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班該怎麼選?沒想清楚這三個因素前,別急著給孩子報班

興趣班該怎麼選?沒想清楚這三個因素前,別急著給孩子報班

33 人贊了文章

之前寫文和大家聊了如何選擇早教機構,收到好幾個留言讓我也分享下興趣班的話題,其實我家兩個孩子,一個3歲多,一個5歲,也才剛剛上興趣班,談不上經驗多豐厚。

不過,這半年多來,我也把孩子們的興趣班排上了日程,和家人一起討論過好幾次,3~6歲的年齡段,怎麼給孩子選擇興趣班?

所以今天想和大家聊的,是我自己在興趣班選擇上,仔細思量後沉澱的想法,以及我們家庭反覆討論的一些問題。

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我認為是在選擇興趣班前,需要全家人(包括孩子)明確和考慮清楚的,也反映了我們對學齡前孩子啟蒙學習的價值觀。

我的觀點不一定合適全部家庭,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特別是和我一樣正經歷著興趣班選擇的家庭,大家的留言會給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更多啟發。

考慮因素1:興趣體驗,還是專項能力?

我個人的態度是:在早期的興趣選擇方向,孩子依賴父母的熏陶來做判斷,但是長遠來看,孩子需要理解「興趣班」的核心價值,在於自己對專項能力的提升渴望,而不僅僅只是和此前早教遊戲一樣,僅供「興趣啟蒙」。

往往第一個興趣班,父母的意向是佔主導地位的。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上興趣班」並沒有什麼概念。

很多時候你會發現,帶孩子去體驗各種興趣班,他們都表現得很開心,但如果真的去做,又不一定知道什麼叫「堅持」,分分鐘告訴你,「媽媽,不好玩,我不想去上了」……

在我看來,這是因為一家人在做興趣班選擇時,忽略了前期的定位。我們只看到了「數量」,希望孩子「全線開花」。

前段時間上了一個教育節目討論興趣班的話題,70%以上的小朋友每周要上的興趣班超過了8個…

我當時和家人討論得很多的話題就是,給兩個孩子報的興趣班,是體驗為導向,還是能力提升為目的?

如果是興趣體驗為導向,那麼它可能更看重「廣度」,比如選擇多門興趣班,孩子可以自由按照一定的節奏來上,因為更看重孩子的興趣啟蒙,在輕鬆的氣氛中點亮孩子的愛好;

如果是專項能力提升,那麼會更希望它是「深度」,數量可以只有一兩門,但是需要花時間預習、陪學、課後複習,跟著教學進度,讓孩子有專業浸泡。

而最累的興趣班,就是孩子周一到周日都排滿了日程表,以「興趣啟蒙」的想法讓孩子入了坑,結果每一個都希望孩子有專項技能的提升。這種「全才」的培養的想法和前期的模糊定位,讓很多家庭硬是把興趣班,變成了「滅趣班」

最後錢交了,孩子又不願意去學,親子關係也搞砸,不是得不償失嗎?

我們最後決定給孩子的興趣班以專項能力為主,最起碼第一項興趣班,得是這個方向。所以我評估孩子第一個興趣班的標準,主要原因在於他們是否準備足夠

我家哥哥Joshua的第一個興趣班,是學琴。如果按照目前的報班熱度,我家孩子算是很遲了,5歲才有第一個興趣班(捂臉)。而這個選擇,70%是我的慫恿,30%是孩子的好奇。

選擇琴,並不是因為我自己多希望培養琴童,而是我評估 Joshua 的氣質和性格特點,是合適「練琴」的。

Joshua 學習思維意識很強,屬於自驅型孩子,並且專註力極好,這些特質能讓他在學琴這種專業度極高的過程中,發揮出堅持度,所以也加強了我對給哥哥報琴的信心。

這三個月來,他每周上兩次課,每天在家裡練習15~30分鐘,大多數的練習都有我們一家人的「持續陪伴」。

比如:

吃完飯後,孩子在玩玩具,奶奶就會走到鋼琴那裡,開心地彈一曲「秋日的私語」,哥哥聽到這個曲子,大部分時間都會過去一起練琴。

或者是我這個基礎差的人,拿著琴譜去請教哥哥,「我好想學琴,你教我吧」,只要是他學過的曲子,他會很開心,一般也不會拒絕我,然後我們就真的像是兩個同學,一起好好上學,四手連彈著來練習。

提升孩子的專項能力,家庭的熏陶很重要,他們非常需要時間的沉澱,沒有時間、毅力的保證,孩子很難在專項上有更高的造詣,但是我們到底是「推著」孩子跑,還是「陪著」孩子走,才是每個家庭都需要去思考的事情。

所有的選擇都是有得有失,在最初選擇興趣班時,我知道我更看重的,不是孩子要選擇多少門,而是他們能否在這個過程中,掌握足夠積極和自主的學習能力。

找到一個能夠讓孩子全情投入、並且激發他潛能的切口吧,讓孩子明白,原來經過專業的浸染,學習是有魅力並且擁有力量的。

考慮因素2:提升長處,還是補充弱點?

