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學》複習知識點
5 人贊了文章
《生理學》複習知識點,下載戳鏈接
公眾號:大學資源庫
-----------------------------------------------
第二部分 生理學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生命的基本特徵
1、興奮性:是指可興奮的組織細胞對刺激產生興奮(即產生動作電位)的能力或特性
2、刺激:能引起機體或細胞發生反應的外環境的變化稱為刺激
3、反應:機體或組織受到刺激後所出現的理化過程和生理功能的變化,稱為反應
4、反應形式(興奮和抑制):
①興奮是指組織接受刺激後,活動的產生或加強
②抑制是指組織接受到刺激後,活動的停止或減弱
5、閾值:能引起組織產生興奮的所需最小刺激強度,稱為閾值
6、閾值越高,興奮性越低,反之亦然
第二節 體液與環境
1、細胞外液是細胞直接生活的體內環境,稱之為內環境
2、保持內環境的理化因素和各種物質濃度的相對穩定狀態,稱為穩態
3、穩態能保證機體細胞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是機體賴以生存的條件
第三節 機體功能活動的調節
1、指通過神經系統的活動對機體生理功能的調節,它是機體調節的最主要方式
2、在中樞神經系統的參與下,機體對刺激所作的規律性反應
3、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稱反射弧
4、機體活動調節的方式:①神經調節②體液調節③自身調節
5、反饋:受調節部分(即受控部分)反過來對調節部分(即控制部分)的影響,稱為反
饋
6、負反饋:受調節部分的活動反過來使調節部分的原發作用向相反的方向發展,稱負反
饋
7、正反饋:受調節部分的活動反過來使調節部分的原發作用得到促進或加強的過程,稱
為正反饋
第二章 細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節 細胞膜的基本功能
1、主動轉運:①物質的轉運是逆濃度差或電位差進行②轉運物質的過程細胞要消耗能量
2、被動轉運:①物質的轉運是順濃度差或電位差進行②轉運物質的過程細胞不要消耗能
量
第二節 細胞的生物電現象
1、細胞在安靜狀態(未受刺激)時存在於細胞膜內外兩側的電位差,稱為靜息電位。電
位值-70~-90MV
2、細胞在安靜狀態下,膜兩側存在的內負外正的狀態,稱為極化狀態
3、以靜息電位為準,若膜內電位向負值增大方向變化,稱超極化
4、若膜內電位向負值減小方向變化(即膜內電位升高),稱為去極化或除極
5、當可興奮細胞受到刺激時,在靜息電位的基礎上,發生一次快速可逆而且可以擴布的
電位變化,稱為動作電位
6、動作電位的產生是細胞興奮的標誌
第三章 血液
第一節 概述
1、正常成人的血液總量占體重的7%~8%
2、血液又稱全血
3、在有防凝劑的分血計玻璃管中,離心沉澱後,血液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淡黃色透明
的液體為血漿,約佔血容積的50%~60%;下層不透明的為血細胞,下層上面尖刀一薄層灰
白色的物質,即白細胞和血小板,下層絕大多數為紅色不透明的紅細胞
4、血細胞佔全血容積的百分比,稱血細胞比容
5、血液的基本功能:①運輸O2、CO2②調節功能③防禦和免疫功能
6、血液中無機鹽和小分子有機物(又統稱晶體物質)所形成的滲透壓,稱血漿晶體滲透
壓
7、晶體滲透壓的生理意義:調節細胞內外水分平衡和維持血細胞形態的作用
8、血漿中的膠體溶質顆粒(主要為白蛋白)所形成的滲透壓,稱為膠體滲透壓
9、膠體滲透壓的生理一樣:調節血管內外水分平衡和維持正常血漿容量的作用
10、等滲溶液:0.9%NACL溶液和5%的葡萄糖溶液
