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J.R.希爾《英國海軍》第三章 潛艇

【書摘】J.R.希爾《英國海軍》第三章 潛艇

4 人贊了文章

第三章 潛艇

J.R.希爾 [英國]

[出自《英國海軍》] 1982

   筆者之所以把有關潛艇的這一章冠於各專題章節之首,理由有三:其一,皇家海軍用於使用、維修以及購買潛艇的開支逐年遞增,目前它已成為西方世界中最注重發展潛艇的海軍了;其二,潛艇是最強有力的海上打擊力量,這已成公論,而並非僅僅是潛艇人員的獨家偏見;其三,潛艇的活動場所是整個海洋世界。相比之下,其他兵器或則浮在水面——活動範圍僅及潛艇的一半,或則飛在空中;超然物外。而賦予海戰以獨特色彩的則正是海洋世界。

海洋世界

   海洋覆蓋了地球表面的70%,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與海洋的距離都不超過1720海里——這已是婦孺皆知的常識了。儘管如此,筆者仍然覺得有重提之必要。這樣一個浩瀚的水的王國,自然也就不會象一張白紙那樣一目了然了。事實上,海洋也的確是深奧難測的。許許多多的科學研究項目即是以海洋為對象,探索大海的奧秘及豐富的海洋資源的。俄國人擁有一百多艘海洋調查船,美國的海洋調查船略少於蘇聯,而皇家海軍的調查船可就少得多了。儘管如此,皇家海軍還是做了大量的探索性工作,在海洋科學方面處於領先地位。當然,還有很多東西有待於了解和認識,特別是那些偏遠海區。但是,對於海洋的基本情況,我們不是無知的。對於這一點,連蘇聯人也不得不承認。

   在很大程度上,電磁波是很難穿透海洋的。這即是說,無線電(除非其頻率極低)和雷達在水下是無用武之地的。光在水中的穿透能力也是很低的。即使在象地中海這樣一些海水清湛的海區,任何想透過波禱洶湧的海面窺測水下動靜的企圖都是枉然的。

   然而,聲音在水下的傳播能力卻很強。水的密度較大,在這一介體之中,分子相互撞擊著,漣漪蕩漾,瀲灧不絕。實際上,聲音即是以這種形式傳播的。因此,聲音便成了水下探測手段的主要媒介。這與海豚的感應機制十分接近,我們把它稱為聲納。聲納有被動式和主動式兩種,被動式聲納通過接收換能器截獲水下目標所反射的聲波,主動式聲納則先發射水下聲波,然後靠接收反射波來發現水中目標。

   聲音在水下的傳播力儘管很強,但是也有其局限性。這是由於聲速在水中要受到溫度、壓力及海水鹽度等變數因素的影響而發生變化,而海水的溫度、壓力以及鹽度又是隨著其深度的不同和氣象條件的變化而發生變化的。因而,聲波在傳播時常會發生嚴重的彎曲,結果往往使得從聲源接收到的音頻信號極不穩定,要麼依稀難辨,要麼截然相反。另外,海洋里還有無數的噪音源。這些噪音源有的是有生命的,有的是無生命的,譬如鯨類、甲殼綱動物、魚類、海面的洶濤以及海底的湍流。這些聲音也都產生著混淆的影響。同時,從海底反射回來的聲波也在從中作祟,使得海底各種噪音交相呼應,真偽難辨。

   潛艇在水下活動,其機械噪音本來即很微弱,被動式聲納很難捕捉到它的蹤跡;加之,它還可以匿伏於大海的深處,不但被動式聲納更難以「聽」到其噪音,就連主動式聲納也常常是鞭長莫及了。不過,要想完全擺脫聲納的追蹤,也還有許多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然而,擺脫聲納的追蹤,保存自己,則始終是潛艇要解決的課題。

