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得太多 都是因為書讀得太少

想得太多 都是因為書讀得太少

來自專欄現實中做夢 幻想中生活4 人贊了文章

2016年11月30日 天氣 晴

終於找到個滿意的平台,將平時的手寫日記,變成了電子版,儘管一向瞧不起電子刊物,可也開始進入隨大流的年紀。

第一次在知乎上寫文章,還記得最近的一次電子隨筆還是在QQ空間,轉眼已經彷彿是很久遠的事情,不過事實也真的是好些年前的事情了。通訊錄上的人越來越多,數量基本上只增加在「工作」一欄,那會兒拿來記錄瑣碎生活的通訊軟體,如今只是拿來工作對接,接收資料的工具,除了上班時會彈出消息框,再也沒有別的動靜,也就少了生活的氣息,無心經營。對,是「經營」,它曾是我費盡心思營造出的匆匆那些年,每發表一個說說,一篇日誌,都要細究「這樣看起來會不會太作」「這樣是不是太假」「這樣是不是沒意思」「怎樣寫大家才會關注,才有更多評論」......太多的考慮,等到發出去的時候,已經不記得自己最真切的情緒,所有心情都轉變成「等待」,等待大家的評論,期待某個人的回應,那時候如果發出去的說說如果無人問津,回頭就會默默地刪掉......再回首翻看當年的那些記錄,只留下了反覆刪除後的狀態,已看不清記憶的模樣,失去了本身記錄的意義。

因為這樣,所以更喜歡在日記本里與自己對話,不是每個人都有無話不說的閨蜜,男顏,網友......很多時候,日記就成了我最親密的朋友,那是另一個我,沒有人會比你自己更深刻的了解你,除非你刻意隱藏,不願直面這樣的自己。其實,我也是這樣一個人,外表看起來陽光積極,而內心的孤寂自卑陰暗全都被藏在了日記里。我一直相信這不是所謂的精神分裂,雙重人格,只是人類都有的特性,就像宇宙萬物,一切皆有對立面,暗影總是追隨者陽光,日落總是等待著日出。人,其實不止是人,一切生物都是為了生存,更好的生存,把最具競爭力的一面作為顯性因子,外放出來。

隨筆日記的好處就是想到什麼寫什麼,不會為了某個論點、某個主題、某個中心思想而受到束縛,就是「本我」與「自我」的對話,說不定什麼時候就實現「超我」了。

在這個文字急速數據化的世界裡,琳琅信息如同快餐消費的速度下,再也很難沉下心來翻開買了好久,卻還沒有拆開的書,除了一本插畫。很多時候,情願拿著手機發獃,卻也不願翻開那本在腦海中把書名都快念爛了的書。很多時候,我都看不清楚自己,究竟是為了炫耀,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為了當個別人眼中的文藝青年;亦或是真的為了充實,但結果確實是買來了一堆書。

其實,想到知乎記錄生活已經很久了,腦子裡把想寫的想說的都過了很多遍,卻一直沒有行動。今天,也不知道是心血來潮,還是幡然醒悟,反正就是來了。再填寫資料的時候,有個個人簡介,一直不知道寫什麼好,才發現以前的qq、人人、豆瓣、微博、微信等等居然從來都沒瞎編個個性簽名,於是就寫了這麼一句「現實中做夢 幻想中生活」,翻譯過來呢,就是想做的太多,行動太少,夢總是美好的,眼下確實殘酷的,時間就在這樣的反差中溜走。歸根到底,都是想的太多,而書讀得太少。

推薦閱讀:

第659期:一個關注批判性思維發展的「90後」
五旬妻愛上90後 霸王硬上弓
90後少女背癱養母上大學
90後寫給90後的9條職場生存法則,90%的人看完後表示思索良久?
組圖:60 70 80 90後 四代「謀女郎」衣品大PK

TAG:90後 | 焦慮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