第二節 血細胞
1、紅細胞的主要功能:①運輸O2和CO2②緩衝酸鹼度變化
2、紅細胞懸浮穩定性:紅細胞能夠較穩定地分散懸浮於血漿中而不下沉的特性,稱為紅
細胞懸浮穩定性
3、表示紅細胞下沉的速度,稱為紅細胞沉降率(簡稱血沉)
4、正常的紅細胞是在紅骨髓中發育成熟的,原料為鐵和蛋白質,成熟因子為維生素B12
和葉酸
5、中性粒細胞:吞噬異物;嗜酸粒細胞與過敏反應和寄生蟲病有關
6、血小板的基本功能:①保持血管內皮的完整性②凝血功能③參與生理止血
第三節 生理性止血
1、血液由液體狀態變成不流動的膠凍狀凝塊的過程,稱為血液凝固
2、血液凝固後1~2H,血塊又發生收縮析出淡黃色液體,該液體稱為血清
3、血漿和血清的主要區別,在於血清少了纖維蛋白原
第四節 血型與輸血
1、分型原則:根據紅細胞膜上抗原的種類不同與有無分型
2、ABO血型系統的分型:
血型
紅細胞上的凝集原
血清中的凝集素
A型
A
抗B
B型
B
抗A
AB型
A和B
無
O型
無
抗A和抗B
3、輸血原則:輸入的紅細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
第四章 血液循環
第一節 心臟生理
1、每分鐘心臟跳動的次數稱為心跳頻率,簡稱心率
2、心房或心室每收縮和舒張一次,稱為一個心動周期
3、心率加快心動周期縮短,心縮期和心舒期均縮短,但心舒期縮短更為顯著
4、室縮期(佔0.3S):①等容收縮期(佔0.06S):心室開始收縮→(房內壓〈室內壓↑〈A壓(A壓即動脈壓))→心室容積不變②射血期(佔0.24S):心室進一步收縮→(房內壓〈室內壓↑↑〉A壓)→心室血液射入A,心室容積變小
5、室舒期(佔0.5S):①等容舒張期(佔0.08S):心室舒張開始→(房內壓〈室內壓↓〈A壓)→心室容積不變②充盈期(佔0.42S):心室進一步舒張→(房內壓〉室內壓↓↓〈A壓)→心室血液入心室、心室容積增大
6、心室舒張末期充盈量的70%來自室內壓降低抽吸作用30%來自心房收縮進入心室的
7、在心臟泵血過程中,在等容收縮期室內壓升高速度最快,在等容舒張期室內壓降低速度最快
8、每搏輸出量,一側心室每次收縮所射出的血量稱每搏輸出量,簡稱搏出量
9、每分搏出量,每分鐘一側心室的射血量稱為每分輸出量,簡稱心輸出量。心輸出量=搏出量*心率
10、心輸出量影響因素:心舒末期充盈量、動脈血壓、收縮力
11、心肌的前負荷(心室舒張末期充盈量):①↑(在一定範圍內)→心肌初長↑→心肌收縮力↑→搏出量↑→心輸出量↑②↓→心肌初長↓→心肌收縮力↓→搏出量↓→心輸出量
12、後負荷(A血壓)①↑→搏出量↓→心輸出量↓②↓→搏出量↑→心輸出量↑
13、心肌收縮力↑→搏出量↑→心輸出量↑
14、心率①↑〈160~180次/分→心輸出量↑②↑〉160~180次/分→心輸出量↓③↓→心輸出量↓
15、第一心音:是心室開始收縮的標誌,產生的主要原因在於心室收縮房室瓣關閉引起的振動
16、第二心音;是心室開始舒張的標誌,產生的主要原因在於心室舒張動脈瓣關閉引起的振動
17、細胞在沒有外來刺激的條件下,能自動地產生節律性興奮的特性稱為自動節律性
18、竇房結細胞的自律性最高,約100次/S,故竇房結是心臟的正常起搏點,由竇房結控制的心跳節律,稱竇性節律
19、心肌興奮時的興奮性周期性變化的特點,有效不應期特別長,在時間上相當於心室整個收縮期和舒張早期,使心肌不發生強直收縮,保證心肌收縮與舒張交替的節律性活動,這對心臟的泵血功能具有重要的意義
20、房室交界傳導速度最慢,浦肯野纖維傳導速度最快,其意義使心房收縮完畢後,心室才開始收縮,有利心室同步收縮
第二節 血管生理
1、動脈血壓的概念、正常值及動脈血壓穩定的意義:
㈠動脈血壓的概念與正常值(成年人安靜時的值)
①收縮壓:指心縮期動脈血壓升高達到的最高值。其正常參考值為13.3~16.0KPA(100~120MMHG)
