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說服爸媽讓我買鞋
來自專欄鞋評兩句半173 人贊了文章
前言:Nel哥 @阿Nel 的微信球鞋群已經開到3群啦,我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也會主要在三群活動,歡迎大家來找我玩~
進群的方法見公眾號「阿Nel帶你浪」。
其實我自己在寫文章的時候也會給自己的文章做評估,預測一下每篇文章的受眾和大家的關注程度,以此決定這篇文章的深度和風格。而「如何讓父母同意我們買鞋」這個話題,我相信一定會是很多人共同關注並且親身遇到的問題。所以我也一定會盡我自己所能,把這篇文章寫的清晰明了,讓大家有所收穫。
那麼,我們開始吧!
先說說我自己吧,我從初一就開始關注鞋子了,到現在研究生第一年也有11年了。而我自己則至今沒有工作,所以買鞋的錢也一直都是父母提供的。我很感謝我的父母願意支持我的愛好。
然而,一切並不像所說的這麼順利,初中就不說了,那時候還是太小,能買到一雙500塊的鞋就已經是超級幸福了;在我高中的時候,每個月的生活費只有800,每個月除了吃飯,買《SIZE》,《灌籃》,《知音漫客》,《格言》等一系列雜誌就是一大筆開銷,根本不可能攢錢買鞋。所以那時候的鞋子只有兩種可能,第一是春節的壓歲錢,第二是過生日的生日禮物。所以那幾年基本上我每年能買的只有三雙鞋。後來到了大學,生活費多了一些,又沒有參加社團學生會什麼的不需要頻繁聚餐,開始了攢錢買鞋的生活。最終到現在研究生,雖然還在不停地買鞋(之前的半年就買了10雙鞋…..),但是最重要的是以前我爸媽要是看到我拿一雙新鞋回來,會很生氣:
「又買鞋了?!」
而經過我多年的努力,如果現在我拿一雙新鞋回家,他們的反應可太淡定了:
「喲?買鞋了?」
所以現在,我也算是成功說服爸媽同意我買鞋了。
那麼,我們來好好聊聊,需要從哪幾個方面入手,才能讓爸媽同意我們買鞋。
還是老規矩,我們先列一個提綱:
一.價值觀的不匹配;
二.知識面的不匹配;
三.展示能力。
然後,我們再細說每一個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價值觀的不匹配:
其實這個是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在父母的眼中,我們最心愛的鞋子們並不值得花那麼多錢買。
按照我的經驗,只要你能解決掉這個問題,基本上剩下兩個方面的問題都不算是問題。
但這也確實是最難的一步了。
首先我們算一下,現在這個時段能看到我文章的各位的父母應該都是60年到80年這個時間段內出生的,那麼按照他們年輕時候(8,90年代)的物價,一雙鞋子幾十塊錢就可以了。
當然,隨著收入的增長,各位家長的價值觀也在發生變化,但是無論如何,我相信他們對於四位數人民幣一雙的鞋子還是保持一個「不太能接受」的狀態的。
而我們呢,出生在90,00年代,我們的價值觀里,一雙鞋子幾百塊幾千塊都有。如果想在同學朋友間展示一下自己,就一定要一雙好看的鞋子不是么?
這麼算來,我們對於球鞋價格的下限似乎正好正好和父母一輩球鞋價格的上限對接上了。
那麼這時候,如果我們不和父母做好溝通就直接大肆買鞋,他們肯定會覺得受不了的。
「現在小孩子的鞋子都這麼貴的嘛?」
然後呢,父母還會讓你買鞋么?
當然不會咯。
那要怎麼辦呢?
溝通啊~如果你拒絕溝通,一直跟父母按照實際價格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報價,那麼父母永遠不能接受你買那麼貴的鞋子。
而溝通則是一門藝術,因為溝通不是我們把自己的價值觀直接交給父母讓他們接受,而是雙方把自己的觀點都說出來,然後進行討論,商議,再得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結果。
這點真的真的很重要,鞋子再好看也是身外之物,相比之下毫無疑問還是家庭的和睦以及父母的理解更重要。所以如果我們仍然在花著父母的錢買鞋,那就一定要讓父母知道。
好了,說完了理論知識,我們來說說實踐中的細節。
1.分享:
首先,作為學生,我們的三觀還沒有最終定性,所以父母最擔心的就是我們有「攀比心理」不是么。
所以如何讓父母放下這份擔心呢?
我的建議是與他們分享自己的快樂,這點很關鍵。
因為如果我們只和同學聊球鞋,父母是不會知道我們是在討論而不是在和別人吹牛攀比。
所以如果我們開始和父母聊球鞋,讓他們看到我們對球鞋的熱愛。如果你頻繁地向父母展示自己的熱愛,比如在各種情況下拍照,非常頻繁地清洗自己的鞋子,這些行為都是在向父母傳遞「我們喜歡球鞋,而不是喜歡球鞋給我們帶來的優越感。「長此以往,父母一定能看出來這是你的愛好。
2.接受:
這一點,是全文的重中之重:
無論我們如何調整,無論我們如何討論,只要我們沒有自己掙錢買鞋,我們就需要先全!盤!接!受!父母的價值觀。
為什麼?
因為父母的價值觀不僅僅和他們的成長環境相關,更和他們的收入息息相關,換句話說,如果能讓孩子開心,哪個父母不希望給孩子買他們喜歡的東西呢?
