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大燜鍋:AEJ 生育率下降與消失的女性

論文大燜鍋:AEJ 生育率下降與消失的女性

來自專欄論文大燜鍋5 人贊了文章

論文鏈接:Fertility Decline and Missing Women

這是論文大燜鍋的一篇推送

上世紀90年代,著名經濟學家阿瑪蒂亞·森提出了「消失女性之謎(Missing Women Puzzle)」 ,他發現在東亞、南亞和阿拉伯世界的發展中國家中,男女性別比例和歐美髮達國家存在顯著差異,大量的女性在這些國家的發展過程中「憑空消失」了。導致發展中國家性別比失衡、女性佔比偏少這一社會問題背後的原因為何?其作用機制又是什麼?由Seema Jayachandran撰寫並發表在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Applied Economics 的最新論文「Fertility Decline and Missing Women」利用印度哈里亞納邦的家庭調查數據,直接檢驗了生育率下降對女性缺失的貢獻率,對上述問題做出了回答。

哈里亞納邦位於印度北部,根據印度2011年的普查數據,該邦有著全國最高的0-6歲男性兒童佔比,父母渴望生育男性的意願也最為強烈;但該邦的生育率卻一直低於印度的其他地區。這就為研究者檢驗生育率下降與女性缺失之間的因果關係提供了一個極好的設定:在生育率下降的前提下,在哈利亞納邦,對於男性嬰孩的生育偏好會更加直接地表現在畸形的性別比例上。具體而言,研究者在哈利亞納邦的314所公立中學中隨機抽取各45名學生的家長(父親或母親)參與本次調查。研究者首先詢問了家長希望自己孩子未來生育幾個孩子,其中幾個是男的幾個是女的;進一步地,研究者詢問了家長在隨機設定的家庭規模下所偏好的兒女比例,例如「如果未來您的孩子會生育5個孩子,您希望其中幾個是女的幾個是男的」。這樣的研究設計保證了生育率的外生性。

研究發現,隨著家庭規模的減小,被試所偏好的兒女比例急劇增加;當給定家庭規模為3個孩子時,該比例為1.12:1而當給定家庭規模為1個孩子時,該比例為5.639:1。這樣的結果顯示出了當地家庭「至少要有一個男孩」的生育偏好。對於其背後的機制,作者認為,生育意願越低的家庭,越希望生兒子,進而更有可能利用產前性別檢測等技術來控制孩子的性別,導致實際的男女比例失衡。基於該思想,作者利用被試的期望兒女數量和相應的期望兒女比例的調查數據實證檢驗出生育意願與期望兒女比例之間的負相關關係,並結合實際男女比例的觀測數據進一步估計得出:生育意願下降可以解釋印度過去30年中大約50%的男女比例的升高。

此外,作者將上述機制應用於女性教育,檢驗得出女性教育可能會惡化男女失衡的結論。這是因為女性教育雖然會通過削弱重男輕女的觀念來縮小男女比例,但也會通過降低生育意願推高性別比。

廣受歡迎的知乎專欄「論文大燜鍋」每日推送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及自然科學期刊最新內容。本帳號由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陳碩教授及其團隊負責。歡迎媒體及學界與我們展開內容合作,聯繫郵箱paperexpress@sina.cn。

推薦閱讀:

【動畫科普】人類的男女性別比例為什麼是1:1
「三千萬光棍」靠一妻多夫解決?已經有人這麼幹了

TAG:女性 | 生育 | 性別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