②舒張壓:指心舒期動脈血壓下降達到的最低值。其正常參考值為8.0~10.7KPA(60~80MMHG)
③脈搏壓(即脈壓)=收縮壓-舒張壓。4.0~5.3KPA(30~40MMHG)
④平均動脈壓(指在1個心動周期內動脈血壓的平均值)=舒張壓+1/3脈壓,約13.3KPA(100MMHG)
㈡動脈血壓的生理變異及異常
①動脈血壓的生理變異:正常人的血壓隨性別、年齡及其他生理狀態而變化。男性略高於女性,年齡增長血壓漸升高
②血壓異常:成人安靜時舒張壓持續超過12.0KPA(90MMHG)可認為是高血壓,舒張壓低於6.67KPA(50MMHG)或收縮壓低於120KPA(90MMHG),則認為是低血壓
③動脈血壓相對穩定的意義:一定高度的平均動脈壓是推動血液循環和保持各器官有足夠的血液量的必要條件
2、動脈血壓形成的前提是足夠血量充盈心血管系統,心臟射血(動力)和外周阻力(小動脈口徑)是形成血壓的兩個根本因素,大動脈管壁的擴張與回縮緩衝了收縮壓維持了舒張壓
3、足夠循環血量(前提)心臟射血—外周阻力→①1/3搏出量→外周②2/3搏出量儲存大A中→大動
4、脈擴張→①緩衝收縮壓②(心舒期大A回縮→①維持舒張壓②1/3搏出量→流向外周)
5、心臟射血是間斷的,外周的血流是持續的
6、影響動脈血壓的因素:①搏出量②外周阻力③心率④大動脈彈性⑤循環血量與血管容積
7、搏出量:①↑→收縮壓↑↑、舒張壓↑;脈壓大②↓→收縮壓↓↓、舒張壓↓;脈壓小
搏出量主要影響收縮壓;收縮壓的高低主要反映搏出量的多少
8、外周阻力①↑→收縮壓↑、舒張壓↑↑;脈壓小②↓→收縮壓↓、舒張壓↓↓;脈壓大
外周阻力主要受小動脈口徑影響,外周阻力對舒張壓影響大,而舒張壓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9、心率↑→收縮壓↑、舒張壓↑↑;脈壓小
10、大動脈彈性(如硬化時)↓→收縮壓↑、舒張壓↓;脈壓大
11、循環血量與血管容積:生理情況下二者相適應。若循環血量減少(如大出血)或血管容積增大(如中毒性休克)均可使血壓降低
12、中心靜脈壓指腔靜脈和右心房內的壓力,大小取決於心臟射血能力和靜脈迴流量及速度
13、微循環指微動脈和微靜脈之間的血液循環
14、迂迴通路:是經過真毛細血管
15、組織液生成和迴流,其動力是有效濾過壓
16、有效濾過壓組成因素:
有效濾過壓=(毛細血管壓+組織液膠體滲透壓)-(血液膠體滲透壓+組織液靜水壓)=值①正值—組織液生成(在毛細血管動脈端)②負值—組織液迴流(在毛細血管靜脈端)
17、影響組織液生成與迴流的因素及與水腫的關係:
組織液生成過多引起水腫,影響組織液生成與迴流的因素有:
①毛細血管壓
毛細血管壓↑(炎性微動脈擴張或靜脈迴流受阻,如心衰)→有效濾過壓↑→組織液生成↑
②血漿膠體滲透壓
血漿膠體滲透壓↓(如肝病或腎病)→有效濾過壓↑→組織液生成↑
③毛細血管壁的通透性
通透性↑(如過敏)→部分血漿蛋白漏出→組織液膠體滲透壓↑→組織液生成↑
④淋巴迴流
淋巴迴流受阻→組織液↑
第三節 心血管活動的調節
1、心迷走中樞:節後纖維末梢釋放乙醯膽鹼(遞質),M受體結合使心率減慢
2、心交感中樞:其節後纖維末梢釋放去甲腎上腺素,B1受體結合使心率加快
3、交感縮血管中樞:支配絕大多數血管,節後纖維末梢釋放去甲腎上腺素,與血管平滑肌細胞膜上的a受體結合,產生縮血管效應
4、頸動脈竇和主動脈弓壓力感受性反射(又稱降壓反射):是保持動脈血壓穩定的最重要的反射
5、反射過程:血壓↑→頸動脈竇、主動脈弓壓力感受器·衝動↑→【延髓『①《心迷走中樞(+)②心交感中樞(-)》→心輸出量↓』『③縮血管中樞(-)→外周阻力↓』】→血壓↓
6、腎上腺素(常用作強心急救藥),去甲腎上腺素(常用作急救時升壓葯)—由腎上腺髓質分泌:常用作強心急救藥
7、其中血管緊張素Ⅱ有強烈的縮血管作用
第五章 呼吸
第一節 概述
