十倍人生體驗。本公號現誠意徵稿,有意的朋友在公眾號回復「投稿」查看要求。
推薦閱讀:
TAG:小偷家族2018年是枝裕和導演的電影 | 是枝裕和 | 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