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過去當王爺】印加帝國的飲食傳統

【回到過去當王爺】印加帝國的飲食傳統

來自專欄世界-我們的故事40 人贊了文章

從土豆化身洋山芋,你的惡名從愛爾蘭到契丹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今天,就讓我們來到馬鈴薯的故鄉,看看印加人是怎麼吃地蛋的~

在歐洲人到來之前,印加人建立了美洲最為遼闊,管理最為完善的帝國。高原、沙漠、雨林與漁場共同塑造了帝國的自然疆域,賦予印加人獨一無二的物產和文化,印加料理和印加農業,就是它們最偉大的產物。

從梯田到漁場

安第斯文明是地球上屈指可數的五個原生文明之一,早在7000-10000年前,安第斯先民們就已經開啟了農業實驗,他們相繼培育了土豆、番茄、花生、菠蘿、煙草,馴化了羊駝、駱馬和豚鼠,印加農業,就是安第斯傳統農業文化的集大成者。

農業的起源

印加帝國的統治中心位於秘魯和玻利維亞的安第斯群山之中。山區氣候寒冷,空氣乾燥而稀薄,當地人主要是農民,多以種植土豆為生,在群山以西,是海岸和世界上最為乾旱的阿塔卡馬沙漠,這裡的勞動分工更為明確,農業依賴灌溉工程,主要作物是棉花,而群山以東則是濕潤多雨的亞馬遜丘陵,古柯是此地的主要作物。高原、沙漠和雨林構成了印加帝國絕大部分的領土,為了克服地形與惡劣天氣的影響,印加人(和他的先民們)建立起了嚴密的道路與儲藏網路,發展出了獨特的組織以及農業傳統。

在節日中Cosplay印加貴族的秘魯人們

集權而缺乏商業要素是安第斯文明的主要特徵之一,印加帝國也是如此。為了管理龐大的帝國,印加人建立了行省和複雜的徭役、移民、宏觀調控制度。下層群眾按照血緣,結成了被稱為艾柳(ayllu)的基層組織,農民們可以領到國家分配的種子、肥料和工具,在分配到的土地中為自己,也為皇室進行耕種。專門的皇家莊園則擁有大量僕役,為貴族們提供更高級的食物。

印加人的梯田遺迹

氣候與海拔影響著安第斯農民們的收成,為了增加產量,降低風險,印加人發展出了獨具特色的梯田農業。在陡峭的山坡上,印加人用石塊和土壤壘起梯田,建造水渠和蓄水池,這些設施能夠有效的增強光照,減少霜凍,排乾濕地,改善土質。印加農民們還會按照海拔和土質在不同的農田輪種多種作物,避免單一作物歉收的風險。

Waru Waru的原理說明

在另一些地區(比如臨近亞馬遜的地域),印加人創造出了名為Waru Waru的農業技術,這項技術結合了堆高的圖層與灌溉渠道,能夠在收集水分的同時確保排水,現在已經推廣到了中國在內的廣大區域。

為了確保灌溉用水,印加人修建了多樣的水利設施,比如圖中的tipon(階梯狀水渠)

為了保證糧食安全,印加人在帝國的主要中心、皇家農場和道路邊建立了無數的倉庫(Qullqa),在長達40000公里的御道上,每隔22公里就會有一座坦博(Tambo,意為軍事要塞)和配套的倉庫。倉庫通風良好,形狀一般是圓形或方型,可以儲存3.7-5.5立方米的貨物。倉庫儲藏的物品無所不包,但主要還是用來滿足軍隊補給和慶典活動,而在荒年時糧食也會配發給普羅大眾。

位於秘魯奧利揚泰坦博的連片(27個)倉庫

大羊駝是印加人馴化的最大的動物,但他的馱運能力有限,因此印加人的倉庫通常會建在糧食產地附近。倉庫中儲存的農產品包括玉米、藜麥、豆類、肉乾(Charki)以及蔬菜等。在安第斯乾旱的天氣下,倉庫中的玉米和藜麥可以儲存1-2年,而土豆和肉乾這類的食物,則可以儲存2-4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除了種植業外,漁業和畜牧業也是印加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切被馴化的生物中,羊駝(alpaca)和大羊駝(llama)是最為關鍵的,他們很好的適應了安第斯的山地與梯田,可用作運輸工具,提供皮毛、肉以及糞肥。此外印加人還馴養了鴨子和豚鼠作為肉類來源。

