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卜力美術館,全世界唯一能看宮崎駿最新動畫短片的地方
來自專欄動畫學術趴25 人贊了文章
位於三鷹市井之頭恩賜公園內的吉卜力美術館,由宮崎駿本人企劃,在2001年正式開館。對於吉卜力粉絲而言,這裡簡直就是天堂,說是朝聖之旅,一點都不為過。
文/Palomar
每當春夏之交,日本的紫陽花開得正盛的時候,朋友圈總會迎來一波動畫取景地朝聖之旅的熱潮。《灌籃高手》中的江之電鎌倉高校前站,《你的名字》中立花瀧和宮水三葉最後相遇的四谷,當然還有年初剛剛換新,高達粉絲們心心念念的御台場高達。
不過,與上面幾處在朋友圈360度刷屏的熱鬧朝聖地比起來,一間坐落在東京郊區三鷹市的小美術館卻顯得低調又高冷,拜其複雜的門票預定手續所賜,想要在一周的短期旅行中安排一次去這裡的行程,著實是個不小的挑戰。除此之外,因為館內嚴禁拍照攝影的規定,通過朋友圈照片做一名「雲遊客」的可能性,就更是微乎其微了。
這座美術館就是宮崎駿親手設計,並且獨家放映宮崎駿最新短片動畫的——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
位於三鷹市井之頭恩賜公園內的吉卜力美術館,由宮崎駿本人企劃,在2001年正式開館。美術館的建築也是由宮崎駿親手設計,現在的入場指南中,仍然保留著宮崎駿當時的設計剖面圖。雖然與實際的美術館設計稍有不同,但仍能一窺其內部風貌。
美術館參觀券購買須知
說起美術館參觀券的購買方法,對於許多東京在住的人都是無比頭疼的問題。為了防止倒賣門票,參觀者們首先要在代理售票的羅森便利店網站上註冊,填寫實名信息。
其次,為了控制遊客的數量,美術館每天都有入場限定人數,於是人們不得不在每個月10號的早上蹲守在電腦前搶訂下個月的門票。也就是說,想要在7月份前往美術館,只能早早地在6月10日早上守在電腦前或直接前往羅森便利店訂票。
即便如此,門票仍會被很快搶空,一個小時之內,周末的門票就會被全部預定,當天晚上,就只剩下零零星星的余票了。
這還沒完,由於每天的參觀者被分成了四批,導致入場時間都有嚴格的限制。遲於入場時間半小時就會被禁止入內,假如運氣不佳,只搶到了早上10點的門票,那就別想能夠睡到中午再慢悠悠地前去參觀了。
那麼,如此費盡周折才能進的吉卜力美術館,究竟值不值回票價呢?答案毫無疑問,對於吉卜力粉絲而言,這裡簡直就是天堂,說是朝聖之旅,一點都不為過。
前往美術館的路線遠比預想的簡單,因為從JR三鷹站下車,便能一眼看到以龍貓為主題的巴士站牌,和卡通塗裝的通勤巴士。
在吉卜力美術館站下車後,隨處可見的龍貓主題的路牌,使人哪怕想迷路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經過不長不短的排隊和檢票時間後,美術館的正面就出現在眼前了。
在羅森便利店購買的門票只是一張兌換券,進入美術館後,工作人員會再給一張正式的入場券,入場券的設計借鑒了電影膠片,中間有三幀吉卜力動畫的片段,參觀者們可能會隨機拿到《懸崖上的金魚姬》,《千與千尋》或者《哈爾的移動城堡》等各種動畫製作的入場券。(猜猜看我這次拿到的是哪部動畫的片段?)
