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丨看字識人,人如其字
29 人贊了文章
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
有「顏筋柳骨」之譽。
他「守其正,全其節」的氣節備受後世推崇,
人見其書,往往聯想他的人品。
歐陽修稱「其字畫剛勁獨立,不襲前跡,
挺然奇偉,有似其為人」,
他就是唐代名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
顏真卿是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市)人,
祖籍為山東琅琊(今山東省臨沂市)。
他出生於詩書世家,五世祖顏之推曾寫下著名的《顏氏家訓》。
不幸的是,在顏真卿3歲那年,父親就病故了,
家裡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貧困。
顏真卿繼承了良好的家族文化基因,他非常喜歡讀書,
文章寫得很漂亮,他更是對書法情有獨鍾。
不過這也讓母親左右為難,吃飯還是問題,
哪有錢去買那麼多筆和紙供他練字呢?
聰明的顏真卿看出了母親的心事,
有一天,他手裡拿著一隻碗和一把刷子,高興地對母親說:
「我有不花錢的紙筆了,您別發愁了!」母親不解地看著他。
他說:「這隻碗是硯,這把刷子當筆,黃泥漿可以當墨!」
原來他在碗里裝滿了泥漿,走到牆壁前揮筆寫了起來,
寫滿後又用清水把字跡沖洗掉,說:「這就是紙啊!」
母親笑了,正因如此,顏真卿練就了一手好字。
顏真卿26歲的時候考中進士,在朝廷里當了校書郎,
後來又外放到醴泉任縣尉,負責管理地方治安。
這件工作相當繁雜,起早貪黑,沒日沒夜,
但顏真卿總能擠出時間練字。人們看到他寫的字,都讚不絕口,
可他內心裡卻十分苦惱,因為覺得自己遇到瓶頸了,
所以十分渴望有名師來給他指點,不然就很難再有長進。
於是他想到去拜一個人為師,可想起此人的脾氣,又有點犯怵。
這個人就是張旭,擅長草書。他性格怪僻,最喜歡飲酒,
為杜甫所列的「飲中八仙」之一。喝得酩酊大醉時,
張旭常常呼叫狂走,然後落筆成書,有時甚至以頭髮蘸墨書寫,
因此被時人送予了「張顛」的雅稱。
為表誠意,顏真卿辭官趕赴洛陽,盼望拜在張旭門下。
張旭仔細地看了他寫的字後說:「你的字已經很不錯了。
現在國家正是用人之時,你是國家未來的棟樑,
哪能在寫字上花那麼多功夫呢?」
言下之意,張旭並不接受顏真卿。顏真卿只好告辭回到了長安。
沒過多久,顏真卿再次在朝廷中得到了任職的機會,
可他一直對未能拜張旭為師耿耿於懷,於是又一次辭官。
此時,再怎麼鐵石心腸也無法無動於衷,
張旭被他的誠心所感動,
最終點頭收下了這個弟子。
然而,顏真卿卻發現張旭要麼讓他「倍加工學」,
要麼就是帶著他遊山玩水、趕集看戲,「領悟自然」,
絲毫沒有把訣竅傳授給他的意思。有一天,顏真卿實在忍不住,
對張旭抱怨說:「我來拜門求師,是想得到您筆法的精髓,
為什麼只讓我臨帖、參悟呢?」
張旭不高興地說:「書法除了勤學苦練和師法自然,
哪有什麼訣竅啊!」 顏真卿從張旭的話中,明白了為學之道,
於是他再也不去尋找捷徑,而是埋頭苦學,揣摩前輩筆法,
把從自然萬象中領悟到的神韻凝於筆端,也正是基本功的紮實,
顏真卿才終成一代書法大家。
學好書法後,顏真卿再次出仕,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顏真卿登進士第,
歷任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然而,藝術家脾氣顏真卿不通世事,死板固執!
結果在天寶十二年(753年)得罪權臣楊國忠,
被貶為平原太守,世稱「顏平原」。
然而,這個地方最可怕的不是氣候的惡劣,
而是憋著勁準備造反的安祿山。
安祿山叛逆大唐的野心很明顯,顏真卿以連連下雨為借口,
修城牆,挖溝壕,暗中招兵買馬,儲備糧草,
假意與文士泛舟水上,飲酒賦詩。
安祿山派人來檢查工作,顏真卿在好吃好喝好招待之餘,
即興寫了一幅字,這就是流傳至今的碑帖《東方朔畫像贊碑》。
安祿山笑了,認定他是不足為憂,
把顏真卿當成了一個只知舞文弄墨的書獃子。
不久,安祿山反了,黃河以北全部淪陷,
只有顏真卿管轄的平原城有所準備,
派司兵參軍騎馬到京城報告。唐玄宗高興地說:
「黃河以北二十四郡,只有顏真卿這麼一個有用的人!