我個人的態度是:如果興趣班只能選擇兩門,那補長處和補弱點各有一門,但是考量標準不是孩子競爭能力的PK,而在於課程的形式是否合適孩子的先天氣質。

因為硬塞給孩子不合適的東西,並無法達到我們最初希望孩子上興趣班的目的。

我在很多課程里提到過「匹配度」,你們還有印象嗎?簡單來說,我們給孩子的成長環境,支持和幫助,如果恰好適合孩子本身的氣質,讓孩子的氣質揚長補短,並且發揮出自己的獨特特點,就稱之為「良好匹配」(Goodness-of-fitModel),反之就是「不良匹配」(Lack-of-fit Model)。

如果興趣班的選擇是不良匹配的,孩子無法適應父母和老師的教養方式,內在出現了抗拒和衝突,就讓我們好的初衷蒙上了灰色。

比如:

一個孩子個性本身好靜謹慎,愛思考愛獨處,但父母卻硬是把孩子推到舞台聚光燈下,去「鍛煉勇氣」,可想而知,那種興趣班本身就是一枚「地雷」。

興趣班的選擇,前提是我們能夠看到孩子。

選擇興趣班時,從提升孩子的優勢考慮,自然是有正向效益的;但如果想補充孩子的弱勢,一定要順勢而為。

朋友們都知道,我家兩個娃,性格完全不一樣。哥哥專註力好、學習主動性強,弟弟風風火火、行動力高,愛冒險。我身邊的人看我給哥哥報了鋼琴興趣班,也會問我,那弟弟5歲的時候,是否也會給他報鋼琴班呢?

我是搖頭的。雖然學鋼琴已經成為一個主流的興趣班選項,但實際上學琴對孩子的意志力、雙手協調能力、抗干擾能力要求都很高。

在不確定Eric是否具備學琴的那種面對枯燥、重複也願意花時間堅持的專註力之前,我沒有資格來替 Eric 做這個決定。

提升孩子的專註力,不會只能通過「學琴」來獲得。像 Eric 特別愛運動,我就會選擇契合 Eric 性格愛好的體適能、體操和戶外運動方向的興趣班,裡面會涉及到團體配合,單項的身體肌肉平衡運動,都能夠幫助 Eric 感受力量、秩序、平衡、協調和團隊協作,這些也是培養孩子專註力的土壤啊。

一個天性好動的孩子,可以先藉助低門檻的身體力量練習,逐漸掌握對身體肌肉平衡感的判斷,最終進入高層級的專註力練習,不是更輕鬆有效的方式嗎?

興趣班選擇太多,我們是否願意去放下一些傳統的「特長」和「興趣」的標杆,去真正看到孩子合適、喜愛,並且互補的那份愛好是最重要的。

在孩子上興趣班這件事情,我們的角色是「配合和支援」,而不是「掌控和主導」。

只有牢記這一點,我們才會更具備選擇過程中的全局觀,才能避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不然小時候幫孩子選興趣班,長大後給孩子挑專業,硬是把孩子的人生變成了一個養成遊戲,我想這不是我們想要的。

考慮因素3:做加法,還是做減法?

我個人的態度是:我認為學齡前的興趣班更重要的是在於如何做減法,當感覺孩子能夠「自控」一個興趣班之後,再循序漸進地鼓勵和引導孩子做自己「興趣班」的加減法。

我很看重孩子的學習自主性和內驅力的培養,因為我自己就在這樣的氛圍中長大,所以在我的成長過程中,踩過很多坑,有過為難和迷茫,但是我從不放棄去找突破口和解決方法,因為我看重的是在這個過程中,獲得的沉澱、經驗和思考。

我也希望孩子明白,不管面對什麼選擇,人生沒有失敗這回事,一切的嘗試都有其成長的機會。

「贏在起跑線」這個口號背後的含義,更多的是我們是否願意藉助任何的機會,讓孩子習得屬於他自身該有的成長力量,這份力量是他面對人生的源源不斷的動力,而不是我們被動賦予的結果。

所以三個月前,我在給哥哥報了一個鋼琴興趣班後,就開始和孩子們一起去討論分析不同主題的興趣班了。比如,不同的主題的興趣班都可以學習到什麼,可能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自己更偏向學什麼?

