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論語》1:這是一部草根的《論語》讀書筆記
來自專欄我讀《論語》8 人贊了文章
《論語》作為四書五經之一的儒家經典,非常神奇,其神奇之處在於:
①、這基本上就是一部語錄體,三千年以來,除了孔子之外,再也沒人其他人的語錄能走上神壇並經久不衰;②、只要有個高中生的語文水平,幾乎就可以讀懂這些幾千年之前的語錄,但是所有人面臨的問題都是一樣的:知道卻做不到;
③、自漢代以來,歷朝歷代的士大夫(士:讀書人、知識分子;大夫:身為官吏的讀書人,官員中的知識分子)都在註解《論語》,至今如此,例如近年XX丹藉助CCTV的影響力,談《論語》、注《論語》(不是很認可,不作評價);
④、封建王朝時期,科舉考試《論語》是必考的,通常就是引一則論語,讓考生寫文章;或者是引一則四書五經中的一個觀點,命題作文,作文中想迴避論語是萬無可能的;時至今日,中考、高考,論語也是高概率事件;
⑤、《論語》這個東西,是不是全是孔子的原話,絲毫不重要,重要的是三千年以來,這個東西已經流傳下來了,並且還深刻地影響了我們的三觀,毫不誇張地講,中華文明能傳承下來,《論語》功不可沒;
《我讀<論語>》不是註解論語,跟《我讀<道德經>》一樣,只是一個系列的讀書筆記,手癢卻沒時間寫小說,寫歷史,然後寫一點讀書筆記滿足一下自己對碼字饑渴而已,並同時在網路上分享出去,不誤人子弟即可。
每個寫作人都有著自己不同的立足點和出發點,我寫,是因為我喜歡讀,讀後再寫,能自我完成系統化的梳理,能通過寫讓腦子衰老速度稍微慢一點。此外,通過不停地寫,能滿足一下自娛自樂的文字愛好心情。
【原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孔子的弟子們將這一篇編排為《論語》首章,頗具喜感。
關於這一章,我們可以圈出三個關鍵詞,分別是:「悅」、「樂」、「不慍」。
儒家文化有那麼一條綱領線:情慾。
在慾望方面,儒家很現實地認為,需要正視慾望的存在(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同時又支持節慾(無欲則剛)、寡慾(養心莫善於寡慾)、無欲(存天理去人慾)。
在情方面,儒家是旗幟鮮明地反對寡情、無情、絕情,儒家認為寡情一定不是君子行為,無情和絕情是自絕於天地,是稱不上人的。
在這一儒家綱領線之下,我們再來讀第一章,我們會發現《論語》是在很務實地勸導人們開心一點。
所謂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了某些經典,或者是學了某些技藝,記得經常去實踐一下,這樣會帶來很好的體驗。例如,你學了廚藝,那麼一定要經常拿來實踐一下,那種用一桌子美食照顧所有人胃口的體驗,一定很棒。再如,你學了《唐詩三百首》,能在不經意之間就迸發出「大漠孤煙直」這樣的意境的文字,那種感覺也一定超級棒。
「朋」這個字在三千年之前的意思是同門師兄弟,後來才泛指志同道合的人,再後來才演繹為今天的「朋友」倆字含義。
所以「有朋自遠方來」,從某種角度上可以理解為「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農民詩人余秀華的詩)那種境界,那不僅僅只是高興,而是生命中的一種感動。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可以很初級、很低級地理解為四個字:一笑而過。很多事,很多情理,不是每個人都懂,也犯不上需要每個人都懂,都理解,於是一笑而過吧。
推薦閱讀:
※國學經典《四書五經》之《論語全譯》(上)
※四書五經
※007《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章
※「四書五經」精華100句(附註釋)
※國學和「四書五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