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評I 內田光子卡內基03/02獨奏:島嶼的彼岸

樂評I 內田光子卡內基03/02獨奏:島嶼的彼岸

來自專欄大蘋果之味4 人贊了文章

冰雪未融的三月,正是我繁忙的期中季節。當時這個音樂會觀感是我在等吃的和走路的時間寫的。對著紐約現在明媚的陽光,我讀著repo也覺得恍如隔世。雖然如此,這種充滿了感動的音樂會體驗還是值得記錄和分享的。

之前的一天內田剛剛在卡內基開過一場獨奏。我去聽的第二天那場可能是因為身體的疲憊也可能是因為精神的勞累,不可否認,那天內田光子(Mitsuko Uchida)的演奏中有glitches。另外,幾次左手主導旋律時,也都有整體層次不清晰,左手的部分略顯渾濁的問題。這些片段中右手的小音符快速跑動的旋律讓我想到珍珠項鏈的原因是明亮圓潤的音色,是因為這種優美的強存在感影響了旋律被完整清晰地聽到,也是因為幾個相鄰樂句間這種安排連續幾次出現時,本來可以提現心思在對旋律的襯托上,對旋律鋪陳自己內部邏輯的構建上,內田光子本來至少有機會在一句一句的推進間對表達自己的整體思想。而這麼一串一串又一串的圓潤光澤,就顯得平均、相似、缺乏內容了。

雖然這可能體現了一點點內田光子女士彈莫扎特的影響,但我從這場獨奏會中也了解到了許多沒聽過也沒想過的。

在那個風雨交加的紐約深夜,我覺得內田光子努力營造著的是一種屬於她自己的深沉。而獨屬於她的內斂的真誠是什麼樣的呢?我覺得一部分體現在她在那些樂段上精準持續地對每個音符時長的控制和處理,一部分體現在她在那些音樂發展中對於情緒層次漸近的連貫細密的勾勒。這些段落中的那種震撼,是精巧、微小,卻是效果非同凡響的。(recitent but sublime)一些gloomy and expressing沉鬱而動人地方我甚至都覺得不那麼地像我印象里的她了——畢竟,從莫扎特時代留下的印象互相對比的話,我對她的印象還是過於平面和單薄了。這些令人讚歎的效果都是離不開她在這些段落體現出高超準確的音樂執行力的。中場休息前我還想,不一定這些亮點都要完整地薈萃在一首曲子里,能在同一個演奏會上聽到就已經很好了。但Intermission之後,她整個人狀態似乎好了一些,演奏也真的被她傳遞得非常感人,精彩的屬性集中、完整而立體地將曲目幻化成群星閃耀的夜空。

雖然她來過紐約很多次,但我總因為各種各樣的deadline覺得自己沒時間去,這還是我第一次看她現場。作為小手鋼琴家她非常需要發力時會調動整個手臂、肩部、和上半軀幹的力量,而她每次這樣做都會擺頭...我稍微覺得這有點不忍直視。Intermission 之後覺得她在需要進一步推進的時候並不會顯得匱乏,但之前的確感覺多少有點顯露疲態。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疲倦,情緒和表達的轉換間因為缺乏交代,其實我還是會覺得不信服和突然。但不知道是由於疲憊還是本來她就的確這麼構想,這反而在有些起他片段間給人了一種reserved 的感覺,聽起來感覺也很有意思。同時也稍微覺得有點可惜,如果更deliberate一點更precise一點,或許關於她的想法我就能聽得更清晰一點了。

高音部分通篇明亮圓潤溫暖精美的音色出現的時候,人們肯定還是會覺得,「這是Uchida呀。」而我會覺得,我小時候喜歡的Uchida,真的仍然還在這裡呀,而喜歡著Uchida的我也還在這裡呀:) 演出結尾的加演,是我小時候常常聽的一首。現在我覺得熟悉,卻已經完全想不出名字了。我覺得那大概就是大家心裡熟悉、反反覆復在CD中仰望的Uchida。旁邊坐著的姑娘問我,聽音樂會記筆記你是專業的嗎。我說,我小時候的確曾經很短暫地向職業鋼琴家努力喔,但我現在上了綜合大學,也發現了比音樂更想學的東西。

我之前說,音樂對我並不是文化現象,我只是喜歡聽人彈琴,在發現對方表達清晰言之有物時驚喜不已,為聽到對方和我想得一樣而如獲知音、狂喜不已。雖然這麼說過,但望著Uchida上台時我還是難以置信地覺得夢幻和開心:這是小小的我覺得前路永夜時給我信心和希望的人,這是手下的琴聲讓我真切感到寧靜和幸福的人。確信地感受著這樣激動的我也確信,人們聆聽的不是鋼絲的振動和木板的共鳴。我們聽的是其他人指尖流淌出的音樂,用的是自己的auditory apparatus 和cognitive structure,感受的是情緒,想到是世界,和活在這個世界裡的自己。我在長大、Uchida也在音樂道路上繼續前進著。時間流逝和人生變遷中,Uchida讓我在曼哈頓的暴雪夜晚,看到了心中那一座島嶼溫暖又堅實的彼岸。

推薦閱讀:

音樂療法
【音樂美文】白落梅:真正的平靜,是在心中修籬種菊
Clockenflap 2016
創作指彈曲目需要學習樂理嗎
美國鄉村音樂天后泰勒·斯威夫特的穿衣之道

TAG:音樂 | 音樂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