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加班嗎? 」「沒有,我24小時都上班」
來自專欄插坐學院職場專欄11 人贊了文章
加班間隙,有兩個朋友在電話里聊天:
一個問:「怎麼,你也在加班嗎?」
另一個回答:「沒有,我從不加班!」問的人羨慕壞了:「你們公司真好,居然還能不加班!」答的朋友哈哈哈大笑,說:「我24小時都工作。」
這個段子是我杜撰的,但別覺得它是個笑話。
在微信時代,這種現象真的越來越變成了現實。多少人,在下班後,微信群里的各種信息閃爍,小紅點閃成了高峰期的交通燈,根本就沒有綠顏色。
所以,我的觀點是,別糾結什麼加班不加班了,那根本就是個偽命題。現在應該思考的問題,是怎麼才能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在一個根本不需要分加班與不加班的年代,把工作做好,才可能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1、準時下班才是做完事情的最好方法
說真的,在職場上,留下來主動加班,是一種政治正確。至少,你不會得到惡評,沒有人會對主動付出自己時間的人有意見,即便是你加班的時候,做得很多工作還是一團狗屎。
所以,思考加班這件事情,根本就不能看錶象,而是要看實質:
你為什麼要加班?如果是日常的工作,你為什麼不能在8小時內完成?
道理很簡單,那就是你8小時內的工作方法、工作效率或者時間安排有問題。
如果是突發事件需要加班,道理也很簡單,那就是你的工作計劃不完善,沒有預案。出現意外的時候,你應該啟動預案,那些提前做好的準備工作,會自動應對才對。
所以,你也看出來了,我說的不是你一定要準時下班,而是你要有準時下班的思維模式和工作方式。
只有你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是對的,並切實可行地被執行到了具體的工作中,準時下班的行動才可能真正的發生。
前日本麥肯錫資深合伙人山梨廣一在《終結低等勤奮,麥肯錫精英教你有用的努力》這本書里,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
想把事情做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準時下班。即使工作做不完,也要準時下班。
這種說法聽起來很矛盾,但這確實是一種逼自己找出更有效率的做事方法,既:「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工作?」
實際上,我們在工作的過程中,都理解提高效率的好處,但沒有幾個人能真正改變做事的方法。很多人為什麼在明明知道我應該早點下班的情況下,還堅持加班,並不是因為勤奮,而是因為偷懶。有時候,多工作幾個小時,其實比改變工作方法更加輕鬆。
以堵車為例,來解釋限制時間帶來的好處。
想像下,你開車到郊區遊玩,回程時卻因為高速公路堵車而被卡得動彈不得,「用心工作早點回家」這樣的工作態度,就像堵車時為了早幾分鐘到家,利用導航與地圖,想盡辦法找到一條解困的路。
沿著高速公路,跟著堵車狀況走走停停就像是加班,這樣比調查、思考、想盡辦法找出脫困的路要輕鬆,但花費的時間也比較多。
當你的目的不再只是「能回家就好」,而是「必須在幾個小時內回家」,就不得不想辦法找出一條脫困之路,也就是說,有了這樣的限制之後,人才會開始準備做出有用的努力。
2、懂得取捨比努力更重要
工作中更為成功的人所具備的共同點是特別善於取捨,而不是更加努力工作。
取捨時要堅持怎樣的原則呢?
優秀的人有三個共同的行為特徵:
(1)做必須的事
奧卡姆剃刀原則認為,不管什麼事,「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也就是說,在工作中,我們正確的解決方法,應該是尋找最簡單的方案,多做不如少做,少做不如只做必須做的事情。
所謂少,少到什麼程度呢?也就是說,只是知道「盡量少」是遠遠不夠的,如果可能,應該追求「少到只有一個」。
對此,寫過暢銷書《征服職場:看達人如何做得少反而做得更好》的莫頓·漢森提舉過一個例子:
漢森有次去輔導一家公司的CEO。他要求這位CEO只用1頁PPT講清楚方案。
對方非常驚訝,費了好大勁,才把最初準備的15頁減少到4頁,但還是無法達到要求。於是只能重新思考:這次演講的重點是什麼?結果,他這位CEO精心準備,用不同的顏色在日曆上標識出方案中要做的行動,這一張殫精竭慮製作出來的PPT非常精良,並最後就集中45分鐘講了1張PPT,這也讓討論非常深入。這位CEO最後也認為這次會面非常有成效。
(2)對過多的目標說「不」
當我們做出取捨決定後,往往還有再添枝加葉的衝動。這種衝動往往來自上司。很多人之所以無法集中精力做最重要的事情,是因為上司給的目標太多。而要想工作成績好,就要對有些不必要的目標說「不」。
當然,向上司說不,並不是要你直接拒絕,也不是為了偷懶,而是你要思考,哪些目標才是最重要的目標。全力以赴做一件,以一當十,後面的一大批都不必再做了,然後全力以赴去做。
這裡更重要的挑戰,其實不是你要跟上司討論派怎樣的工作任務給你,而是上司再派給你很多工作時,你一定要抵制「我要更加努力工作」的想法,並認真思考怎樣為接受到的工作任務排序。這樣,你就可以在最重要的任務上投入更多精力。
在排序後,如果你發現你可以用更少的任務達成上司所提出的目標,不妨跟上司建議,保留哪個,刪除哪個。此時上司一定不反對減少目標。實際上,上司也並不是為了折騰你而故意派給你一堆任務,他只是不確定你能不能抓住重點目標,所以盡量講得更詳細而已。
(3)要創造實際價值
工作中,我們應該盡量去關注它的實際價值,而不是公司內部考核目標。很多人只是關注自己是否能夠完成公司的考核目標,而工作成績出色的人則問的是:
我的工作能創造什麼實際價值?
