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了條心情不好的圈後,我還是偷偷地把它刪了…

發了條心情不好的圈後,我還是偷偷地把它刪了…

5 人贊了文章

時間是傍晚的5點30分,懷揣著老闆的苛責,同事的誤解,地鐵一路站下的腳痛和電腦里的加班材料,我走進了自己的小區。

望著兩樓間疑似霧霾的天空,我站住腳。

在朋友圈發了句無配圖的「我好累」。

五秒鐘後,我還是掏出了手機,刪了那條帶著體溫的朋友圈……

(那天疑似霧霾的天空)

我相信我不是一個人。

從微信朋友圈誕生,大家拍美景、曬生活、曬心情,

到現在,基本一周不更圈,一月不更圈,甚至半年不更圈。

我們的朋友圈似乎患上了「性冷淡」。

我們越來越不喜歡在朋友圈吐露自己的心情了,尤其是不開心。

與網紅、明星發嗲的那句「寶寶心裡苦,但寶寶不說」不同,

我們的苦貨真價實:

這種苦是通宵熬夜趕材料,明天要掙扎早起的苦;

這種苦是單位忙碌一天,回家還要喂一家老小的苦;

這種苦是飽受冷眼委屈,依然要微笑面對領導同事的苦……

我們尚未藝術到將悲傷寫成《失樂園》,供後輩全文背誦,

我們只能粗鄙地將不同原因、經過、場合下的小情緒,

小心翼翼地摺疊成三個字:不開心。

然後,又默默地刪掉。

一、

人為什麼會刪掉自己親生的朋友圈?

1.朋友圈已成「雜人圈」

打開微信—通訊錄—從「A-xx代理」開始一路看下去,只要你沒設置強隱私,通訊錄大抵如下:

領導同事+前公司領導同事+莫名巧妙加上的微商+附近的人加上的微商+曾經的朋友現在做微商+七大姑八大姨+麻辣燙、拉麵、盒飯的微信+形同陌路的大學同學+只會借錢的高中同學+生死不明的初中同學……

微信之父張小龍曾坦言道:微信區別於QQ、微博等社交媒體,更注重熟人社交和隱私,讓用戶在自主的熟人鏈中得到更好的體驗。

很顯然,基於種種關係和利益,微信被各種功能捆綁上銬,這道「熟人鏈」被撕開一道道缺口。

熟的不熟的紛至沓來,朋友圈已不見朋友。

沒人喜歡在陌生人面前表露自己的情感,更何況在一個崇尚「喜怒不形於色」的國度里。

2.有種朋友圈叫「別人家的朋友圈」

某車的交車流程單、TF口紅、演唱會貴賓區的票根、一對一潛水私教課、出去浪的登機牌……

這些都提醒你,低於100塊的朋友圈就別發了。

與朋友分享自己辛苦打拚下的成果是應該的,但很多時候,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你曬圈在帝都找到了價低乾淨的合租房,別人曬圈想二環買套房子;

你曬圈年終獎金漲了一千,別人曬圈自己的公司過了A輪;

你曬圈自己拿到駕照不再等公交,別人已經拿到了航空器的駕照;

你曬圈從黃牛手裡買到網紅奶茶時,別人曬圈已經在米其林飯店看菜單了……

你分明聽到GAI唱著:

老子吃火鍋,你吃火鍋底料……

幸福不等於二環的房子、天使輪的公司、

航天器的駕照、米其林飯店的菜單,

但發現自己是朋友圈裡的「落後生」時,你還願意舉手發言嗎?

3.不如意事十八九,能與人言無二三

試想以下情景:

某個年夜飯的夜晚,飯吃到中場休息,長輩們關切地問你:

「最近還好嗎?」

當時你是怎麼回答?

其實你想說你很累:

工作的、生活的、過去的、未來的,纏於一身。

親人相聚,老友相見,正是酒熱菜暖的時候,你真想去傾訴時,

卻發覺能講的都是零零碎碎的,前世今生的,糾葛一團的。

但真要講明白,又要交代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反而又累又麻煩。

所有的話到了嘴邊,又退縮成一句「唉」,就自顧自地玩手機了。

返回手機端,你真的發了「我很累」的圈後,

你的朋友,你的家人,都紛紛過來,噓寒問暖,問你怎麼了,

你可能也只會發個表情,說句「沒事」,然後默默地刪圈。

當傾訴成了一種負擔,還不如玩局王者農藥。

4.who care you?