常規動力潛艇及核動力潛艇

   從1900年到1960年,人們為了使潛艇能隱蹤匿跡於水下,經過長期的努力,使潛艇發展成為一種水面和水下活動參半的混合型作戰艦艇。之所以這樣說的原因是這一時期的潛艇還沒有能完全擺脫對水面的依賴。潛艇在水下活動完全靠蓄電池帶動電機所產生的動力,而蓄電池則需要不斷地充電,充電又要靠柴油機,而柴油機則需要空氣才能開動。儘管使用了通氣管以後潛艇可以在水下補充空氣,但是通氣管卻給靈敏度極高的機載雷達留下了蛛絲馬跡;同時,這種通氣方式的噪音較大,聲音沿表面聲道傳播,也容易暴露潛艇的位置。

   隨著核動力裝置的應用,這些難題都迎刃而解了。核反應堆可以把熱能轉換成蒸汽來推動渦輪機,從而形成一種不需要空氣仍能保持運轉的封閉式循環系統。這種系統則不需要象常規動力潛艇那樣不斷地補充燃料,但潛艇內空氣不流通,這是會影響艇員的耐久力的。由於發明了一整套新設備,這個問題也得到了解決。電解裝置可以從海水中分離出氧氣;二氧化碳濾清器可以使艇內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比例大大低於危險限度,如果進行深度濾氣,還可以進一步控制其他有害氣體(如一氧化碳和氟利昂)在空氣中的比例。核動力的長處還在於,它促進了潛艇殼體外形的改革,從而大大地提高了潛艇的航速與機動性能;核動力裝置還極大地提高了潛艇的發電能力,使艇內的探測裝置、信息接收與處理裝置、武備系統以及艇員日常生活的用電都能夠得到充分的保障。因此,我們應該把核動力潛艇稱作第一代真正的潛艇,同時視之為水下作戰、乃至海戰的一個質的飛躍。核潛艇的動力裝置所產生的噪音,比起常規動力潛艇的柴油機和電機所產生的噪音要大一些。在戰術使用上,有些問題可能會引起誤解,筆者準備在後面加以詳細說明。然而,有一點是確定無疑的,這就是由於皇家海軍對於發展核動力潛艇早有部署,才得以使自己躋身於世界海上作戰力量的前列,而把第二流的海軍也遠遠地拋在了後面。

巡邏潛艇

   儘管常規動力潛艇存在著諸多弱點,但是皇家海軍還仍然使用著一批「歐」級潛艇。這些潛艇是「常規」潛艇最先進的(當然還遠不是終極的)改進成果。這批潛艇建造於1960年至1967年期間,艇身總長90米,最大寬度為7.9米;水上狀態航行時動力裝置為海軍部設計的V-16型機械增壓柴油發動機,水中航行時由兩組蓄電池(克勞賴德工業蓄電池有限公司產品)帶動兩台電機,每組蓄電池為220塊(440V DC),水中航行時航速可達17節。不過,假如高速航行,蓄電池的電便會庄幾小時內迅速耗光。如果低速航行,其電力可維持數日。

   這種潛艇,其固殼的直徑較小,潛艇的全部內結構,諸如住艙、機械艙、主控艙以及武備艙,均置於其中。固殼的外層是外壓載水櫃,其功能是調節潛艇的浮力。潛艇準備下潛時,便要打開水櫃閥門,海水隨之注入壓載水櫃,潛艇的正浮力即受到破壞,艇體遂藉助於升降舵(其功能近似於飛機的升降舵)的作用,潛入水中。潛艇若下潛到了預定深度,只要調節一下固殼內層的浮力調整水櫃內的水量,潛艇即可獲得中性浮力。為了使艇身保持均衡,還要用升降舵打一小舵角。潛艇需要浮出水面時,就打開固殼內層的高壓氣瓶,向壓載水櫃注入壓縮空氣,潛艇隨即恢復正浮力,並藉助於升降舵浮出水面。