印加人稱海鳥糞為guano,層層疊疊的鳥糞將海島染成白色,如同雪山一般

沿岸的秘魯漁場是世界四大漁場之一,豐富的漁獲提供了足夠的蛋白質,多餘的沙丁魚和鳥糞則可被用作肥料。印加人是美洲少數精通使用肥料的族群之一,為了保證充足的鳥糞肥供應,印加王制定了嚴格的規定,禁止人們在繁殖期登上海鳥棲居的島嶼,並嚴格限制海鳥捕獲。

用Chaki taklla種地的印加農民

儘管羊駝們很有用,但他們還是無法成為耕地助手,因此印加農民們還是要依靠雙手進行工作,這些農具至今依然還在被使用,主要有:

Chaki taklla--一種人力腳踏犁,由木杆和石質或金屬尖頭組合而成,可用來犁地

Rawkana--一種小型鋤頭,主要用來播種,除草,挖掘塊莖

Waqtana--一種木質工具,主要用來分解土塊

耕種是一種集體勞作,印加農民們通常七八人一組,前面的男人們鋤地,後面的女人們播種,孩子們則負責照料家中的動物們。他們邊幹活,邊唱歌,美妙的歌聲也吸引了西班牙人的注意,他們甚至還把印加的田曲編入教堂的頌歌之中。

唱歌、祭祀與儀式是印加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8月,印加王會用金犁在科里康查神廟中象徵性的開墾一年中第一份土地。在一些農業儀式中,人們會宰殺大羊駝和豚鼠作為祭品,並將吉開酒(chicha)灑在河流與泉水附近,祈求生靈和大自然的保佑。

從土豆到菠蘿

印加人稱自己的國家為塔萬廷蘇尤(Tahuantinsuyu,克丘亞語意為統治四方),以庫斯科為中心,他們將全國分為四個行省。狹長的國土跨越了超過35度的緯度,而從海岸到高山,又有接近7000米的落差,如此的地形賦予印加帝國極大的物種多樣性,印加人們充分利用了這種地形多元性,在每片土地上種植了合適的植物。

印加帝國的疆域與道路網路,來自南方聖地亞哥的金坷垃,賦予帝國無限的生機(誤)

四大行省中,南方的科利亞蘇尤(Qullasuyu)面積最為廣大。科利亞蘇尤大部分土地都位於高原之上,降水稀少,土地貧瘠。在最富饒的的的喀喀湖周圍,當地人種植了60多種土豆以及奎奴亞藜等藜類,而在海拔超過3600米的普納草原上,放牧著成群的羊駝和大羊駝,他們的糞便是寶貴的肥料。

東部的安蒂蘇尤(Antisuyu)一直延伸至亞馬遜叢林的邊緣,雖然地形崎嶇,卻有著非常多樣的農業區。安蒂蘇尤高海拔地區(3500米以上)的主要產物依舊是土豆和藜麥,稍低的區域(3200-3500米)則可種植玉米,更低的地區(1500米左右)種植著古柯、棉花和花生,而到了山腳下,木薯和菠蘿、鱷梨、番木瓜等水果就成為了主要的農業作物。

塔萬廷蘇尤的四大行省

庫斯科以西的孔蒂蘇尤(Kuntisuyu)非常乾旱,大部分土地都是沙漠。儘管沿河地區可以進行耕種,但當地人還是更依賴捕魚,除此以外,他們還會獵殺野生的美洲駝類。

北部的欽察蘇尤(Chinchaysuyu)是面積第二大的行省,覆蓋了厄瓜多和秘魯的大部分土地。這片土地主要由乾旱的草原與河谷組成,儘管大部分地區非常乾旱貧瘠,但欽察蘇尤的河谷卻是印加帝國最富饒的農業產地之一。

安第斯山區的凍干土豆(Chu?o),剝了皮的土豆可做成白Chu?o,沒剝皮的則是黑Chu?o;凍干土豆可以儲藏多年,支撐著印加人民和軍隊,堪稱帝國的基石

最重要的食物非土豆莫屬。野生土豆含有大量龍葵素,具有一定毒性,安第斯先民們通過多年培育,才將野生土豆培育成高產而耐寒的土豆。剛出土的土豆富含水分,不耐儲藏,因此印加人會設法排干一些土豆的水分,依靠安第斯天然的嚴寒來長期儲存土豆。