所以作為子女,特別是還沒工作的學生黨們,在買更貴的鞋之前,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1)自己清楚家裡的家庭收支情況么?
(2)父母是不是在省吃儉用而讓我們用上更好的東西?
(3)自己每個月需要花掉父母多少錢?
如果你對上述三個問題中的任意一個沒有絕對的把握,就不要對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只有當我們徹底清楚這三個問題的答案之後,我們才可以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判斷出自己在買鞋子這一項支出的上限。
而在我們沒有工作的時候,這個問題沒有任何可以討論的餘地,我們必須理解父母,並嘗試從他們的角度看待自己買鞋子的問題。
3.討論:
在前兩點的基礎上,我們就可以和父母討論一下關於買鞋子的問題了。
那麼討論的細節因人而異,我在這裡僅提供給大家一些有利於自己的角度:
(1)球鞋有在運動中保護自己腳部防止受傷的作用;
(2)同時擁有幾雙鞋換著穿可以防止汗腳以及由此引起的腳部衛生問題;(3)如果抽中了限量的球鞋購買資格又沒有買到自己的碼數,可以把鞋子賣掉來充當生活費;等等………
而需要注意的是,在和父母聊天的過程中,肯定會非常不順利,所以一定要多嘗試,且不要過於刻意。
因為,其實只要你是真正的熱愛,爸媽就一定能看出來。
二.知識面的不匹配
這也是一個麻煩的問題:
從我們的角度來說,父母不可能知道哪些是最新款的鞋子,哪些鞋子特別稀有,更不可能盯著淘寶,毒,StockX之類的軟體看看哪一雙鞋「起飛了」還是「破產了」。
這是父母的知識面覆蓋不到的地方,我們要理解。
同樣,從父母的角度,我們也是不經事的少年,不用操心柴米油鹽,對於消費沒有概念。
這是我們的知識面覆蓋不到的地方,我們根本不知道為了活在城市中到底需要多高的成本。
這更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
所以,如果我們想說服父母,那就一定要做主動的一方,所以還是那句話,先了解,再說服。
三.展示能力
這一點,是整個實踐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因為只有我們展示了相對應的能力,我們的父母才能放心地把錢交給我們讓我們去買鞋。
那麼,我們要展示哪些能力呢?
我總結的大概有這幾個:
1.對於球鞋的管理能力:
這點很重要,試想一下,如果你連現在自己僅有的幾雙十幾雙鞋都不能按照一個統一的標準合理地收納在某一個區域,而是隨意地擺在門廳,也不打理,每一雙鞋都髒兮兮的。那父母肯定會覺得連目前這些鞋子都已經被打亂成這樣了,買更多的鞋還不得被你甩的家裡到處都是?
他們還會同意你買鞋么?
2.對於自己的控制能力:
這個控制能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是對慾望的控制,我們買鞋子肯定也是從價格便宜的開始買起,比如從200的帆布鞋,到500的板鞋,再到800,1000的球鞋,再到更貴的時尚類鞋款。但是父母能負擔的購買力是有限的,我們要懂得適可而止,找到一個合適自己的價格區間,不要太過於追求價格高昂的所謂「潮流鞋款」。
第二是對情緒的控制能力,簡單來說,如果父母給你買的鞋你不滿意,也許是囊中羞澀,也許是不懂行情,但是我們也一定不要表現的很失望,因為我們既然讓父母給自己買東西,就沒有失望的理由不是么?同樣,如果父母給我們買了一雙我們特別喜歡的鞋,我們也不能只顧著興奮,這時候放下鞋子,幫爸媽干點家務什麼的,他們一開心,以後不就更願意給我們買鞋了?
3.價值觀的建設:
聊了這麼多鞋子,我還是要強調一下這個:
男生喜歡鞋子,女生喜歡口紅,說明我們國家現在條件好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自然人們的需求也就從生活必需品升級成了奢侈耐用品,這是好事。
但是這不代表我們心裡就只有鞋子和口紅了。
除了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我們作為學生也需要開始有一些投資的意識:
鞋子只是商品,沒有長遠的投資價值,相比之下,對於教育的投資,對於健康的投資,以及對於自我社會信用的投資都比這個重要。
所以千萬不要為了買鞋子而騙補習費,吃泡麵省錢,或者使用校園貸。
所以千萬不要為了買鞋子而騙補習費,吃泡麵省錢,或者使用校園貸。
所以千萬不要為了買鞋子而騙補習費,吃泡麵省錢,或者使用校園貸。
還是那句話,我們要做的是「玩鞋」,而不是「被鞋玩」。
作為結尾,可能很多人都發現了:
這篇文章表面上是說我們怎麼說服父母給我們買鞋,但是實際上說的是我們怎麼去體諒,理解父母,並做好自我管理。
但是這就是我真正要說的:
當我們特別喜歡一樣東西的時候,第一件事絕對不是直接去索取,而是先花時間去了解。
因為當你了解了所有情況之後,得到這個東西就會變成一件順其自然的事。
推薦閱讀:
※關於球鞋減震那些事兒【百科 | 氣墊】
※最搭調的配色,Nike Air Max 97已經可以入手了!
※Virgil Abloh x Nike | 球鞋聯名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