   巡邏潛艇上的主要探測裝置,是被動式聲納。這種潛艇自身噪音極低,水下低速航行時仍能保持機動性。只要它能充分發揮這些長處,它便可望取得其他類型潛艇所望塵莫及的所謂「聲納優勢」。這主要是由於其他類型潛艇擔負著不同的任務,譬如向指定海區航渡、向對水面艦艇實施突襲的出發陣位運動、規避或返回基地補充彈藥。在這些情況下,潛艇所發出的機械噪音較大,而巡邏潛艇則來去從容,悄然無聲,自然也就能夠先於其他潛艇發現水面艦艇了。被動式聲納可以為巡邏潛艇指引目標方位。此外,伊據其截獲的噪音信號及其特徵,還常常可以對目標的類型加以判別。靠被動式聲納測距是比較困難的,主動式聲納在其「忽」然發出音頻信號的瞬間即有了一個基準點,這時只要計算一下聲波反射回來的間隔便可以知道目標的距離了,而被動式聲納卻沒有此種基準點。用被動式聲納測距的方法是,把位變率與估算航速及航向相結合,求出距離。另外,在估算這種相關關係時,把水聽器橫向間距這一因素也考慮進去,這樣可以進一步充實上述方法。不過,總的說來,用被動式聲納測距是不可靠的。主動式聲納哪怕僅在瞬間開機使用一下,也能測出一定範圍內的目標的距離。但是,這樣一夾,潛艇也就暴露了。因此,在使用主動式聲納測距時要加倍小心。

   巡邏潛艇上的其他探測裝置,在使用時是要露出水面的。這就是說,這些探測裝置必須用於潛望深度以上。巡邏潛艇上共備有兩具潛望鏡,一具用於搜索,一具用於攻擊。攻擊潛望鏡格外纖巧精確。巡邏潛艇上還裝備有搜索接收機,倘若在潛艇附近出現飛機或艦艇,這部接收機便會發出預警信號。只要飛機和艦艇上的雷達在開機工作,它們便逃不過搜索接收機的「眼睛」。除此之外,巡邏潛艇本身也配備了一部高解析度雷達,能在較近的距離內發現水面目標。上述這些水上探測裝置,在使用時都需要將其某一個部位升出水面,這樣一來便很容易把潛艇暴露給敵方雷達。同樣,啟用雷達也是一種冒險,容易把潛艇自己的行蹤暴露給敵水面艦艇或飛機上的搜索接收機。另外,潛望深度也是極不安全的:潛艇在這一深度活動,既躲不過艦用聲納的搜索,也躲不過直升飛機拖曳式聲納的捕捉。這是因為,這一深度恰在表面聲道的範圍以內。然而,無論是核動力潛艇,還是常規動力潛艇,既要對水面艦艇實施近距離精確攻擊,冒此風險也在所難免。

   巡邏潛艇上的主要武備仍是魚雷。「歐」級潛艇上裝備了6座艏魚雷發射管(配雷20枚),2座艉發射管(配雷4枚)。攻潛魚雷業已更新換代,老式的MK 8型魚雷已被淘汰。MK 8型魚雷儘管陳舊,但是卻很可靠。1945年,詹姆斯·朗德斯少校就是用這型魚雷實施了有史以來首次潛對潛攻擊。新式魚雷是馬可尼空間與防禦系統有限公司生產的「虎魚」。這是一型自導魚雷,它在接敵過程中先是由潛艇通過導線引導,然後依靠自身聲納獨立完成攻擊。該型魚雷的航程與航速數據尚未公開。不過,有一點應該提及,這型魚雷素以航行時噪音極低著稱,由於它的這個特點,常常使得目標在毫無戒備的情況下遭到它的攻擊,因此它的航速如何便無關緊要了。

   在適當的條件下,「虎魚」也可用來攻擊水面艦艇,這一點是不成問題的。然而,用於攻擊水面艦艇的魚雷卻是MK 8型魚雷。這個名字乍一聽起來似乎很古怪,它是一種直航直接攻擊魚雷,航速高,可靠性強,在皇家海軍中可算得上是使用期最長的元老了。可是,只要它還能夠發揮一定的作用,我們便沒有理由急於把它廢棄掉。事實上,它的確還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譬如攻擊只具備有限的反潛能力的水面艦艇、對獵潛艦艇實施反突襲等等。須知,魚雷可以置敵艦艇於死地,而導彈則只能使其癱瘓。