我真恨自己不了解這個人。」
安祿山攻下洛陽之後,殺了留守李憕,
用李憕的首級在黃河以北招降其他唐將。
顏真卿怕動搖人心,殺了安祿山派來的使者,對將領們說:
「我認識李憕,這個首級不是真的。」
過些時候他為李憕弄來帽子、飾物,
用草做一個假肢體,裝到棺材裡埋葬了。
此舉一下子穩定了軍心,河北17郡又相繼歸順朝廷,
顏真卿被推為聯軍盟主,統兵20萬,橫絕燕趙,軍威大震。
天寶十五年(756年),他指揮聯軍在堂邑大破叛軍,
殲敵2萬餘人。
因為在安史之亂中立下戰功,顏真卿被調回中央,深受重用。
然而不知是性格驅使還是文人墨客的氣節,
雖然他一生經歷了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
肅宗時任過尚書,代宗時被封為魯郡開國公,
德宗時被奉為太師,雖然官一朝比一朝大,
但往往都是新帝登基時把他召回中央,
提拔不久就因為得罪掌權者而被貶到地方。
顏真卿還經常得罪過5位宰相,
所以特別不招領導待見。
可能大家會想起另一個清正廉潔的好官紀曉嵐,
在影視劇中常常能用三寸不爛之舌讓皇帝和和珅啞口無言。
儘管影視劇存在虛構成分,但也間接說明為官之道,
直來直去的性格始終是要碰壁和吃苦頭的。
基本上,朝中大臣無不被顏真卿打過「小報告」,
譬如楊國忠當宰相時,前朝名相宋璟的兒子宋渾得罪了他,
遭到貶職處分,滿朝大臣噤若寒蟬,沒人敢吭氣,
只有顏真卿站了出來,對楊國忠說:何必因為一時的氣憤,
而使宋璟的後代受到傷害呢?
在唐玄宗朝,身為皇帝小舅子的楊國忠脾氣非常不好,
顏真卿的話雖然只是勸解之言,卻讓他如鯁在喉,
結果就是讓顏真卿落得個與宋渾一樣的下場。
其實顏真卿得罪宰相,誰官大跟誰對著干,並不是想出風頭,
而是他為人的一貫理念使然。只要是看誰做得不對,
哪怕是皇帝老子,他也敢說敢管,更甭說皇帝身邊的紅人了。
大概,要說顏真卿的缺點或不足之處,
可能就是少學了「說話的藝術」這一門學問吧。
顏真卿得罪的最後一位宰相是歷史上著名的奸臣盧杞,
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節度使李希烈叛亂,
朝中議論著準備派兵討伐,這時盧杞悄悄給唐德宗出了個主意,
他說李希烈這個人「年少驍將,恃功驕慢」,
一般人都不看在眼裡,如果能找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去勸說他,
一定能「不勞軍旅而服」,不用費一兵一卒就能將叛亂平息了。
唐德宗自然很高興,說:「那派誰去合適呢?」
盧杞說:「顏真卿是朝中元老,忠直剛決,名重海內,
人所信服,真其人也。」沒有誰比顏真卿更合適的了!
很明顯,這是一個一石二鳥的計謀。
如果顏真卿成功,盧杞諫言有功;
如果失敗,顏真卿可能就會命喪黃泉。
皇上聽了盧杞的話,便派顏真卿前去,朝野人士全部大驚失色。
李勉聽說之後,認為這是失去一位國老,給朝廷帶來恥辱,
暗中地上奏章請求留下顏真卿。
但文人的小宇宙卻在此爆發!顏真卿慨然回應說:
「君命也,將焉避之!」這是皇帝的命令,
怎麼能因為怕死而迴避呢!說完,他帶上詔書,
連家都沒回就奔向前線了。
事情果然如盧杞所料,顏真卿此行九死一生,幾乎沒有回頭路。
顏真卿見了李希烈之後,正宣讀詔書,
就被1000多個殺氣騰騰的武士包圍了,
明晃晃的刀劍在他眼前直晃。顏真卿鎮定自若,
臉上的顏色一點也沒改變。
李希烈決定給顏真卿點顏色看看。
他命人在館舍庭院中挖了一個大坑,
然後把顏真卿架過來威脅說:
「你如果不歸順我,就活埋了你!」
顏真卿神色安然,對李希烈說:
「既然我的生死已經決定,何必玩弄花樣!
趕快一劍砍死我,你心中豈不更痛快些?」
弄得李希烈沒了脾氣。
後來,李希烈讓人在院子堆積了柴薪,澆上油,
讓人對顏真卿說:「你再不投降,就燒死你!」
顏真卿輕蔑地看了他一眼,一句話沒說,
縱身就向火堆撲去,嚇得那個叛將趕忙把他拉了回來。
顏真卿情知難逃此劫,早就從容地做好了準備。
就自己作了和皇帝決別的奏章、墓志銘和祭文,
用來表示自己必死的決心。最終叛賊還是把他弔死了,
那天是興元元年八月三日,享年七十七歲。
朝廷聽到這一消息之後,停止辦公五天,謚號文忠公。
可以說顏真卿是四朝元老,德高望重,正直敢言,老當益壯,
被盧杞排擠,死在叛賊之手,是天下的奇冤。
歐陽修評價說:「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
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
意思是,顏真卿是位君子,他的品德和性格,
人們初見也許會心生敬畏,然而愈久會覺得愈可愛。
顏真卿的人生如書,把剛直忠烈的品格融入了書法之中;
他的書如人生,把字的端莊與遒勁化成了處世的性格。
這樣的書法,讓我們欽佩;這樣的人生,讓我們高山仰止。
推薦閱讀:
※極簡,是一種生活態度
※兩個人在一起生活上能互相磨合,才有開花的機緣
※生活中如何打圓場(原創)
※我不喜歡這個世界,我只喜歡你
※心不靜,氣必不和;氣不和,生活就會一團糟
TAG: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