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啟蒙絕對不能用中文輔助嗎?

英語啟蒙絕對不能用中文輔助嗎?

來自專欄妙面爸英語6 人贊了文章

前段時間,一位家長和妙面爸微信交流,對一本親子英語學習著作上一位媽媽英語啟蒙的做法提出強烈質疑。她說:

妙面爸,你對***媽媽應該比較熟悉吧,她給孩子講九洲出版社的《原版英文故事》。那時候,她孩子才五歲左右,沒有認字,耳詞量200左右,不能聽懂英文小故事,也不能自己看懂,而且九洲出版的這個故事集里沒有圖畫書。她是自己再另外買繪本幫助他理解,還是一遍全中文,一遍全英文,讓他自覺匹配上含義去理解的?我覺得五歲的孩子,如果沒有藉助圖畫書來聽全英音頻,不輔助圖畫,肯定是很難讓他理解的呀?

書里說一開始這個媽媽讓五歲的孩子裸聽,聽十幾遍了之後,大人就給孩子一句句用中文講解意思,孩子還一句句跟讀,然後孩子還聽得很入迷。我真是服了,哪有這種學習規律的。正常的小孩都肯定是聽得不耐煩的。一開始讓他裸聽一點都不懂的英文,絕對會失去興趣,我覺得***媽媽很誤導別人。

如果讓妙面爸您的女兒妙妙在剛開始英語起步的時候,讓她裸聽試試,肯定不感興趣。我相信她描述的是真實的,但她並沒有把重要的描述出來,而是把結果告訴了讀者。而且我覺得,中文用多了,像她一樣一句句用中文解釋,到後來孩子都培養出碰到英文就想要翻譯成中文先嘍。起步的時候,其實就是要慢慢的從圖畫多的開始做,那樣情景對應,根本就不需要中文去解釋了,看圖孩子就知道意思了。廖彩杏吳敏蘭這些專家都是這麼做的,只有汪培婷說要用中文解釋。

這位媽媽說最多的也只是講一兩遍中文,明白大概意思了就完全靠他自己聽了。剛起步的孩子,對一篇300單詞的英文小故事,最多只聽一兩遍中文就可以完全進入聽英語,那這樣的孩子已經達到母語程度,不能說只是剛起步這個級別。這樣得效果成人都不可能做到。如果給普通的孩子講解一兩遍中文,就完全靠他自己聽,那隻能把單詞量限定在50以內的,而且有很多重複的單詞這樣得一個小故事。普通的孩子,肯定每一次聽這樣的小故事,都要有家長配合中文講解,一兩次肯定不夠,而是30幾次才能夠差不多用中文將語音和語義配對。

我是這樣回答的:

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他人的經驗我們可以借鑒,不能照搬。我相信這位媽媽啟蒙描述的真實性。她描述的是她個人的具體經驗,而不一定是適合你我的共性規律。所以你說她在描述一個規律,我不太認同。從大量案例中歸納得出的共性,才能稱為規律。

對於孩子啟蒙的方式,要自己尋找孩子本身的喜好和特點。比如孩子願意盲聽,就多聽,孩子喜歡看圖,就多看圖。這個過程中使用各種方法將語音和語義配對,配對時既可以用圖畫和動作幫助理解,也可以用中文幫助理解。而跟讀是讓聽力精細化,讓發聲器官參與和得到訓練。有的孩子只聽一次中文解釋就對複雜的故事情節了熟於心,是絕對可能的事情,不能依據自己的少量觀察去否定現實中豐富多變的具體情況。

上述案例中的入迷,我理解是孩子理解了基本情節後的入迷,而非盲聽基本不懂時的入迷。除非是帶有圖畫的繪本、視聽豐富的動畫或者韻律優美的歌曲,學習者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嬰兒和部分幼童除外),都難以對完全不理解的純語音產生持續深刻的興趣,更難以入迷。因此,要想盡一切方法,在不違背基本語言規律的前提下,幫助孩子理解。而在啟蒙初期,合理地使用中文輔助,也並不會讓孩子以後碰到英文就想要翻譯成中文。這是起步而已,以後多聽純英文即可,沒有這麼恐懼的。中國家長有中文潔癖,其實大可不必。