   在和平時期,巡邏潛艇還擔負著一項極其平凡的任務,即為反潛部隊進行海上訓練充當水下目標。這種訓練愈是突出基礎,潛艇的作用也就愈象一隻「上滿了發條的玩具老鼠」。同時,高難度的演練,也能使潛艇艇員的技藝得到充分的發揮。

   八十年代巡邏潛艇上的生活條件,與以前60年間潛艇上的生活條件相差無幾:艙內狹窄擁擠,盥洗設備不足,只要在海上呆上短短的幾天,艇上的伙食便會變得單調無味。巡邏潛艇上的編製定員為軍官7名,水兵62名。艇上的每一個乘員都要具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良好的知識素養。絕大多數艇員都是志願到潛艇部隊服役的。每個艇員都必須先到專業訓練學校學習6個星期,然後再到海上實習3個月。經考試合格者,始能算作合格的潛艇艇員,也才有資格佩戴潛艇徽章。每一個潛艇艇員都必須充分表現出熟練的專業技巧和高度的責任感;對此,他們也的確是問心無愧的。由於具備了這種素質,艇員之間親密無間,無論是在輕鬆活潑、不拘禮節的日常生活中,還是在紀律嚴明、井然有序的工作中,都會感覺到在他們之間有一種相互信賴的手足之情。也許,巡邏潛艇上的這種氣氛比核動力潛艇上更為濃厚一些。在這裡,艙室空間狹窄,人們摩肩擦背,擠在一起,條作十分艱苦;每一個閥門,操柄和儀錶,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所有這一切,都促使著艇員們發揚一種俠義的協作精神,不容許有任何自高自傲、凌駕於集體之上的表現。

   自然,只要情況允許,艇員們還是會盡量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的。艇一返港,不論停靠多久,官兵們都要搬到岸上來住。可供艇員上岸住宿的設備,在各港口都有,例如戈斯港的「海豚」、法斯萊恩的「海王星」以及德文波特港的「雄鴨」等岸上設施。昔日,補給船滿載著補給品在海上四處奔波,每當靠港時潛艇便聚集在它的周圍:如今,人們再也看不到這種補給船的蹤影了。今天,巡邏潛艇的機動性能和自給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皇家海軍也比以往更加致力於北約地區內的安全,在這種情況下,這些補給船的退役,也就無礙於大局了。

艦隊潛艇

   截至本書問世時,皇家海軍編製內共有13艘核動力艦隊潛艇在服役,另外還有3艘正在建造中。潛艇建成下水的間隔時間,歷來都是15個月,潛艇的使用壽命預計可達20到25年。本書後邊附錄部分標明,艦隊潛艇共有5個級種。就這5個不同級種的潛艇而言,儘管其設計方案有了穩步的改進,但是不論哪一級艦隊潛艇,只要是全部由英國設計、製造的(表中所列之第一艘潛艇「無畏」號的動力裝置,是美國製造的),其基本性能便大同小異:總長約85.34米,型寬10米——由此可見,其外形與巡邏潛艇的艇殼外形是大相徑庭的。艦隊潛艇的外形呈梨狀,這對於提高潛艇在水下的航速和機動性能頗為有益。壓載水櫃在固殼以內,這就是說,潛艇的最外層全是耐壓殼,因而可以說艦隊潛艇的固殼是很闊大的。其水下排水量為4500噸,水面狀態時為3500噸。

   艦隊潛艇上的電力供應是得天獨厚的,核動力的一個重要副產品即是電力。由於有這個優越條件,艦隊潛艇上的探測裝置都是大功率的。當然,這尤其是指主動式聲納(本書已談到了由於濫用主動式探測手段而產生的一些戰術上的問題)。然而,還遠不止這些,由於探測裝置的功耗能得到充分保證,從而也為用最先進的手段處理被動式聲納基陣所接收的信號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時也為最大限度地利用被動式聲納領域裡新的科研成果,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前些年,艦隊潛艇由於武器裝備陳舊,曾一度影響了這種潛艇的進攻能力。現在,這種潛艇上裝備了「虎魚」及其改進型魚雷(改進型「虎魚」式魚雷的自導頭更為靈敏,不星受干擾)以及「魚叉」式潛對艦導彈,其武備的羽翼已臻豐滿。

