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品嘗法式甜品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當我們在品嘗法式甜品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來自專欄旅人說10 人贊了文章

如果有人說法餐屬天下第一,我是不服的,畢竟我天朝佳肴之多滋多味是他國美食難以企及的;如果有人說法式甜品敢稱第二(當然自信的法國人並不會如此謙虛),沒人敢稱第一,我是百分百服氣的。

Simon Blackley @ Flickr

每當踩著鵝卵石路踏過法國的街巷,瞥過明凈玻璃窗後精心擺放的甜品,無論是食材選用,還是造型設計,都處處透露著法國人的精緻,將甜品從舌尖的享受升華成視覺味覺的雙重盛宴。還在糾結卡路里是否爆棚時,雙腳已被按捺不住分泌的多巴胺驅動著邁入了甜品店中……

在法國,boulangerie與patisserie中均可尋見法式甜品的蹤影,但boulangerie主營麵包,指麵包店,精益求精的法國人認為,最好的甜品應在專營甜品的patisserie中覓得。

Nicolas Vollmer @ Flickr

一人覓食雖自由,但兩人共享才能品嘗更多的美味。抱著這樣的想法,作為在里爾已駐足七月的「東道主」,向剛到里爾的Christy拋出了橄欖枝。兩人一拍即合,隨即開拓了這場以甜品為名的里爾探索之旅。這場探索之旅不僅發掘了法式甜品的美味,更是發掘了同伴的所思所想,處處帶給我驚喜。

Andy Walker @ Flickr

必須涉足的是里爾久負盛名的Meert,據傳從1761年營業至今,從門面繁複的雕花和店堂里滿是斑駁的鏡子便可感到深深的歷史感,彷彿百年前穿著緊身衣和裙撐的女士從身旁走過,輕撩裙擺,在那面大鏡子前坐下,打量自己後對著侍者點單……

Jean-Franc?ois Gornet @ Flickr

置身店堂中,品嘗著也許百年配方依舊的華夫餅(gauffre),彷彿味蕾的享受從未變過。這也許便是美食的魅力,物是人非,時過境遷,唯有獨特的珍饈,才經得起時光的磨礪,依舊在舌尖上雀躍。

crosby_cj @ Flickr

無意間與Christy談及歷史,也許是偏見作祟,我從內心感到詫異,外表是一個典型西海岸出生的ABC,健康的小麥色皮膚,笑起來藏不住的潔白牙齒,偶爾用帶有台灣口音的普通話柔柔地說起自己的父母——卻對歷史情有獨鍾,偏愛南北戰爭和林肯,談起讀過的書時滔滔不絕,從年少偏愛的小說到如今的歷史傳記。

不由想起遐借我的《西班牙旅行筆記》,其中將歷史巧妙地融入了作者的足跡中,使得我在踏足西班牙時,看到的不僅是那美輪美奐的天主教堂和清真寺的融合共存,還有背後「城頭變幻大王旗」西哥特人摩爾人基督徒的權力更迭及西班牙內戰的慘烈……那些建築不再只是手機里的內存,更有了緬懷唏噓驚嘆敬佩的思緒。

與Christy分享歷史帶給旅行的魅力後,便聊起阿蘭德波頓的《旅行的藝術》,一起與作者產生共鳴,旅行不應只是拍下照片好發朋友圈,而是一同感受此時此刻此情此景,享受當下的視覺聽覺味覺或嗅覺體驗。

Yuichi Sakuraba@ Flickr

談論間,心儀的甜品從菜單的文字敘述幻化成精緻造型,挑選的茶也配著巧克力一起送至桌前。在點單時,發現許多的茶品均以中國茶作為底味,卻佐以不同的香辛料,與我們欣賞的純粹茶香截然不同,的確透出一種法式的中國風。想起在楓丹白露看到的中國館,當年掠奪的青花瓷瓶卻配上了燭台,與滿是玉器古玩卻擺列無序的紅木櫥櫃,一起擠在狹隘的空間里,在繁複花紋壁紙的襯托下,令我五味雜陳,頗為心酸。