一些前輩,強調家庭英語啟蒙切記不要讓中文介入,說是破壞孩子的英文思維。如果做不到用英語解釋英語,他們就希望每個單詞配一個圖片。

其實搜集圖片來解釋所有英語,不僅太耗家長時間,而且只有名詞才能用圖片,動詞、形容詞、副詞和介詞片語都難以用圖片幫助理解。總的說來,這類強調純英語思維潔癖前輩的建議雖然初衷很好,但大部分情況太過分,從而顯得十分不現實,有時擔心根本是多餘的。

在我們有大量的英語輸入做基礎,這點中文輔助算什麼?利用母語幫助理解是為了便於操作。精通20國語言的Steve kaufnann也是用母語迅速幫助自己學習各門外語。如果僅僅靠這樣母語學習外語,當然會影響自己的學習效果;但利用母語只是在初期一個方便理解的工具,便於以後大量的純外語的輸入中能夠促進外語辭彙的積累。對於一個很小的孩子,你不用中文意思來解釋,難道全部用圖片嗎?能準備這麼多圖片嗎?光用圖片能說得清楚嗎?

我們已經有一天幾小時的輸入量,只用一小部分時間用中文來幫助理解,這個中文和英文的輸入比例下為1:20甚至更大,根本不需要考慮它的後遺症。就類似滾滾長江里丟一包鹽,早就不見蹤影了,你還怕長江水變成鹹水?各位就放心吧!

妙妙以前學英語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啟蒙初期前幾個月看動畫片,我都是用中文一句句翻譯給她,因為她吵著說想明白意思。幾個月後,她就進入狀態,不需要我翻譯,完全她自己看了。我從來沒有感到這幾個月中大量使用中文翻譯孩子理解,對她造成什麼不可矯正的「後遺症」。

所以,這些問題可能實際上是一些只有英語過關的,根本沒看過全世界通行的學習模式甚至英語都沒過關的的人所妄想出來的東西。那種有英文潔癖的人為什麼不把一天24小時的語音輸入全部變成英文呢?就算是廖彩杏吳敏蘭這些專家說的也不一定是金科玉律。她們英語啟蒙再厲害,能有精通十幾國語言的這些大家厲害?

這位家長又提出:

徐老師書上說:家長在引導兒童聽英語故事時,要幫助他們第一遍就大體能「聽懂」,又說故事情節不可令兒童預先熟悉, 故事中的單詞或短語或句式可以預先讓孩子知道。這樣說不是很矛盾嗎?

對此妙面爸的看法如下:

徐老師以及任何人只是研究者,不是定律者。而且我們不能用機械主義思想對待任何人的提法。可行性、效率性和規律性之間,只能是求實踐最優,而不可能達到理論最優。一個孩子聽說過哈利波特具體情節,對這個故事很有興趣,這是興趣最優;對於培養聽力能力特別是猜測能力來說,事先熟悉了情節,不一定是語言學習的理論最優。但是學習語言沒有興趣可行嗎?不行,因此只能在興趣和學習效果中求均衡,而且要注意,保持濃厚的興趣才決定最終的學習效果。所以機械理解和運用所謂理論,是害人不淺的。

回到用漢語幫助理解英語這個問題。如果父母是英語極佳,當然不用漢語解釋英語,這是理論最優。但幾個父母英語好到可以不用漢語?又有幾個家長能將每句英語找圖片幫助理解?因此,用最少的漢語幫助理解和激發興趣,這才是現實最優。如果要求普通家長完全不用漢語,就使得實踐與理論發生巨大衝突。結果是,既不是理論最優,在實踐上也很荒謬。因此,首先要考慮家長做不到得到,然後再考慮在做到的基礎上什麼方法效果最好。看書,千萬不能教條主義和生搬硬套。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妙面爸。我是每早5點起床、每10天讀完一本200頁英語原版書,當過10年警察、30歲聾啞英語逆襲成為現場翻譯的妙面爸。兩娃爸比,女兒叫妙妙,兒子叫面面。歡迎大家加我個人微信:miaomianba01,一起成為英語達人!想加個人微信(提前爆料必殺技),儘快動手,滿人停加。如果覺得本文對您有所幫助和啟發,請轉發在朋友圈和轉給其他需要的人,謝謝您對妙面爸寫作的大力支持!


推薦閱讀:

「清明節」英語叫什麼?
[第304次聽寫]咦!主從句時態不一致了是什麼情況!?
讀英語視聽有感
孩子應該怎麼學英語
Conjunctions

TAG:英語學習 | 英語 | 英語口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