   「魚叉」是美國製造的導彈,彈長4.7米,直徑53.34厘米,重約559.5公斤。這種導彈是用魚雷發射管發射的,因此和魚雷一樣,也是靠壓縮空氣來啟動的。導彈發射後便升出水面,火箭發動機即行點火啟動,穩定浮翼隨之展開,導彈遂按預定航向飛向目標。導彈接近目標區時,其自導系統自動接通,發現目標後便直取目標,並以其常規高爆彈頭摧毀目標。在整個攻擊航程中,導彈一直貼水面做超低空飛行,因此目標很難藉助於雷達發現來襲的導彈。1980年初,有消息說,「丘吉爾」號代表皇家海軍對「魚叉」式導彈進行了驗證性試射,結果是六發六中。

   有材料說,「魚叉」式導彈的最大射程為60英里,這便生出了一些有趣的枝節:艦隊潛艇上的探測裝置的精測距離,在一般情況下,大大低於「魚叉」式導彈的射程。這樣一來,潛艇要麼依靠空中的飛機或水面上的艦艇來獲取有關目標方位的確切信息,要麼象潛艇上的人慣常說的那樣,「捕風捉影」,朝著目標方向開火,要麼待距離縮小時再測得精確位置。這的確是個問題,需要考慮,或許應該說需要對探測手段加以改進,以求解決這個問題。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儘管這類導彈引出了一些問題,但是有問題的導彈終歸比沒有導彈的問題強百倍。

   從微觀的角度看,艦隊潛艇的行動要與整個艦隊的行動密切配合。這個問題,剛才已經談到了。大凡在潛艇上工作過的人,沒有一個敢誇口說,在潛望深度以下,僅僅依靠探測裝置便能對周圍的戰術態勢了如指掌。這就明擺著的,首先你就沒法弄清在潛艇周圍水域上空活動的飛機是哪一種型號;另外,你也無從查明在潛艇附近是否還有敵人的被動式探測裝置(例如聲納浮標),最後一點,你對水面艦艇的確切方位及目標屬性,亦不甚了解。潛艇賴以了解外界情況、綜觀全貌的唯一途徑,只能是友鄰單位從上邊發來的情況通報。然而,即便如比,與潛艇建立通訊聯絡也不一件輕而易舉的事。誠然,通過無線電接力船與潛艇進行水下電話聯絡的技術,以及潛艇使用無線電天線進行通訊聯絡的技術,都在不斷地向前發展,然而與潛艇在水下進行聯絡,談何容易!有時,艦隊需要利用潛艇做戰術策應,來對付敵水面艦艇或潛艇對自己構成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下,對上述所有問題都要考慮周全,對其解決方法也要反覆演練,這樣才能有備無患。當然,這也一直是海軍學校和海上實練的重要課題。當年,費希爾男爵 [ 譯者註:費希爾男爵:(1841~1920)——無畏戰艦的倡導者,曾兩度出任英國海軍大臣。 ] 曾夢想有朝一日能把潛艇編入艦隊,使其一展宏圖。今天,為了實現他的這個夙願,皇家海軍在協同動作等方面已遙遙領先,可與任何國家的海軍相媲美,就連蘇、美海軍,也敢與之見個高低。

   這個問題只要能夠解決,艦隊潛艇上的人也許更願意遠離友鄰的水面艦艇。他們喜歡孑然一身,獨往獨來,神不知、鬼不覺地追蹤著自己的「獵物」——潛艇或水面艦艇,哪怕這些獵物的情況尚未察明,也決不畏首畏尾。在有敵艦群活動的水域里遊盪,這自然是他們的拿手好戲。不過,是否需要在那兒干它一傢伙,這還得視戰略形勢而定。

