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祭倉頡

穀雨祭倉頡

來自專欄我們一起學經典5 人贊了文章

天降甘霖及時雨,化育萬物潤蒼生。

又是一年穀雨季,今朝不與他時同。

日月星辰此時轉,溯源追根謁文祖。

待到回歸傳統路,功德圓滿自然成。

現如今,在陝西省白水縣穀雨時節一直有祭祀文祖倉頡的習俗。「穀雨祭倉頡」是自漢代以來流傳上千年的傳統。4000多年前,軒轅黃帝的史官倉頡以結繩記事把國家大事記錄的非常清楚。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方法日顯落後,不能滿足人們的生活,黃帝便讓倉頡去尋找其他解決的辦法。

圖片來自網路媒體

有一次,倉頡跟隨一個獵人外出狩獵,獵人指著地上留下的各種野獸的蹤跡講述野獸的去向。倉頡深受啟發,他想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特徵,如果能抓住事物的特徵,畫出圖象,這樣就方便大家識別。從此,倉頡便注意仔細觀察各種事物的特徵,譬如日、月、星、雲、山、河、湖、海,以及各種飛禽走獸、應用器物,並按其特徵,畫出不同的圖形。這樣日積月累,時間長了,便逐漸演變成象形文字。倉頡把他造的這些象形字獻給黃帝,黃帝非常高興,於是立即召集九州酋長,讓倉頡把造的這些字傳授給他們。從此這些象形字便開始應用起來,這便是倉頡造字典故的由來。慢慢的這些象形文字又有了新的發展和變化,今天才能看到這獨一無二的漢字。

據說倉頡造字成功之日正值國家戰亂,民不聊生,百姓饑寒交迫。天帝感其功德,便開啟天宮糧倉,普降甘霖,下了一場穀子雨,拯救了黎民百姓。倉頡死後,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下穀雨的日子定為穀雨節,後來就逐漸演變成二十四節氣之一。

圖片來自網路媒體

直到今天,很多地區都會有大型的祭祀活動來緬懷文字始祖倉頡,以感恩他為後世子孫做的貢獻。文字乃千秋之功,秉承天地之德,垂示上天造化之恩,使得今天的人們才能有機會通過學習傳統文化,學習「文字」背後的涵義來認識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生活在今天的人類是幸福的,因為通過「文字」不僅能夠正悟歷史,重新審視歷史的教訓以及它賦予我們的責任,而且能夠再現歷史的輝煌。

翻開歷史,我們會發現每一個文字都有它的來源,都有它不同時期的演變過程,生動形象,像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自古以來,一個「孝」字,通天達地。早在殷商時期,在甲骨文中就有「孝」字。這個「孝」字的上半部分代表的是長發的老者,下半部分代表的是孩子,後代。長者在上,小子在下,表示兒孫攙扶老人的意思。金文的「孝」字更加形象,整個字如同老人的手按著小孩的頭,是小孩用頭扶持老人在行走。秦漢時期,又逐漸演變成篆體、隸書的「孝」字。古人以盡心奉養長者為孝。

圖片來自網路媒體

《孝經*開宗明義》有云:「孝,德之本也」。中華乃禮儀之邦,孝道為厚德之本。「孝」是生而為人的最基本的行為準則,也是新時期的人具備理性思想的基本表現。一個腦子裡裝有千百年來傳統文化的人一定不忘踐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為人子者,侍奉雙親。自古有緹縈救父、漢文帝親嘗湯藥、閔子騫蘆衣順母-----感天動地的《二十四孝》,流傳青史,為後人所敬仰。

為人臣者,忠孝國家。岳母刺字,留下「精忠報國」 的豪言壯志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丞相的碧血丹心讓蠻金聞風喪膽。

為君王者,胸懷萬民。太宗皇帝以仁孝治天下,開創大唐盛世,留下的是「貞觀清風,萬國來朝」。康熙大帝至德純孝,盡心侍奉祖母三十多年。他以《庭訓格言》來訓示諸皇子,「凡人盡孝道,欲得父母之歡心者,不在衣食之奉養也。惟持善心,行台道理,以慰父母而得其歡心,斯可謂真孝者也。」並且頒布《聖諭十六條》來教化臣民百姓,首條便是「敦孝悌以重人倫」。

一個「孝」字,演義了多少歷史長河的星光璀璨,為世人點亮明燈。感恩倉頡造字,人們才能通過文字的記載把「孝」的機制紮根在自己的思想中。要經常保持正念:心中「仁孝」、定當和睦親鄰。守孝行孝重德,必然傳承後世。

穀雨時節年年有,灑遍天下日日新。緬懷文祖倉頡,永遠不會忘記通過文字、文化的承傳,給予人類健康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理念——回歸理性與傳統,光明常在。

部分圖片和內容來自:微信gh_4221b7f9c27b


推薦閱讀:

春秋三百年精彩大歷史(17)  
中國歷史干支年代對照簡表(2)
有機會改變歷史的3個名將,一人若起兵,清朝提前50年覆滅
中蒙兩國歷史上的戰爭

TAG:人文 | 歷史 | 中國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