印加人是根莖植物的愛好者,除了土豆以外,姜芋(焦芋的根莖,富含澱粉)、烏盧庫薯、Oca(產量僅次於土豆的根莖植物)、Arracacha(秘魯胡蘿蔔,是一種類似芹菜的植物的跟,味道獨特)、Ahipa(富含澱粉,既脆且甜)、瑪咖(口味甘甜濃郁,前段時間似乎蠻流行)、Mashua(旱金蓮的塊莖)、Mauka(類似紫薯,日晒後變甜)、雪蓮果(甜脆多汁,熱量很低)等根莖類植物在印加人的餐桌上也很常見。

的的喀喀湖附近種植的奎奴亞藜

僅次於土豆的主食,也許是玉米和各種藜麥。印加人稱藜麥為糧食之母,主要種植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地之中,藜麥營養豐富,如今已成為了健身人士熱衷的食品。而玉米的原產地則是中美洲,在千年之前傳播至安第斯山區。玉米粒剝下後可長期儲存,除了充當主食之外,印加人還能夠用玉米和玉米桿製作糖,甚至爆米花。

最後,各類莧菜,尤其是尾穗莧也是印加人的主食之一,由於經常在宗教儀式上使用莧菜,西班牙人一度禁止了莧菜的使用。其他蔬菜還包括辣椒菜豆、羽扇豆、西葫蘆等(提一句,秘魯雖然是番茄原產地之一,但在印加時期,似乎並沒有多少培育和食用番茄的記載)。

作為原產地之一,辣椒自然也是印加美食的重要組成部分,Aji Amarillo和黃辣椒就是一些印加菜的必備調料,雖然秘魯的辣椒通常不辣,但可以為菜肴增添獨特的色彩和風味。再普通的食物,經過辣椒的點化,都能夠變得下飯,因此虔誠的信徒們會在齋戒日中禁止食用辣椒。

辣椒:你不了解我的起源 | 科學人 | 果殼網 科技有意思?

www.guokr.com圖標

關於辣椒起源的科普

海藻在印加人中也很流行,藍藻既可生吃,也可晒乾長期儲存,在後殖民時代,海藻還被當地人用來製作甜點。

豚鼠那麼可愛,還是避免不了被吃的命運

在人類眼裡,油炸豚鼠(在秘魯被稱為cuy)才是他們最佳的歸宿

儘管印加人飼養了大量羊駝和大羊駝,但對普通人而言,最重要的新鮮肉類來源還是豚鼠。豚鼠繁殖很快,並且容易飼養(羊駝要養殖三年才能吃),很快就成為了人們熱愛的食物。除了豚鼠肉,豚鼠內臟也可被用來燉湯、製作醬料,甚至占卜。而青蛙、甲蟲、螞蟻等比較暗黑的生物,也在印加人的食譜之列。

Charki肉乾,味道可能和蒙古的肉乾類似

為了長期儲存食物,印加人利用安第斯乾旱寒冷的自然條件,發明了被稱為Charki的肉乾,Charki一般用羊駝或駝馬肉(現在也會用馬和牛肉)製成,一般和土豆等蔬菜儲存在一起,是軍隊和旅行者們的理想食品。

貴族和王室們當然不會滿足於這些簡單的肉食,他們經常會進行圍獵來獲取野味,大規模的圍獵能夠一次性捕殺上千頭動物,包括野生原駝、小羊駝、馬駝鹿、白尾鹿、vizcacha(一種南美嚙齒類,長得比較像土撥鼠)、野鴨、美洲獅、熊、狐狸等。

富饒的秘魯漁場為印加人提供了豐富的海產品,包括金槍魚、沙丁魚、鱸魚、鰩魚、鯔魚、小鯊魚、鰹魚、螃蟹和帽貝、貽貝等扇貝,企鵝、海豚、海獅也名列印加美食之列。得益於狹長的領土和發達的交通網路,居住在內地的印加王和貴族們也能享用到各種新鮮海貨,不過普通人和士兵們大部分時候就只能吃到魚乾了。

秘魯水果市場一景

除了肉類和蔬菜,印加人還種植了多種水果,包括菠蘿、鱷梨(牛油果)、酸櫻桃、番荔枝、番木瓜、火龍果、香蕉、接骨木果、黃金果、蛋黃果、巴喀豆、人蔘果、塔馬里羅(tamarillo)、胡桃、棕櫚果等。水果的主要產地是接近亞馬遜的安蒂蘇尤。