1、呼吸是指機體與環境之間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整個過程可分4個環節①肺通氣②肺換氣③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④組織換氣
2、呼吸的生理意義:維持機體內環境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穩定,保證組織細胞代謝的正常進行
第二節 肺通氣
1、肺通氣的原始動力是呼吸肌節律性舒縮所引起的呼吸運動,呼吸運動所造成的肺內壓與大氣之間壓力差是肺通氣的直接動力
2、吸氣→肺內壓〈大氣壓→氣體入肺
呼氣→肺內壓〉大氣壓→氣體出肺
3、胸膜腔內的壓力稱胸內壓
4、為什麼胸內壓是負壓?在於:①胸膜腔是一個密閉的潛在腔隙②肺組織始終處於擴張狀態,產生了回縮力
5、胸內壓=-肺回縮力
6、胸內負壓的生理意義:①維持肺組織處於擴張狀態
②促進血液和淋巴迴流
7、肺的回縮力由肺泡表面張力和彈性回縮力構成,表面張力占肺回縮力的2/3
8、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由肺泡Ⅱ型細胞分泌的脂蛋白,主要成分為二棕櫚醯卵磷脂。其生理意義是:①降低肺泡液層表面張力(有利於肺擴張)②防止發生肺水腫③維持大小肺泡的穩定性;其病理意義:發生肺不張或肺水腫
9、肺活量指最大吸氣後作全力呼氣,所能呼出的氣量。肺活量=潮氣量+補吸氣量+補呼氣量。是肺靜態通氣功能的1項重要指標
10、時間肺活量,又稱用力呼氣量。是指在一次最深吸氣後,用力儘快呼氣。時間肺活量是衡量肺通氣功能的動態指標
11、每分肺通氣量:指每分鐘進肺或出肺的氣體總量
12、每分肺泡通氣量=(潮氣量-無效腔氣量)*呼吸頻率
第三節 氣體的交換和運輸
1、氣體交換的動力是膜兩側該氣體的分壓差。氣體總是由分壓高側向分壓低側的方向擴散
2、O2和CO2在血液中的運輸形式有物理溶解和化學結合兩種形式
第四節 呼吸運動的調節
1、基本的呼吸節律產生於延髓,腦橋存在著能完善正常呼吸節律的呼吸調整中樞
2、CO2、H+、O2對呼吸運動的影響及途徑
①CO2:一定濃度的CO2是維持呼吸中樞正常興奮性的必需的生理刺激物,通過刺激中樞化學感受器和外周化學感受器,以刺激中樞化學感受器為主
②02:刺激外周化學感受器
③H+:只能通過刺激外周化學感受器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第二節 機械消化
1、緊張性收縮:是胃腸平滑肌共有的運動形式之一,保持胃腸形態和位置
2、蠕動:是胃腸平滑肌共有運動形式之一
3、容受性舒張:胃特有的運動形式
4、分節運動:是小腸特有的一種運動形式
5、胃內食糜進入十二指腸的過程,稱喂排空
6、胃運動使胃內壓增高是胃排空的動力
7、胃排空速度:排空快慢的順序,依次為糖、蛋白質、脂肪
第三節 化學消化
1、鹽酸生理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
2、胃蛋白酶原:能將蛋白質水解為膘和腖,以及少量的多肽和氨基酸
3、粘液:粘夜能與胃粘膜分泌的HCO3-結合,構成粘液碳酸氫鹽屏障
4、胰液的組成: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澱粉酶等
5、腸激酶和胰蛋白酶本身所激活
6、胰液是所有消化液中消化力最強的一種
7、膽汁中不含消化酶,與消化吸收有關的成分主要是膽鹽
8、膽鹽的生理作用:促進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第四節 吸收
1、小腸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2、糖類主要是葡萄糖的形式由小腸吸收入血
