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篇】清史稿·努爾哈齊之圖窮匕見

【清朝篇】清史稿·努爾哈齊之圖窮匕見

來自專欄華夏歷史人物誌8 人贊了文章

甲寅夏四月,努爾哈齊的第八子皇太極娶蒙古科爾沁部莽古思的女兒。明朝派使者前來,使者自稱為都督。努爾哈齊對其說:「我認識你,你只不過是遼陽的無賴蕭子玉而已,我並非不能殺你,只是殺你會讓明朝蒙羞,你去告訴你的巡撫,不要再來耍小心思了。」這個事情比較難理解,到底是明朝讓蕭子玉假扮都督,還是蕭子玉自作主張稱自己為都督,不得而知。個人覺得前一種可能性比較大一點,應該是明朝官員認為明朝和女真關係比較緊張,但是女真首領兒子結婚,從禮節上來說,又不好不去,去的人還必須級別對等才行,但是去了又怕回不來,所以,想出了冒名頂替的方法。貪生怕死是人之常情,但是因個人安危而棄國家不顧,就比較沒有廉恥了。同時,蕭子玉個人應該是不敢假冒明朝都督的,對其個人而言是百害而無一利的。因此,應該是明朝官員有意為之。

冬十一月,努爾哈齊派人在渥集部徵兵,招募得到千人。此次徵兵,應該是為與明朝開戰做準備,此時已經開始磨刀了。。

乙卯夏四月,明總兵張承胤派人來求地,努爾哈齊拒絕了,並命令各佐領屯田積累糧食。張承胤為什麼要跑來要地,清史稿並無明確記載,個人覺得很難理解。雖然此前雙方是有君臣關係的,但此時關係已經明顯開始緊張,且從努爾哈齊此前的表現來看,努爾哈齊並不是買明朝帳的人,張承胤也不是傻子,為何還敢來求地?事實也證明了努爾哈齊不會搭理張承胤,反而給了努爾哈齊口實,真是得不償失。

秋閏八月,努爾哈齊長子褚英去世。之前,努爾哈齊曾準備授政於褚英,但是褚英為人比較暴虐,沒有什麼群眾基礎,大家都不擁戴褚英,於是努爾哈齊打消了這個念頭。但是褚英對此事耿耿於懷,做了一些封建迷信的事情,結果被人告發了,於是畏罪自殺了。

冬十月,努爾哈齊又在渥集部徵兵萬人。厲兵秣馬,馬上就要磨刀霍霍向豬羊了。

同年,努爾哈齊建八旗制度,最初是設黃、紅、白、黑四旗,後來又增四個鑲旗,並且改黑旗為藍旗,也就是後來的黃、紅、白、藍、鑲黃、鑲紅、鑲白、鑲藍。並設置五個理政大臣,十個副手。於是跑來歸順的人越來越多,疆域也越來越廣,諸貝勒大臣開始勸諫努爾哈齊登基為帝。

按照一般流程,大臣勸諫之後,被勸諫的人要表示謙虛,說自己能力不夠,德行不足以服人云雲。然後大臣繼續勸諫,如此反覆三次之後,被勸諫者才會「免為其難」的同意,凡是漢朝以後的禪位,基本上都是這麼一個模式,無非是掩人耳目,掩耳盜鈴罷了。努爾哈齊也不能免俗,按照上述流程走一遍之後,在天命元年丙辰春正月壬申朔,努爾哈齊即位,建元天命,定國號為金。諸貝勒大臣上尊號為覆育列國英明皇帝。命次子代善為大貝勒,弟弟的兒子阿敏為二貝勒,五子莽古爾泰為三貝勒,八子皇太極為四貝勒。命額亦都、費英東、何和里、扈爾漢、安費揚古為五大臣,共同處理國政。

秋七月,禁止五大臣私自斷案。命扈爾漢、安費揚古伐東海薩哈連部,取三十六寨。

八月,渡黑龍江,江冰已合,取十一寨。

二年丁巳春正月,蒙古科爾沁貝勒明安來朝拜。

三年戊午二月,努爾哈齊討伐明朝,以七大恨告天,主要還是報殺父之仇。派左四旗攻克東州、馬根單二城。努爾哈齊親自率領右四旗兵奔赴撫順。明撫順游擊李永芳投降,封為總兵官,毀撫順城池。明總兵張承胤等趕來救援,努爾哈齊回軍擊斬承胤等,勝利而歸。

關於此戰,可以說非常之順利,為什麼如此順利,個人覺得李永芳此人問題頗大。就算努爾哈齊軍隊戰鬥力極強,有城池作為倚仗,李永芳百戰之人,不至於速敗,以至於張承胤跑過來送死。況且,這是明朝與努爾哈齊的第一次交鋒,心理上應該不會有劣勢,畢竟李成梁之前對外族的戰鬥經歷還是很耀眼的。李永芳作為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不應該會心有恐懼。之前看過一本書,也是對李永芳頗多懷疑,認為其是內奸的說法亦有。