在這些正常食物之外,印加人還發現了幾種可食用的黏土,一些黏土被用來製作醬料,配合土豆等根莖植物食用,另一些則成為窮人或虔信者們的食物。(實在是沒有找到吃土的圖)

傳統的吉開酒帶有泡沫,比較渾濁,口味酸甜

吉開酒(Chicha)是印加人的主要飲料,當地人可以用Chicha指代各種發酵飲料。吉開酒通常由甜玉米製成,不過土豆、甘薯、木薯、奎奴亞藜、花生、棕櫚果、水果也可以用來制酒。

傳統上,釀酒是女人們的工作,他們咀嚼玉米等食物,咀嚼完畢後將他們吐到陶罐當中,加入溫水發酵(聽上去有點像波利尼西亞人的卡瓦酒)。陶罐經常放的非常密集,在中間生火以減少熱量損失,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吉開酒就製作完成了。

從宮廷到民間

印加人的烹飪方式是簡樸而原生態的,最常見的烹飪方式是用滾燙的石塊將食物悶熟。在平地上用耐高溫的石塊堆出圓形的土灶,預留開口以放置柴火或滾燙的石塊,一個安第斯特色的土灶(Huatia)就這麼搭建好了。

安第斯的石塊土灶Huatia

土灶一般被用來製作秘魯的傳統菜式Pachamanca(克丘亞語意為地鍋)。製作Pachamanca的材料包括用香料腌制的羊駝、豚鼠肉(現在也包括牛羊肉)以及土豆、甘薯、木薯、玉米、利馬豆(不是明末那個傳教士!)、辣椒和烏米塔(humita,一種用香蕉葉或玉米葉包裹玉米片、肉製成的類似粽子的食物)等。

準備好食材之後,用石塊堆砌土灶,土灶燒熱後放入食材,用草和土包覆土灶保溫,用餘溫悶烤大概兩個小時後,食物就可以出爐了。

滿滿一桌的Pachamanca,賣相一般,卻也豐盛

陶砂鍋是另一種傳統烹飪工具,砂鍋器壁厚實,具有良好的保溫效果,既可當做容器,也可以在裡面放入滾石直接烹飪。印加人通常使用木柴或羊駝糞作為燃料,用煮或烤的方式製作食物。

一鍋秘魯風味的砂鍋菜

印加人一天吃兩頓主食,一頓在清晨,一頓在傍晚。普通人沒有桌子,大地就是他們的餐桌,平民食物主要是土豆、藜麥、玉米和其他蔬菜,肉類非常珍貴,只有在特定的節日才能吃到。土豆主要用來燒烤或燉煮,藜麥用來做粥,玉米既可以烤、煮,也可以磨碎製作玉米粥

相對於平民,印加王的飲食禮儀就要考究得多,根據皮薩羅的記載,印加王非常注重儀錶,坐在紅木製作,鋪有坐墊的精美小矮凳上。用餐時間,在印加王面前放置著各種托盤,裡面盛放著金、銀、泥制的食物樣品,他要吃哪樣,侍女們就會把對應的菜肴端到他面前,食物放在製作精細的綠色小托盤中。只要有湯汁落在印加王的衣服上,他就會立刻吩咐王后,陪他一起去卧室更衣。

不過,雖然印加王能夠得到的食材和餐具要比平民們的珍貴得多,但食物的烹飪方式並不會差別太多,依舊以悶烤煮為主。

秘魯傳統飲食拼盤,從最下面順時針方向分別為chanfainita(牛肺燉土豆丁)、Sangrecita(動物血)、米飯、Olluquito con charqui(安第斯土豆炒肉乾)、Cau-cau(燴瘤胃),除了米飯和牛肉外,應該比較接近傳統的安第斯料理

最後,依舊是菜譜時間,儘管印加人沒有印度種類繁多的香料,也沒有中國手法複雜的烹飪手法,不過他們培育出的各色食材還是深刻的影響了南美洲,乃至全世界的飲食(想像一下沒有土豆、番茄和辣椒的菜譜吧)。

純正的印加料理幾乎已經絕跡,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從克丘亞人和艾瑪拉人的食譜中,追尋到印加飲食的遺存(克丘亞人是印加帝國的創造者,艾瑪拉人則在克丘亞人之前,創造了輝煌的蒂華納科文明)。以下是我找到的一些起源於克丘亞人、艾瑪拉人或亞馬遜地區的傳統菜肴:

看著豚鼠的門牙,不禁感到一絲可怕...