問個問題,你是否尊重過你的心情?

你的老闆需要你充沛無比,激情四射的心情,

你的客戶需要你熱情洋溢,百煩不厭的心情,

你的同事需要你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的心情,

總之,你需要心情好。心情好,就對了。

生而為人,你還真對不起,你該生而為一台毫無情緒的機器。

為了大房子,為了老闆,為了自己另一半,為了自己的形象,

我們的心情已自帶開關,並為自己的「高情商」洋洋得意。

錯了。

高情商是你面對疾風依然高昂的頭顱,

是你面對小概率事件時的面不更色的臉,

它從來都不是簡單粗暴地將心情拋在腦後。

夜半時分,當你卸下一身鎧甲,

躺在床上,發了條「不開心」的朋友圈後,反而輾轉發側:

朋友看了會不會覺得我矯情?

老闆看了會不會覺得我脆弱?

同事看了會不會誤會?

剛才發的圈屏沒屏蔽前任?

當你不尊重自己的心情時,你也不相信別人尊重你的心情。

刪圈,刪圈可以解決一切。

二、

有句雞湯傳唱百年:

開心是一天,不開心是一天,何不開開心心每一天。

但面對腰上的游泳圈,後退的髮際線,

謙卑的工資條和稀薄的人際圈,

你能笑出來?

遇到糟心的事,最直接的反應難道不應該是不開心嗎?

就像風寒會感冒,吃飯不注意會拉肚,

不開心是我們身心遭遇不舒服的事物後最自然的反應。

的確,沒人喜歡感冒拉肚,更沒人喜歡不開心。

但反過來,因為討厭感冒發燒,我們知道套上秋褲,

因為討厭拉肚,我們知道看看保質期。

「不開心」的時候,也是我們主動解決問題的開端:

沒錢讓你不開心,你知道多學學技能,把該考的證考了,好有資格跟老闆談條件;

單身讓你不開心,你知道健身減肥,讀書形養氣質,好有眼緣入別人的法眼;

在各種雞湯、正能量語錄的轟炸下,「不開心」顯然妖魔化,扭曲化了:

它看上去更像電線杆小廣告上的疑難雜症,讓人羞於承認,

它意味著「脆弱」、「矯情」、「無病呻吟」,讓人避之不及,

但要知道,在遭遇大悲大傷後,面無表情,不吭一聲的人,才更讓人細思極恐。

三、

勵志推文里常流行這類「雞湯段子」:

大A是我朋友圈裡最勵志的年輕人。

早上七點,總會看到他發來晨跑的照片,晚上9點會看到他曬公司里厚厚的報表和文件。

他的電腦似乎永遠不會關機。

一天夜裡無法入睡,隨手翻開朋友圈,居然看到大A在凌晨發的一條消息:

好累啊,想放棄。

配圖是他的寫字樓,和凌晨的夜晚。

我私聊他,他也只是客氣地回復,工作上的事情。

清晨再看,大A的朋友圈已將昨晚的消息刪了,大A又恢復到雞血狀態,鬥志滿滿地上班。

以上段子告訴你,有志青年或職場精英,應對挫折,

都是背後流淚,人前不吱一聲地扛過去。

但問題是,我們不都是隨時要拼刺刀的戰士,

也不需要這麼委屈自己的心情。

解決心傷最佳的方式,應該是情感的宣洩,敞開的傾訴。

不是堵,而是疏。

你有多久沒坦誠地哭一次了?

最後說一點,如果你在朋友圈,偶遇別人的「不開心」消息。

希望你能點開他的頭像,跟他聊了聊。

耐心地聽他說事情的來龍去脈,心中的疾苦。

其實這也是交往別人最好的方法。

人多喜歡錦上添花,少有雪中送炭。

這道理在五百年前的中國,還是到處都是低頭族的今天,都適用。

(圖片 方力鈞油畫)


我是小金,願你毫無顧忌地哭,肆無忌憚地笑!

公眾號:小金同志


推薦閱讀:

書單來了| 5位大師隨筆,每一本都讓我心服口服
半解隨筆「雙重則滯,偏沉則隨」
隨筆 麥 子
隨筆(二十九)
隨筆彙編(一一四)

TAG:生活 | 反雞湯 | 隨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