   以筆者之見,說艦隊潛艇是「未來的主力艦艇」,這似乎有些言過其辭了,而說「海軍必須向水下發展」,又似乎過於輕描淡寫了。關於這一點,筆者已經做了足夠詳盡的說明。艦隊潛艇是易於保存自己的。威力強大的進攻性武器系統,是實施海上封鎖的理想兵器。但是,如果企圖以潛艇控制水面,那麼它便失去了用武之地,其優勢也便隨之蕩然無存了。未來的海運事業,是不可能由水上轉入水下的。既然如此,這種限定性便顯得極為重要了。無論如何,在皇家海軍諸兵器中,艦隊潛艇也許是最使蘇聯的戰略家和決策人傷腦筋的兵器了。

   與巡邏潛艇相比,艦隊潛艇上的起居條件舒適多了。艦隊潛艇常常要連續數日、以至數周,潛行在大海的深處,因此艇上的每一個乘員都能有比較固定的更期及作息時間。當然,在演習或作戰活動進入緊張階段時,情況例外。住艙儘管並不寬敞,但是每個乘員並不難找到一個屬於他「自己的」角落。艇上的蒸餾系統可以蒸餾海水,因此淡水供應是充足的。冷藏和烹飪也是不成問題的(儘管有些食用油因對空氣凈化裝置有影響而不能在艇內使用),伙食的花樣很多,質量也很高。艇上還有藏書豐富的圖書室,電影也很多,還有靜力練習器械,例如划槳器,自行車固定練習器等,供艇員消遣。

   艦隊潛艇屬於中校級建制,其艇長必須但任過巡邏潛艇的主官,並接受過核潛艇課程訓練。艇長以下各級軍官也必須有同等經歷,艇上的水兵也要在不同程度上具備核潛艇的知識。核動力潛艇儘管安裝有許許多多鏈鎖安全裝置和自動排障裝置,但是最重要的安全因素是艇員,是艇員的精神狀態及訓練素質,因為在戰時開動潛艇的正是這些艇員。

北極星潛艇

   1962年拿騷會議以後,皇家海軍受命代管聯合王國的戰略核威懾部隊,並在必要時動用這支部隊。根據《拿騷協議》精神,皇家海軍遂著手實施裝備「北極星」潛艇的計劃。整個工程進展迅速,而又有條不紊,這在我國技術發展史以及建造史上堪稱是驚人之舉。在不到7年的時間裡,有4艘巨型(7000噸)核動力潛艇完成了設計、建造、裝備彈道導彈和總裝,從而使得聯合王國在1966年時便有「北極星」潛艇在海上巡邏了。自那時以來,「北極星」潛艇部隊一直都有1艘潛艇在海上游弋,從未有一刻間斷過。與此同時,皇家海軍還建成了潛艇基地和全套岸上保障設施。儘管美國給予了慷慨的援助,「北極星」式導彈也是由美國提供的,但是整個工程仍不失為英國的一個巨大成就。

   「北極星」潛艇與艦隊潛艇有許多相同之處,例如動力裝置、輔助系統以及許多探測裝置都是一樣的。然而,這兩種潛艇上的武器裝備卻大不相同。「北極星」潛艇的中部全被16個朝天直立的導彈發射管佔據了。這16個發射管,每管各備彈1枚,「北極星」式導彈是兩級彈道導彈,彈長9.45米,使用固體燃料,射程約為2500海里。每枚導彈均帶有核彈頭多個。這些英國設計和製造的彈頭,不是分導式的。也就是說,一枚導彈上的彈頭全部只擊中一個目標。看來,在以「薜瓦琳」為代號的英制新式彈頭於八十年代初交付使用以後,這種情況也不會有所改變。這種彈頭是專門為了對付蘇聯的改進型反彈道導彈手段而設計的,可使自身免遭反彈道導彈摧毀,還可使蘇聯人的預警雷達熒光屏上出現許許多多彼此相互分離的假目標,從而保證在一旦需要發射「北極星」式導彈時,能有足夠數量的彈頭穿過重重壁壘,使蘇聯蒙受滅頂之災。