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更多的是我和孩子的頭腦風暴,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自己也會感受到自己內心的期待。再比如下面這幾個核心問題的討論:

? 自己是否感興趣?

? 覺得自己是否能堅持上課?

? 你能堅持多久?是否有想過給自己一個最短堅持期?

? 中途你要是不想學的話,怎麼處理才好?

我們會一起篩掉時間不合適的,和現階段孩子能力不匹配的,不喜歡的互動方式的、試聽課體驗不理想的、距離太遠接送不過來的。

然後再報名試聽課,看看聽孩子們的反饋,評估他們自己的時間表和狀態,在和老師溝通整個教學方式和目標的時候,孩子也在旁邊,確定這個「強度」是否是自己願意接受的。

這樣子「磨合」了三個月,我家孩子們目前的興趣班數量是:5歲的哥哥兩個,分別是鋼琴和英語,3歲的弟弟一個,只有英語。

8月份之後,和孩子約定了去體驗一些體育類的興趣班,比如足球、籃球、高爾夫球、橄欖球等,因為他們自己迫切希望可以有更多的團體項目,之前弟弟還沒滿3歲,體力還跟不上,哥哥也一直在「等」弟弟長大。

我不確定接下來孩子的日程表是如何安排,因為就目前的鋼琴和英語來說,他們的學習節奏是不低的,哥哥鋼琴每周兩次,每次一小時,英語兩個孩子每周各三次,每次半小時。

接下來肯定還會繼續調整,但關鍵在於,這些節奏和頻率,是我家兩個孩子知道、並且主動選擇的。不管是增加頻率降低數量,還是增加數量降低頻率,這些孩子都要明白才行。

哥哥在地上拼寫單詞

我覺得選擇興趣班,某種程度上也是我們是否願意相信,把主導權給孩子之後,孩子會自發地去尋找屬於自己的興趣和步調。

我當然也會在這個過程中發表意見,提出顧慮,和全家人一起商量,但無論做什麼選擇之前,我們都可以把問題變成開放的空白答卷,讓這份答卷的填寫過程,孩子也能參與其中。

我相信,讓興趣班真正發亮的,是孩子那份自由而熱愛的內心,而我最大的作用,就是幫助孩子理解,什麼是選擇的主控權,什麼是堅持的恆毅力。

只有始終鼓勵孩子做自己,引導孩子如何做好自己,孩子才能獲得了解自己的機會,最終懂得什麼是合適自己的選擇,敢於把自己的夢想分享出來,也能習得堅持的力量。


如果說選擇早教機構,我認為自己的做法偏「佛系」,那麼選擇興趣班,我的方向感是很明確的。

在我看來,興趣班是學齡前孩子接觸「學習」的一個契機,在很多專業方面,父母的確無法替代老師的角色。孩子最初的興趣啟發,可能是因為好奇,但是如果想讓興趣真正成為能力,需要孩子具備目標感和恆毅力。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競爭趨勢是無法避免的,但並不意味著我們要焦慮不堪地嚴陣以待,無論是早教機構還是興趣班,都是孩子學習和試錯的契機。

我希望孩子可以在這些「項目」中掌握更核心的成長能力。我所有的引導,都是讓孩子藉此機會,做自己,並且願意去為自己的承諾,去思考和調整。

哪有不搖擺的人生,哪有不犯錯的選擇,誰說起跑線就一定決定終點線?目標感,需要是自己由內而生的才有意義;而恆毅力,最早期的時候更需要全家人集體的合力,孩子才能真正有內而外地萌發自己的堅持。

我相信,每個人的興趣,都是慢慢篩選、堅持下來的過程,而當孩子終於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物,並堅持下去,那也會成為是他們人生最核心的、最美好的體驗。

—— END ——

作者萌芽,學齡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啟萌】創始人,全球婚姻療法和情緒訓練權威機構約翰戈爾曼的首位中國實習治療師。 公眾號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專註於早教啟蒙和親子溝通,是百萬媽媽信賴的育兒號。關注萌芽研究所BUD,你可以回復關鍵詞?

—「資源」,送10000G國內外前沿的育兒資源包;

—「教養」,送系列孩子成長中最常見的教養問題,附帶解決方法;

—「早教」,學習每個媽媽都應該知道的早教避雷重點和各國早教育兒理念。

推薦閱讀:

對另一半失去了原有的興趣時該怎麼辦?
如何讓女友對你長期保持興趣
男人興趣再高, 這四塊地別去耕, 碰了就倒霉!
收藏應從興趣出發
對你有這6個表現的女人,說明對你不感興趣

TAG:興趣 | 兒童教育 | 幼兒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