烤豚鼠

庫斯科(印加帝國的首都)最具代表性的食物,通常在重大節日中食用。調料一般是黑薄荷、大蒜、孜然和鹽

Chiriuchu的擺盤,看上去不像是一道菜,倒是有種靜物畫的感覺

Chiriuchu

在克丘亞語中,Chiriuchu意為「冷食」這道菜通常由烤豚鼠、水煮雞肉、印加肉乾、香腸、魚子、芝士、玉米餅、烤玉米、干海藻和rocoto辣椒製成,一般在節日中食用,據說過去,只有印加王才能享用這道原料豐富的菜肴。

玉米、土豆配烤牛心,一看就是不尋常的搭配~

Anticuchos(烤牛心)

秘魯街邊常見的一種烤串,歷史可以追溯至歐洲人到來之前。在印加時代,這道菜的主要是用羊駝內臟製成的,西班牙人到來之後,這道菜的主要食材逐漸變成了牛心(當然也可以串上洋蔥、蘑菇、胡蘿蔔、辣椒燒烤),通常搭配洋蔥、大蒜、檸檬、醋、香菜製成的醬料,與土豆、玉米、香腸或色拉一起食用。

Humita

一種前殖民時期的克丘亞菜肴,長得有點像中國的粽子。餡料隨地區而不同,秘魯和玻利維亞的humita是玉米、糖、豬油、肉桂、葡萄乾餡,智利的humita則會加入洋蔥和雞蛋,而厄瓜多的humita則有乳酪。

秘魯式「粽子」Juane,除了這種東西以外,整個南美都有吃類似粽子的Tamale的傳統

Juane

秘魯雨林地區的一種主食,通常在每年6月24日的聖胡安浸信會上食用。這道菜可能起源於西班牙人到來之前,隨後與傳教士帶來的聖經故事結合。這道菜類似粽子,可以長期保存,原料通常是米飯、肉、橄欖、雞蛋和香料,用bijao葉包裹後煮沸食用或保存。

根據調料配比不同,aji醬會呈現出紅色、黃色到綠色之間的各種色調

Aji辣椒醬

一種傳統的辣椒醬,印加人稱他為uchu。這種醬料一般用aji辣椒、香菜、番茄、洋蔥製成,味道比較溫和,可以搭配香腸、肉餅等各種食物使用。

Chairo湯

Chairo

艾瑪拉人的傳統菜肴。其實是一種用凍干土豆、洋蔥、胡蘿蔔、土豆、白玉米、牛肉和小麥殼做的湯

而今繼承了印加帝國主體的秘魯、厄瓜多、玻利維亞在文化和食材的衝擊下,分別發展出了相似而不同的飲食傳統,其中以秘魯菜最為知名。

另一種秘魯傳統菜式:羊駝肉配aguaymanto醬

秘魯菜以本土和西班牙飲食為基礎,融合了中國、日本、義大利、法國等地移民的飲食傳統,可謂全球化時代飲食融合的典範,除了上文提到的傳統菜肴之外,比較流行的秘魯菜有:

一碗ceviche,看到那麼多蝦,感覺一定很好吃的樣子~

Ceviche(酸橘汁腌魚)

這道菜可謂秘魯的國菜,主要成分是魚、酸橙、檸檬、洋蔥和辣椒等。儘管考古記錄表明,類似的食物在兩千年前可能就已經在秘魯出現,不過一些歷史學家還是相信,這道菜最初其實是西班牙格拉納達摩爾人(西班牙南部的伊斯蘭教徒)的菜肴,西班牙人把這道菜帶到秘魯,很快成為當地風靡的美食。

【YOLO 世界小環遊】第二十三集 可能是秘魯最好吃的Ceviche 秘魯篇 7 完結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www.bilibili.com圖標

秘魯風味的海鮮炒麵

Chifa(秘魯式中餐)

Chifa得名於粵語中的吃飯,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大量中國移民來到秘魯,他們主要來自廣州,定居在秘魯海岸和首都利馬。來自中國的調料和烹飪技法與秘魯的物產間產生了奇妙的融合,催生出chifa這一獨特的美食傳統。在秘魯的一些地區,中餐館甚至超過了本地餐館,成為當地最流行的飲食。秘魯的中餐館通常會供應炒飯、炒麵、混沌、雲吞面、蛋花湯、雞湯和各種本土化的小炒。

秘魯式炒飯,看上去比學校里的炒飯豐盛多了,就是不知道價錢...