   每一艘「北極星」潛艇的火力都大大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交戰雙方所投下的炸彈的總當量,對這樣一種威力無比的兵器的控制,自然是關係重大的事情了。首先,這完全是我國自主的事情。聯合王國的大臣們一再斷然駁斥了那種不時冒出來的奇談怪論,即美國對英國使用「北極星」式導彈擁有某種形式的否決權。其次,發射導彈的決定權當然是操在政治家們手中的。發出導彈發射指令的主要手段,是甚低頻無線電報,這是潛伏在大洋深處的潛艇所能夠使用的唯一的通訊方式。備用的通訊手段並不是沒有,但這是需要絕對保守秘密的,不能泄露。「北極星」式潛艇接到發射指令後,即由兩名軍官使用完全不同於一般的文電鑒別碼加以鑒別,然後逞交艇長。導彈的發射程序是相當複雜的。不過整個程序都是用電腦控制的,因而速度還是很快的,精確度極高的現用慣性導航設備(這是「北極星」潛艇與艦隊潛艇通用的又一套導航設備),隨時將艇位變化數據輸入火控電腦。有了艇位數據,加上預先裝定的目標坐標,電腦更可以計算出制導要素,並加以求證,「北極星」式導彈是靠高壓氣發射的。導彈露出水面後,發動機自動點火。大約1分鐘以後,第一級脫離,第二級點火。隨後,導彈在慣性制導系統的控制下保持航向,不斷地修正偏航角,俯仰角和滾轉角。導彈的慣性制導系統包括精密度極高的陀螺儀、加速度表及數字電腦。在預定的時間,制導系統自動關閉火箭發動機,並發出指令使再入大氣層彈頭與彈體脫離,彈頭遂沿慣性飛行軌跡飛向目標。「薜瓦琳」式彈頭投入使用以後,「北極星」式導彈在其終極飛行階段還可釋放出大量突防誘餌,這些誘餌可在雷達熒光屏上顯示出酷似彈頭的目標特徵。據說:「薜瓦琳」式彈頭還可以在空中自動控制自己的飛行。

   北極星潛艇每次巡航期長達60天左右。這期間,它必須保持常備不懈,能夠隨時完成上述程序——這便是北極星潛艇的全部作用,也是我們之所以需要它的全部理由。搜尋敵方戰術性目標,決不是它的職責。恰恰相反,一旦發現此類目標,它的任務是「放過」它們。北極星潛艇航速快,機動性強,又裝備有靈敏度極高的被動式聲納和最先進的潛用消音設備,要做到這一點是輕而易舉的事。潛艇為了避免被發覺,而做規避機動時與潛艇執行戰術任務時相比,其被探測裝置發現的可能係數相差很大。「北極星」潛艇還裝備有6具常規自導魚雷發射管,不過這隻能用於自衛,只有在戰時萬一潛艇被發現,並且遭受攻擊,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能使用。

   艦隊潛艇上一切舒適的生活設備,在「北極星」潛艇上也應有盡有,而且一般說來,「北極星」潛艇上的伙食更好一些,電影片也比較新穎。每個艇員每周還可以收到一封「家電」。每逢這時,艇員的親屬們便要絞盡腦汁,把心中積攢的話壓縮成只有40個字的電文。由於潛艇在整個巡航過程中要絕對保持無線電靜默,艇上人員不能回電問詢,所以這樣短短的電文也就足夠了。

   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北極星」潛艇的利用率,每艘「北極星」潛艇都配布兩套人馬,輪流出航。不出航的艇組上岸,到法斯萊恩基地,有的人加緊訓練,有的人去休假,有的人訓練新艇員,有的人去與家人團聚……然後,做好再次出航的準備。這兩套艇組,各配有軍官13名、水兵130名。艇長的銜級是中校,副長是少校。兩個人都必須是以前曾出色地指揮過其他類型潛艇的軍官,都必須在法斯萊恩和格林威治學習過,如果是輪機官出身,還必須在戈斯波特受過訓,或是在多雷恩學習過,從而確保他們能夠勝任彈道導彈潛艇上的工作。其他所有軍官也都要如此。艇上的水兵中,老兵的比率往往高於新兵,這或許是由於艇上一方面需要有經驗豐富的技術骨幹,另一方面也需要有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北極星」潛艇上的生活,可以既是十分愜意的,可是艇員們一干起工作來,那股嚴肅認真勁兒,一點兒也不含糊。這與皇家海軍其他部隊的情形是一樣的,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