漫遊美術館
入館玄關的裝修也頗為有趣,整個大廳仿造了《千與千尋》中胖寶寶的卧室,房頂是巨大的太陽和月亮,以及精美的壁畫。毫無疑問,從進入美術館大門的這一刻起,吉卜力的夢境就已向參觀者們展開了。
動畫開始的小屋
沿著樓梯下到負一層,經過掛滿吉卜力動畫海報的一面牆,就會看到第一個常設展室——「動畫開始的小屋」,這裡展示了從最初的連環畫到現在的動畫的發展史。
展室正中是一組圍繞著柱子旋轉的龍貓模型,為了表現一系列膠片是怎麼聯繫在一起,藉助燈光成為一部動畫的,這一連串的龍貓模型組成了前所未有的「立體膠片」,藉助閃爍著照在上面的燈光,像靜止的膠片不斷運動成為動畫一樣,立體的靜態的龍貓也便像電影里那樣成群結隊地跳動起來。
「土星座」迷你影院
走出第一間展室,便能看到吉卜力美術館的「鎮館之寶」——「土星座」迷你影院了。這裡是全世界唯一一處能夠看到宮崎駿導演的動畫短片的地方,出於吉卜力嚴格的版權保護措施,如果不親自前往吉卜力美術館,能夠看到的內容大概就只有海報了。
從今年的3月21日起,土星座放映的電影,是以一隻毛毛蟲的成長經歷為主題的《毛毛蟲波洛》,宮崎駿在這部短片里破天荒地使用了大量的電腦CG動畫技術,以一隻毛毛蟲的獨特視角表現了日常但又常常被我們忽視的自然景象。
故事從主人公波洛還是一枚蟲卵的時候講起,趁著黎明孵化出來的它,傻乎乎地跟在大點的蟲子後面學習如何覓食與如何拉屎。就在生活剛剛步入正軌之時,又經歷了天敵來襲,掛在小女孩的裙子上被帶出草叢的種種噩夢經歷。
當然,最後的結局終究是個Happy ending。善良的小姑娘將波洛輕輕放在樹葉上,他隨風飄進了河邊的草叢,開心地在花朵中央打起滾來。
宮崎駿早在20年前就開始計劃《毛毛蟲波洛》了,當時的他曾向鈴木敏夫遞交了一份毛毛蟲主題電影的企劃書,但鈴木擔心當時已經快60歲的宮崎駿之後沒有精力再拍攝大場面的動畫,於是請求他先拍攝聲勢浩大的《幽靈公主》。
誰知那以後的宮崎駿,創作精力絲毫未曾衰減,先後導演了《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和《懸崖上的金魚姬》多部經典。2013年《起風了》上映之後,他又拿起了那份「毛毛蟲企劃書」,《波洛》就這麼來了。
波洛的故事背景,來自於宮崎駿小學時期所學的植物光合作用,他幻想著如果以蟲子的視角看光合作用,會是什麼樣的一番景象。最終,通過電腦CG,微觀的水,空氣顆粒,花粉,乃至陽光都被製作成了半透明方塊的樣子,習以為常的草叢景象,在毛毛蟲的眼中,成了一個魔幻的世界。
電影劇情十分簡單,短短十四分鐘,沒有一句旁白。但有趣的是,《毛毛蟲波洛》的配音是交給「日本三大搞笑藝人」之一的田森來完成的,瞪著大眼睛的小毛毛蟲,聲音卻像極了一位大叔在打呼,也算是頗為反差萌了。
「電影誕生的場所」
吉卜力美術館的看家本領當然不止「土星座」,正一層才是它的重頭戲。這層同樣有兩間展室,常設展室室被稱為「電影誕生的場所」,詳細展出了吉卜力工作室完成一部動畫的全部過程,從原畫,分鏡,再到上色和編集,參觀者們可以看到一張張鉛筆草圖如何一步步地變成經典的吉卜力動畫。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展物,是一個裝滿了用過了的鉛筆頭的桶,這個看似不起眼卻令人過目難忘的場景,是在致敬那些為動畫工作辛勞一生的原畫師們,日復一日的伏案工作。
特別企劃展
另一間展室則是特別企劃展,從2017年的5月一直展出到2018年年底。這次企劃展的主題是「描寫吃」。展出了吉卜力電影中出現的各種食物和主人公們吃飯的場景,雖然都是日常常見的食物,但結合作品的情節,總會有各自特殊的意味。