Arroz chaufa(炒飯)

炒飯是秘魯最為常見的中餐之一,通常由雞蛋、洋蔥、米飯和各種肉類炒制而成,用醬油調味,在一些地區,大米會被藜麥代替,甚至會有米飯和麵條同炒的神奇品種。

除了薯條以外,Lomo saltado看上去和中餐非常類似

Lomo saltado(爆炒牛肉拼盤)

又一種在中餐影響下產生的菜肴,在秘魯非常受歡迎。主要原料是牛肉片、洋蔥、番茄、炸薯條和米飯,用醬油或醋調味。

一碟Sangrecita

Sangrecita(雞血拚盤)

一道主要由雞血製成的拼盤,配菜隨季節變化,包括大蒜,洋蔥,辣椒,香草和馬鈴薯或木薯

Papa rellena土豆肉丸

Papa rellena(炸土豆肉丸)

一道在法國菜影響下誕生的美食。由土豆泥、洋蔥丁、牛肉丁、雞蛋、橄欖、孜然和其他香料製成,土豆包裹著洋蔥肉餡,下鍋油炸,搭配秘魯的辣醬(salsa criolla)或者aji醬食用。

拉丁風「餃子」

Empanada(大肉餃肉餡卷餅)

起源於西班牙加利西亞的一種麵食,在南美各國都很流行。雖然長得很像餃子,但尺寸大得多,餡料一般是肉、乳酪、玉米等

Papa a la Huancaína

Papa a la Huancaína(Huancaína土豆)

一種秘魯冷盤,通常在野餐和旅行時食用。由土豆、生菜、黑橄欖、玉米、雞蛋配芝士、植物油、aji amarillo(秘魯黃辣椒,上文提到過)、牛奶和鹽製成的醬汁製成。

一道ocopa料理

Ocopa

秘魯阿雷基帕的傳統醬料,由土豆泥、雞蛋、黃辣椒、洋蔥丁和碎餅乾調製而成。

秘魯風釀辣椒Rocoto relleno

Rocoto relleno

秘魯風釀辣椒,是秘魯最著名的菜肴之一。把用黃油、大蒜、洋蔥、aji辣椒醬調味的牛肉或豬肉餡塞入當地特有的rocoto辣椒中,撒上芝士烤熟,一道秘魯風味的釀辣椒就做好了。

Picarones

Picarones

起源於殖民時代的秘魯甜點,形狀類似於甜甜圈,通常是用南瓜、紅薯、糖漿製成的(emmm...聽上去有點像做成甜甜圈的拔絲南瓜紅薯)

秘魯的紫色Mazamorra,主要用後面這種紫玉米製成

Mazamorra

一種用玉米、糖、香草、水製成的甜點,可能起源於希臘。秘魯的Mazamorra是用當地的紫玉米、菠蘿、桂皮、紅薯粉製成的,每年十月,秘魯人都會喝這種飲料來慶祝奇蹟之王節(Se?or de los Milagros)

以下是一些秘魯菜的菜譜

Peruvian Recipes?

www.allrecipes.com

Recipes for Favorite Peruvian Dishes?

www.thespruceeats.com圖標

傳統的安第斯烹飪手法,可以參考這部紀錄片

NHK紀錄片:食物和文明的世界群像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www.bilibili.com圖標

關於安第斯的市場和社會組織,這裡有簡介

ag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市場的故事1?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參考資料:

Inca Food & Agriculture?

www.ancient.eu

Inca Agriculture?

botany.csdl.tamu.edu

Inca Food and the Inca People?

www.inside-peru.com

《秘魯征服史》美. 普雷斯科特

《印卡王室述評》秘魯. 加西拉索.德拉維加(這本書完成於印加帝國覆滅後不久,作者本人擁有印加王室血統)


推薦閱讀:

【高壓鍋美食】紅燒豬蹄
雜糧粥里最不能缺什麼,你知道嗎?
為了捉弄別人在食物里放巴豆?親,巴豆也有可能吃死人
海茸排骨湯
宇治不只有抹茶,還有紫陽花開的夏天

TAG:印加帝國 | 歷史 | 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