我們也何嘗不是如此呢,傢具城裡宣揚的歐式家居被洛可可風格充斥著,而我所見的法國人的傢具卻是線條流暢,被時光打磨得光澤圓潤。我們對各自文化的理解常常充滿了誤解,帶著我們自己的審美,自己的文化烙印……而我更想接近原汁原味,了解另一種真實的文化。

Oria Brune@ Flickr

由於我們鍾愛水果類不甜膩的甜點,於是點了草莓奶油酥皮(religieuse)和lou lou rose。Meert的religieuse將一大一小兩個酥皮球改為了一個大酥皮球和一個馬卡龍,代表修女的身與頭部;lou lou rose則是將馬卡龍的夾心層配以覆盆子、荔枝、玫瑰醬及鮮奶油。

Christy開始運用專業知識給我解構甜點的造型精妙之處,情不自禁地掏出隨身速寫本臨摹起甜點的造型,給我講述前一天她畫速寫的模特——一個拿著滑板看著手機似乎在等同伴出現的法國小哥。還有她曾經做過的平面設計,表達的想法以及當時的靈感來源。我則翻出在旅遊時臨摹的建築速寫,跟她描繪著當時的情景!

deirdren @ Flickr

思緒拉回甜品上,甜點果然不負眾望,口感豐富,雖略有些對酥皮的酥脆度失望,但被鮮奶油中的香草籽治癒了;馬卡龍,作為「少女的酥胸」,粉色的薄脆外殼與內陷的綿密,正覺糖粉甜膩時,覆盆子的酸甜力挽狂瀾,正回味時,荔枝、玫瑰的香氣就已蕩漾開來……需要一口清茶喚醒淪陷的味蕾,再配上焦糖巧克力,瞬間被拉入了可可的海洋。

douceurs d'etre @ Flickr

一抬眼,發現Christy並沒有品嘗她的巧克力,於是了解到她兒時不得不喝巧克力味蛋白粉來長身體的不悅經歷——她並不喜歡巧克力。在我享受過這份巧克力後,表示此巧克力非彼巧克力也,尤其在里爾,離巧克力之國——比利時如此之近,自然需嘗試一下。她將信將疑,品嘗過後表示儘管不會馬上轉變對巧克力的看法,但這塊巧克力並不糟糕。便說起她到法國後的一次嘗試——第一次喝酒,果味啤酒,畢竟她還沒到21歲,但在除美國外的世界各地都可以喝酒了……看著她講著第一次喝酒的新鮮表情,聊到逢年過節長輩們喝酒時,總讓小輩們拿著筷子嘬一口的童年經歷,無論在中國還是在美國,竟毫無差別,不禁莞爾。

探索之旅的結局是在不同店家的甜點中徘徊,但甜點終究是甜點,適量即可,過量只能捧腹表示沒有食慾吃主餐了,不吃主餐卻總覺得一天不完整……曾經問法國同事,為何法國甜食如此美味,但糖尿病發病率卻低於中國?答曰:適量即可。

甜點,小食怡情,大快朵頤則有些傷身,只是個引子,一個契機,比甜點更重要的是,享受與之一起分享的那時那情那景,改變曾有的偏見,探討共有的興趣,萌發新的靈感!與君共勉。

Lemon

不會救死扶傷的靈魂畫手不是手摘星辰眸顧乾坤的好廚子

當我們在品嘗法式甜品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mp.weixin.qq.com圖標

本文原創,如想轉載,請獲取授權。如擅自盜用,將嚴厲問責!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旅人說

公眾號ID:travelwonderland


推薦閱讀:

名畫實景、繁花小鎮、醇香酒庄……南法之美,盡在想像之外
全球首次大規模男性裸體展 法國美術展突破禁忌
舌尖上的法國
歐洲巡迴講座見聞小記(八)

TAG:美食 | 甜品 | 法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