3、蛋白質主要是氨基酸由小腸吸收入血
4、脂肪主要是甘油、甘油一脂、脂肪酸,由小腸吸收。進入淋巴為主
第五節 消化器官活動的調節
1、當副交感神經興奮,其節後纖維釋放乙醯膽鹼與效應器的M受體結合,使胃腸運動增強,膽囊收縮,括約肌舒張,消化腺分泌增多
2、當交感神經興奮,其節後纖維末梢釋放去甲腎上腺素,使胃腸運動減弱,消化腺分泌減少,膽囊舒張,括約肌收縮
第七章 能量代謝和體溫
第一節 能量代謝
1、能量代謝受下述因素影響:①肌肉活動:影響最為顯著②精神活動③食物的特殊動力效應④環境溫度:在20~30度的環境中最為穩定
2、基礎代謝:基礎代謝是指機體處於基礎狀態下的能量代謝,單位時間內的基礎代謝稱為基礎代謝率
第二節 體溫
1、機體深部平均溫度稱為體溫,正常人腋下溫度為36.0~37.4度
2、體溫的生理變異:①晝夜的變化②性別,女性體溫略高於男性③女性體溫隨月經周期而發生規律性變化④年齡⑤其他,肌肉活動
3、安靜時,主要的產熱器官是內臟器官(尤其是肝臟);運動時的主要產熱器官是全身的骨骼肌
4、幾種主要的散熱方式:①輻射散熱②傳導散熱③對流散熱④蒸發散熱(當外界氣溫高於或等於體表溫度,此時蒸發散熱便成為體表散熱的唯一方式
5、汗腺受交感膽鹼能纖維支配,當交感神經興奮汗腺分泌
6、下丘腦為體溫調節的基本中樞,視前區—下丘腦前部的溫度敏感神經元
7、目前認為下丘腦前部的中樞溫度敏感神經元,起調定點作用
第八章 腎臟的排泄
第一節 概述
1、腎臟排泄物質種類最多,量最大
2、正常人每晝夜(24H)尿量1000~2000ML,在病理情況下,每晝夜尿量,長期保持在2500ML以上,則稱為多尿;每晝夜在100~500ML範圍內,稱為少尿;每晝夜尿量少於100ML,稱為無尿
第二節 尿液生成的過程
1、尿液的生成包括三個基本環節①腎小球的濾過②腎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③腎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與排泄
2、濾過的結構基礎是濾過膜的通透性,濾過的動力是有效濾過壓
3、有效濾過壓是腎小球濾過作用的動力,腎小球有效濾過壓=腎小球毛細血管壓-(血漿膠體滲透壓+囊內壓)
4、腎小球濾過率指每分鐘兩腎生成的原尿量
5、正常腎糖閾為8.88~9.99MMOL/L(160~180MG%)
第三節 影響終尿生成的因素
1、糖尿病患者或靜注高滲糖者,由於血糖濃度升高超過腎糖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重吸收,未被吸收的葡萄糖使小管液溶質濃度增大滲透壓升高,水重吸收減少,於是尿量增加
2、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增加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通透性,從而促進水的重吸收,尿量減少
3、(如大量出汗、嘔吐、腹瀉等情況),血漿晶體滲透壓增高,對滲透壓感受器刺激增強,則抗利尿激素合成釋放增多,使水重吸收增多,尿量減少;反之,大量飲清水後,血漿被稀釋,血漿晶體滲透壓降低,對滲透壓感受器刺激減少,使抗利尿激素釋放減少,使水重吸收減少,尿量增多,這種大量飲清水引起尿量增多的現象稱為水利尿
第九章 神經系統生理
第二節 突觸生理
1、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相互接觸並傳遞信息的部位,稱為突觸
2、根據功能分:①興奮性突觸②抑制性突觸
第三節 神經系統的感覺功能
1、特異投射系統:有專一的傳入途徑、引起特定的感覺
2、上行激活系統是一種多突觸結構,易受藥物影響
3、非特異投射系統:瀰漫投射到大腦皮層、維持和改變大腦皮層的興奮性
4、軀體痛:產生和消退迅速,感覺清楚,定位明確
