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篇】《兩漢刊誤補遺》原文校正·第三卷第四節·前三年(關於雍齒加入漢軍的時間考證)

【資料篇】《兩漢刊誤補遺》原文校正·第三卷第四節·前三年(關於雍齒加入漢軍的時間考證)

來自專欄華夏歷史人物誌

【原文內容】

表載汁防侯雍齒以趙將前三年為前諸侯仁傑按表以胡亥二年為前元年胡亥三年為前二年至是年九月子嬰即位月表於十月已書漢元年則武安有元年二年而無所謂前三年者意齒侯狀所云亦當時伐閱本語謂本王漢以前十月至十二月為前三年耳月表於十月書漢元年自是史家追書


【下為重新校正後內容】

表載汁防侯雍齒,以趙將前三年為前諸侯。

仁傑按表以胡亥二年為前元年,胡亥三年為前二年,至是年九月子嬰即位月表於十月已書漢元年,則武安有元年、二年,而無所謂前三年者。

意齒侯狀所云,亦當時伐閱本語,謂本王漢以前十月至十二月為前三年耳,月表於十月書漢元年自是史家追書。


【翻譯】

表載汁防侯雍齒,以趙將前三年為前諸侯。

譯文:《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記載,汁防侯雍齒以趙將的身份在前三年加入到劉邦麾下。

仁傑按表以胡亥二年為前元年,胡亥三年為前二年,至是年九月子嬰即位月表於十月已書漢元年,則武安有元年、二年,而無所謂前三年者。

譯文:吳仁傑按照表中的記載,以秦二世二年為前元年,秦二世三年為前二年,則第三年秦國覆滅項羽分封后,即為漢元年。所以有武安侯元年、武安侯二年,但是卻沒有武安侯三年。

意齒侯狀所云,亦當時伐閱本語,謂本王漢以前十月至十二月為前三年耳,月表於十月書漢元年自是史家追書。

譯文:猜測史書中之所以在這裡記載雍齒,就是為了區別雍齒的記載,即該年十月到十二月期間本來應該是前三年,而史書中標註的漢元年應該是史家追加的。


【注釋】

上文所考證內容,主要是為了解釋雍齒記載中出現的「前三年」問題。

因為按照之前吳仁傑的考證,前元年就是秦二世二年,前二年便是秦二世三年,而緊跟其後就是漢元年了。所以,雍齒這裡出現的前三年,就和史書中的記載有衝突了。

所以,吳仁傑針對這個問題,便提出了這是史家追加的原因。

應該說,吳仁傑這樣想是有依據的,因為按照《秦楚際月表》中的記載,實際上的漢元年應該是從十二月開始的:

九月:子嬰為王。

十月:項羽將諸侯兵四十餘萬,行略地,西至於河南。

十一月:羽詐坑殺秦降卒二十萬人於新安。

十二月:至關中,誅秦王子嬰,屠燒咸陽。分天下,立諸侯。

一月:義帝元年。

如上,按照秦漢時期的曆法記載,十月為歲首,那麼子嬰在九月登基為王,十月就應該是子嬰元年了,或是秦三世元年,但又因為子嬰是王而不是皇帝,所以就是秦王子嬰元年。

由此,一直到十二月項羽正式分封天下諸侯開始,到下一個月才是真正的義帝元年開始,也就是漢元年開始。

而又因為史家記錄時要按照當時的曆法,所以便把漢元年擴展到了從十月開始。

所以說,雍齒以趙將加入漢軍的時間,就在子嬰元年十月到十二月這期間。如此,史家記錄雍齒時就無法再按照漢元年的記錄了,畢竟雍齒加入的時間確實是在劉邦還不是漢王的時候,也就是那時還是武安侯三年。可因為不久後劉邦就成漢王了,所以自然也就沒有了所謂的武安侯三年, 而是漢王元年。

由此,史家正是為了區分這一點,所以才特意在雍齒那裡強調了「前三年」的時間點。


下為《兩漢刊誤補遺》原文第三卷第四節《前三年》的影印版:


推薦閱讀:

目前國內最好的城塞攻防電影!關於《墨攻》與墨家的那些事
鮮為人知——鬼谷子最厲害的地方
上古秘聞—我所知道的巫道仙(4)
美文美圖(周延鋒):品讀動人的故事,用淚水洗凈靈魂
讀書——教書——寫書,我的成長之路

TAG:考證 | 人文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