   要使威懾奏效,並不容易。這要看你能否使別人看清你有能力使其蒙受可怕的損失,從而使其不敢對你妄為。要做到這一點,僅僅擁有潛在的威懾力量是不夠的。有效的威懾力量,必須實力雄厚,反應迅速,可靠無失。因此,「北極星」潛艇的全體乘員責無旁貸地要傾力保證一旦實施威懾,就要務使其發揮全部效力。然而,他們也明白,一旦上司命令動用威懾部隊,它的威懾作用也就隨之冰釋了。35年來,世界上一直未發生重大衝突,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於威懾力量趨於平衡的緣故;而這種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又是與英國獨立自主的核威懾部隊及其對於西方聯合威懾力量的有力補充分不開的。所有這一切,都激勵著艇員們為完成他們所承擔的重大使命而忘我地工作。

潛艇的未來

   皇家海軍用於潛艇的開支將會繼續增加。誠然,潛艇有其局限性,特別是在低強度作戰中,以及控制海面時,其局限性表現得尤為突出。儘管如此,潛艇有著許許多多的長處,例如它可以對敵構成全航程隱蔽的或公開的威脅,它具有較強的攻擊能力和較強的自我保護能力等等。不過,用於建造和改進潛艇的資金將會是十分有限的,而核動力潛艇的造價又極其昂貴。據1981年度防務白皮書透露,每艘核動力潛艇的造價為17500萬英鎊。此外,還要建造一級新型巡邏潛艇,這級潛艇將博採艦隊潛艇及「歐」級潛艇之長:其外形可能會更短更圓,活象一隻大木桶;也可能是單螺旋槳,而且裝備有特別先進的被動式聲納。這種潛艇的活動範圍將不僅限於瀕陸海區,其用途也不僅限於訓練中的假設目標。海軍是絕對不能容許建造出一大批在戰爭中不一定能派上用場的艦艇的。

   艦隊潛艇也要改進,主要目標是,通過進一步消除其自身的噪音,改善其被動式探測裝置的技術性能,譬如增加拖曳式聲納基,陣(據悉這能大大提高聲納的靈敏度,從而改善其精度),進一步發揚艦隊潛艇的「聲納優勢」這一十分寶貴的長處。如果艦隊潛艇要成為艦隊編隊內正規的全綜合型兵器的話,那麼這種潛艇與水面艦艇以及飛機之間通訊聯絡的手段,也需要進一步改進。另外,根據新的制海作戰思想,艦隊潛艇可能會享有更大的決斷權,以利於充分發揮其協同作用。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振奮的前景,我們要不斷探索,充分發掘並利用潛艇仍在不斷發展的巨大的潛力。

   最後一點,內閣業已宣布,它決定在本世紀九十年代,用一批裝備著美製「三叉戟」式導彈系統的彈道導彈潛艇替換「北極星」潛艇。這項決定,是內閣在對一系列可供選擇的方案進行了反覆周密慎重的研究之後做出的。三叉戟式導彈,射程為4500海里,每枚導彈帶有多達8個分導式彈頭。這些彈頭和「北極星」式導彈的彈頭一樣,仍由英國自己設計和製造。這些新型潛艇,自然也要由英國設計和建造了。這些新式武器,在對付反彈道和反潛新手段方面,為我們輸入了新鮮血液,從而使得聯合王國能夠把其獨立自主的戰略核威懾力量一直保持到21世紀。


推薦閱讀:

海狼歸來 戰後德國潛艇的早期發展
日本軍火賣給誰:想買的國家不賣 想賣的國家不買|日本潛艇|軍火
中國有核潛艇卻遲遲造不出核航母 專家一語道破其中真相
日本第八艘「蒼龍」級潛艇下水 每年出產一艘
二戰,被俘的德國海軍潛艇員

TAG:英國皇家海軍 | 潛艇 | 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