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學術研究:活在當下更幸福快樂有沒有科學證據?
來自專欄正念內觀減壓課4 人贊了文章
可能對於「活在當下」這句話我們早已聽膩,只是一句雞湯嗎,有沒有科學研究和臨床數據?
2010年11月12日,美國的《科學》雜誌刊登了哈佛大學的兩位研究員的學術論文:《走神的心是不快樂的心 》(A wandering mind is an unhappy mind ),其中一位作者Matthew(馬修)被邀請到TED做演講來進一步對這篇論文解釋說明。
美國人在近五十年物質極大豐富,但無論升職加薪還是買了大房子豪車,並沒有明顯增加人們的幸福感,那到底什麼才是幸福感的決定性因素?
程序員出身的馬修做了一個網站:http://trackyourhappiness.org 還有APP,希望通過實驗取樣(experience sampling)的方式進行隨機調查。沒想到很多志願者都很有興趣,參與到了這個調查中。
手機會隨時發來調查詢問志願者們的走神狀態和心情。
在寫論文時,已經積累了來自83個國家,五千人的65萬條數據。這些人是18到88歲,從事著不同的86種職業。其中73.9%的人居住在美國,平均年齡34歲,男女比例幾乎一樣。
上圖中的15000人是中文翻譯的錯誤。本文列出的數據都是來源於英文原文。
那麼,調查的結果是什麼呢?
到底,對幸福感影響最重大的因素是什麼呢?
先來看看參與者們的「走神數據」。
數據表明,在通勤路上的時候走神最多65%,當然,很多人是主動選擇走神,在車上可以看看書聽下音樂等。但是在工作的時候,也有一半時間在走神,所以要加班啊!包括閱讀的時候也有45%時間在走神呢,很多人無法安心下來看一本書。人們交談的時候也有1/3時間在走神!
人們有平均46.9%的時間在走神!就是說手上做著一件事,腦子裡在想別的。。。
溝通有問題(沒仔細聽對方說話)、工作效率低(開小差去了)、專註力下降,恐怕都是如此造成的。
所以,走神是常態!馬修也說了,走神就是在思考,這正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一種高級能力。
那麼,走神和不走神的時候,幸福感是怎樣的呢?
研究和本文的主題是,活在當下是否能夠讓人更幸福?反之,走神(不是活在當下)與幸福感兩者之間的關聯是?
上圖可以看出,走神和活在當下相比,還是活在當下的幸福感更強。
可能有人會問,我們有時是選擇主動走神,比如幻想未來美妙的場景,回憶美好的事情,這個時候幸福感應該更強吧!
請看下圖的進一步說明:
走神到愉悅事件,跟活在當下,幸福感是差不多的,「被動走神」就是腦子裡想的事情中性的時候(比如晚上吃什麼)幸福感略低,當然,想起不開心的事情自然幸福感很低了。
但總體來說,走神時無論想的是快樂、或不快樂的事情,都超不過活在當下的幸福感。
這是在英文論文的截屏,懂英文的網友們可以自己再看看。
馬修指出,「走神」是導致不幸福的原因,而不是結果。雖然負面情緒可能會造成人們走神(比如悲傷的時候自然會想起過去不愉快的事情),但這份研究報告中,人們不是因為不幸福而走神。
體驗當下的美好瞬間,正是提升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有小夥伴提出,回憶美好事件或冥想快樂場景,包括打麻將打遊戲的時候,幸福感或許都會提升,但回到現實生活中的時候,因為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反而會拉低幸福感。
我們不能總是活在幻想中,也不能活在遊戲中,還是好好快樂地活在當下比較實際。
既然通過這麼多數據和研究表明,我們能活在當下的話,可以有更多幸福感,如何才能讓自己活在當下,而不是想東想西呢?
這也是目前矽谷科技英語和華爾街金領們,正在學習的「正念靜觀」練習。
下面是馬修的英文演講視頻鏈接:
Want to be happier? Stay in the moment
我們努力工作賺錢,也是想提升幸福感,但如果有了那些,並不能持續給我們帶來快樂和幸福感呢?
當然,每個人對於幸福的定義各不相同,這篇論文以及這個TED演講,只是給我們個有趣的提醒。
對英文論文原文有興趣的朋友可私信後台您的Email
推薦閱讀:
TAG:哈佛大學HarvardUniversity | 幸福 | 正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