《天空之城》中巴斯和希達一起吃的煎蛋土司,《千與千尋》中白龍給千尋的飯糰,還有《虞美人盛開的山坡》中全家人聚在一起吃的豐盛的早餐,無不透露著吉卜力電影所傳達的溫情內核。
宮崎吾朗在企劃展的介紹頁面上寫道:「那些難以用語言表達的情感,只能用美味的食物和幸福的氣氛傳遞給大家。」
之所以叫做「描寫吃」而不是「描寫食物」,還因為它的另一個展示內容:如何在動畫中表現吃的動作。
千尋在吃飯糰時因傷心和無助留下的淚珠,和她咀嚼吞咽飯糰的動作互相結合,《紅豬》里菲奧喝水時瓶中水平面的運動,甚至《起風了》裡面堀越二郎和同學們各自使用筷子的小習慣,都被細緻入微地刻畫下來。這些即使看過許多遍動畫也難以察覺的細節,使人無不感嘆吉卜力工作室偏執的認真程度。
穿過《天空之城》里希達工作過的空艇廚房走出企劃展室,在美術館的餐廳匆匆解決午餐,吃掉一份吉卜力招牌的「吃貨豬排三明治」後,便要沿著四周覆蓋著透明落地窗的樓梯走上正二層了。順帶一提,吉卜力美術館的餐廳有著另一個海賊王粉絲無比糾結的名字——「草帽」。
美術館正二層
正二層面積不大,廊檐處一角,是僅供6年級以下小朋友玩耍的毛絨「貓巴士」。然後是圖書閱覽室和吉卜力紀念品商店。
紀念品商店的名字叫做「曼馬由特」,取自在《紅豬》里登場的空賊團的名字,而「曼馬由特」在義大利語中的意思是「媽媽,幫幫我!」,可以想見,小朋友們指著櫃檯上的吉卜力玩具對媽媽喊:「媽媽,幫幫我!」是多麼滑稽好玩的一番景象了。
當然,對於動畫或繪畫專業的學生們,我更推薦圖書閱覽室中出售的動畫分鏡稿,吉卜力所有電影的分鏡在這裡都能買得到,對於動畫專業的學生們來說,大概沒什麼比宮崎駿親手繪製的分鏡更有紀念意義的了。
屋上庭園
接著往上走,在屋上庭園和《天空之城》的機器人兵合影之後,吉卜力美術館的旅程就宣告結束了。雖然來的時候乘坐的是吉卜力主題的巴士,但返程時建議大家穿過井之頭公園,步行到吉祥寺站,因為在這段十多分鐘的短短路程中,有著太多給日本文學粉絲們準備的驚喜。
在村上春樹的小說《斯普特尼克戀人》中,主人公和堇並排坐在井之頭恩賜公園的長椅上,看著湖面划過的天鵝船。再往前走到的吉祥寺,則是村上大學時代打工和生活的地方。而在途中跨過的窄窄的小河,正是太宰治殞命的玉川上水。
本以為是只是一次動畫的朝聖之旅,卻意外地和文學交織在了一起,但在這個處處充滿驚喜的東京,似乎也不難理解吧。
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遠離城市喧囂,它就像跟從動畫世界裡走出來一樣,在這裡,人們與那些熟悉的動畫影像相遇,並與之產生互動。
遊客們來自世界各地,動畫帶來的影響與感動不分膚色與國籍。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著難忘的動畫故事與動畫角色,在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你是否也會找到自己的那份感動與熱愛呢?
今日話題
你去過哪些有意思的動畫主題美術館?
去過三鷹之森吉卜力的朋友
歡迎在留言里分享你們的遊記體會
你還去過哪些有意思的動畫主題美術館呢?
一起在留言里跟大家分享吧!
本文來自「動畫學術趴」,作者Palomar,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我們需要資深撰稿人、運營實習生、兼職設計師、網站志願者,有意者可以投稿至xueshupa@163.com。
【點我進入傳送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