5、內臟痛:疼痛緩慢、定位不清、牽拉、痙攣、缺血、炎症等刺激敏感,而對於切割、燒灼不敏感
6、牽涉痛:因內臟疾患引起體表某些部位發生疼痛或痛覺過敏的現象,稱為牽涉痛
第四節 神經系統對軀體運動的調節
1、牽張反射的概念:骨骼肌受到外力牽拉而伸長時,通過支配的神經,反射性引起該肌收縮,稱牽張反射
2、牽張反射的類型:肌緊張和腱反射兩種
3、肌緊張:維持軀體姿勢
4、腱反射:了解神經系統的某些功能狀態
5、牽張反射的特點:感受器和效應器都在同一塊肌肉中
第五節 神經系統對內臟活動的調節
1、自主神經纖維的分類:①膽鹼能纖維②腎上腺能纖維
2、M受體:阿托品是M受體的阻斷劑
3、N受體:箭毒阻斷N2受體
4、a受體:酚妥拉明為a受體阻斷劑
5、B1受體分布在心肌組織上;B2受體分布在支氣管。心得安是B受體的阻斷劑
第六節 腦的高級功能和腦電圖
1、第二信號:人類特有的
第十章 感覺器官
第一節 視覺器官生理
1、不經眼調節正好能使6M以外物體發射來的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上並形成1個倒立縮小的實象
2、正常眼看6M以外的物體不經眼調節即成像於視網膜上,產生清晰視覺
3、眼的調節:①晶狀體的調節:通過晶狀體凸度增大②瞳孔的調節:瞳孔縮小的反應③雙眼球會聚
4、視黃酮有消耗需維生素A補充,若缺乏維生素A導致視紫紅質合成減少或缺乏,而產生夜盲症
5、視敏度:視敏度又稱視力
6、單眼固定不動正視前方一點時,該眼所能看到的空間範圍,稱為視野
第二節 位聽覺器官生理
1、聲波傳入內耳的途徑:①氣導:聲波(主要)→鼓膜→聽骨鏈→卵圓窗(又稱前庭窗)→內耳;聲波(次要)→鼓室氣體振動→蝸窗(又稱圓窗)→內耳②骨導:聲波→顱骨→內耳
2、聲音感受器是螺旋器,又稱柯蒂氏器,位於基底膜上
第十一章 內分泌
第一節 概述
1、又內分泌細胞分泌的生物活性化學物質,稱激素
2、激素間的相互作用:①相互協調②相互拮抗③允許作用
第二節 下丘腦與垂體
1、生長素主要生理作用:①促進生長:骨骼和肌肉的生長,若幼年時生長素分泌不足,生長發育遲緩,身材矮小,稱為侏儒症②對代謝的影響:促進蛋白質合成,使血糖升高,促進脂肪分解
2、下丘腦促垂體區細胞分泌對腺垂體有調節作用的多肽,稱下丘腦調節性多肽
3、抗利尿激素:增加腎臟遠曲小管、集合管對水的通透性,促進水的重吸收,使尿量減少
第三節 甲狀腺
1、甲狀腺激素:①對代謝的影響:產熱效應(基礎代謝率顯著增高)、物質代謝(對蛋白質代謝的作用:可加速蛋白質分解、對糖代謝的作用:總效應使血糖升高)②對生長發育的影響:促進腦和長骨的生長發育③其他作用:對神經系統的影響(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對心血管的影響(心率增快)、對消化的影響(促進食慾)
第四節 腎上腺
1、糖皮質激素:①對物質代謝的作用:血糖升高、肝外蛋白質分解、呈向心性肥胖②在應激反應中的作用:促腎糖皮質和糖皮質激素增多,增強機體對有害刺激的耐受力③對其它組織器官的影響:紅細胞、血小板、中性粒細胞增加、淋巴細胞減少(三多一少);小血管舒張,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大;誘發或加劇胃潰瘍;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第五節 胰島
1、胰島的生理作用:①對糖的代謝:使血糖降低②對脂代謝:促進脂肪合成和儲存③對蛋白代謝:促進蛋白質合成
2、血糖濃度↑→胰島素分泌↑
推薦閱讀:
※刻意練習的本質
※別讓手機偷走你的夢想
※學習焦慮症-------「欲速則不達」篇
※如何評價斯科特?揚的《如何高效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