五月,努爾哈齊再次討伐明朝,攻克撫安等五座城堡,毀城牆,盡取其糧草。

七月,攻入雅鶻關,明將鄒儲賢等戰死。鄒儲賢實力雖不濟,但拚死一戰,也算可歌可泣。

關於這兩次交戰,清史稿記載得比較簡單,應該是小規模作戰,雙方投入兵馬不多,且作戰時間短。

冬十月,東海虎爾哈部部長納哈哈來歸降。

四年己未春正月,討伐葉赫,攻取二十餘寨。明經略楊鎬派使者來商議罷兵一事,努爾哈齊在給楊鎬的回信中拒絕了罷兵。被打成這樣,請和還有何面子可言。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時間節點,從努爾哈齊討伐明朝開始,到楊鎬派使者來商議罷兵,中間隔了接近一年時間。在這麼長的時間裡,明朝的統治者都在做什麼,為何努爾哈齊連番告捷,明朝卻反應如此之慢,具體原因可以去看明史,此處不做贅述,只是提醒大家關注這個問題。

楊鎬率二十萬來討伐,並徵集葉赫、朝鮮之兵,分四路挺進。杜松軍由東路渡渾河出撫順、薩爾滸,劉綎軍由南路入董鄂。可惜,明軍的行蹤被努爾哈齊弄得一清二楚。努爾哈齊對眾人說:「明兵由南來,是想誘我到南邊去。明兵北邊必有重兵,應該先打敗其北邊的軍隊。」於是命諸貝勒先行。努爾哈齊為何有這麼一個判斷,作為軍事小白,將我放在那個環境,我肯定是想不到的。

三月甲申朔,大貝勒代善和眾人討論行軍方向。四貝勒皇太極說:「應該先到界凡,界凡那裡有一萬五千人修城,民夫很多,但士兵很少,恐怕會被明軍侵擾。」額亦都說:「四貝勒所言極是。」於是向界凡行軍。中午的時候,大軍到達太蘭岡,望見明兵,於是分千人援救界凡。界凡的守衛騎兵此前已經趁明師半渡谷口的時候,對明師的尾部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打擊,此時都在吉林崖駐守。杜松留部分軍隊守衛薩爾滸,然後自帶軍隊進攻吉林崖。清軍援軍到後,吉林崖上的清軍也往下攻。此時,努爾哈齊到太蘭考察軍情,命大軍攻薩爾滸,黃昏的時候攻陷了其城堡,晚上又夾攻杜松的軍隊。杜松兵力不支,杜松及其副王宣、趙夢麟等皆戰死。西路軍敗退,清軍向北追到勺琴山,大破西路軍。此時,馬林的軍隊已由東北清河、三岔到達尚間崖。

杜松其勇可嘉,其智可鄙。杜松就其作戰表現來看,還是英勇的,比起李永芳,強的不止千倍百倍。但杜松只有匹夫之勇,一味逞能,將全軍陷入了險境,以至於全軍覆滅。杜松是整個戰爭的一個縮影,無組織,無紀律,從頭到尾都註定要失敗,更像是為了打仗而打仗。

乙酉,代善聞報,派三百騎趕赴尚間崖。馬林將軍隊收縮到戰壕里,在戰壕外擺放火器,以騎兵作為火器的護衛,別將潘宗顏屯守在飛芬山,成犄角之勢。努爾哈齊率四貝勒追擊杜松後隊,全殲其部,聽聞馬林軍隊趕到。努爾哈齊率軍從山上向下攻擊,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等人都衝鋒陷陣,馬林逃跑,副將麻岩戰死,全軍潰敗,逃散。然後進軍飛芬,努爾哈齊率騎兵突然殺入,斬宗顏,西北路軍被打敗,葉赫軍隊逃跑。

馬林還是稍微做了一點戰鬥準備的,只是貪生怕死,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逃之夭夭了。馬林應該是西北路戰場的一個轉折點,也是西北路潰敗的起點。

同時,劉綎南路軍隊在寬甸間道打敗清軍的五百守軍,乘勢深入。努爾哈齊命扈爾漢帶一千兵馬趕去救援,寬甸守將托保帶領剩下的兵馬與扈爾漢匯合。丙戌,努爾哈齊又命阿敏帶二千人繼續增援。努爾哈齊到界凡,殺八隻牛祭帥旗。丁亥,命大貝勒代善、四貝勒皇太極在南邊守衛,遇到劉綎精騎萬餘。四貝勒帶三十騎兵攻克阿布達里岡,代善讓軍隊穿杜松軍隊的衣服,然後混入劉綎的騎兵隊伍里,劉綎騎兵大亂,四貝勒趁機出兵,斬殺劉綎,又敗其後軍。四貝勒乘勝至富察,劉綎監軍道康應乾以火器迎戰,大風起,煙焰返射,反被清軍大破,應乾逃跑,朝鮮兵投降。

劉綎這一路算是表現最好的了,但可惜硬碰硬確實幹不過別人。

四天之內,努爾哈齊破三路明兵。北路李如柏的軍隊,被楊鎬召回,到達虎欄的時候,遇到清軍游騎二十人,清軍登山鳴螺,呼噪逐之,李如柏的軍隊四處逃竄,相互踩踏而死的有千餘人。看起來可笑,但是情有可原,畢竟此時的明軍已經是驚弓之鳥了,稍有風吹草動,都會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以上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薩爾滸之變,關於這段歷史的研究與討論太多了,本人水平有限,不班門弄斧了。此次戰爭影響巨大,基本上把明軍的信心打沒了,也是此後明軍多次戰敗的一次縮影。


推薦閱讀:

【雲帆詩會】202期· 飽蘸春風夢鋪開,明朝定有好將來
為明朝抗金流盡最後一滴血除了漢族,還有蒙古族的他
這個詩人最愛柳樹,寫了一輩子詩全是柳樹的明朝最後一位詩人
真相:明朝海禁以及倭患、汪直和海商 01

TAG:清朝 | 人文 | 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