因為,只有為客戶和他人創造的價值才是實際價值,完成考核目標只是為自己創造價值。
怎樣理解這兩種價值之間的差異呢?
舉個例子:
輪胎的內胎出廠時,員工檢驗是合格的。工廠用出廠的檢驗合格數量來衡量製造車間的績效。看報表,出廠的合格率很高,數量也達標。
但是,長途運輸後,到達客戶處,卻會出現個別的不合格品,原因是氣嘴在顛簸中刺破了疊在上面的內胎。製造部覺得此事與我無關,運輸部門覺得這個也與自己無關。
這就是典型地只關注內部目標,不關注實際價值的反面教材。
知道這個情況後,製造部門進行了檢討,出廠前在氣嘴上套了一個圓形的保護軟蓋,這樣,經過長途運輸後,沒有內胎再被氣嘴刺穿。簡單的改變,讓該製造部們的員工成為調查中表現最好的人之一。
很多人在工作時,只懂得守規矩,按照作業指示執行,完成任務就行。這對於一個追求成長的人來說,是遠遠不夠的。除了做好基本工作,還應該讓他們開動腦筋,思考怎樣才能在工作中創造實際價值。
實際上,入職資歷淺的員工理解這個原則並創造實際價值的能力,並不比工作滿十年甚至更久的人差多少,只是沒有人告訴他如何正確做事而已。
其實,工作出色的人不僅僅是工作時很努力,也不主要是因為他們天資更好,而是因為他們有勇氣在別人加班加點的時候懂得精簡工作,懂得越過一系列的所謂內部績效,了解工作或者產品的真正實用價值。然後根據實用價值去改進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技巧。
3、休息會讓你的工作表現更好
減少加班的另外一個訣竅,就是當你發現工作做不完時,直接選擇休息,而不僅僅是節省和犧牲其他時間用來加班。
有時候,我們不休息,其實不是我們真的覺得自己不應該休息,而是害怕工作表現不佳,有種有負所託的罪惡感。於是,在工作沒有方法取得突破時,乾脆就用最偷懶的方式——加班的方法來抵禦。
實際上,在辦公桌前久坐,盯著電腦不眨眼,並不能幫助我們提升工作效率,也無法幫助我們解決阻礙自己踟躇不前的難題。
職場行為心理學家邁克·格特里奇(Michael Guttridge)對Quartz說,上班族很少會因為要散步而中斷工作,但他們卻願意一邊花時間看社交軟體,一邊自我催眠:「我這是一心多用。」
結果卻是:我們在無意間,花費了過多的時間在不必要的事情上,而這些時間拿來處理工作其實綽綽有餘。
格特里奇還說,現代人習慣在辦公桌前用餐,這是不好的,大家應該在休息時間暫時離開工作場所,才能真正地休息。
當然,說休息,並不是要你真的將工作丟在一邊不管了,而跑去看電影,刷微信,去做各種無聊且浪費時間的事,而是要適時為自己充電,或者重新整理思緒。
不要因為「休息」感到罪惡,足夠的休息會讓你的工作表現更好。每天工作結束後,不管是翻翻雜誌、散散步,還是放空,只要投入其中,都是很好的休息,這絕不是浪費時間,而是善用時間。
4、不要讓壞習慣浪費你的時間
在無線時代,隨著微信辦公越來越普及化,我們完全切開工作時間與生活時間,越來越不可能。既然不能,乾脆就接受工作和生活互相融合。
相應的,在這種工作與生活融合的狀態下,再去用強調準點下班,不加班來做區隔,其實變得越來越沒有意義。
不加班不見得就是好事,加班也不見得就是一件壞事。就像羅永浩為了鎚子加班,村上春樹為了寫小說加班,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但是,如果因為浪費了時間,而不得不加班,就不是好事了。我們真正要思考的不是自己要不要加班,而是自己有沒有因為工作上的壞習慣而加班。
比如,以下的這些壞習慣,就應該力戒之,能避免,就避免;可改進,就改進。
(1)沒有工作計劃,眉毛鬍子一把抓
這類事情是職場新人易犯的錯誤。這種錯誤常常伴隨著不懂得辨識工作內容的重要和緊急程度,不緊急的先做了,重要的卻忘做了。結果是,力氣沒有少花,時間沒有少用,但效果和效率往往都不彰。
(2)分心與無效時間太多
任何好的工具,都是一把雙刃劍,在帶來便利和效率的同時,自然也會帶來問題。
比如,微信在工作中的使用,就是。它可以實時傳遞信息,讓我們在獲得信息方面沒有滯後和時差。但是,過多過於泛濫的使用微信,就會使得你在確認信息和針對某個具體的問題的時候,花費的時間太多。
比如,為了一個包裝標籤張貼位置的事,我就見一群人在群里討論了30分鐘,@了至少20個人。
(3)把加班當作自己可以用的緩衝時間
工作實在太多了,你對自己說:做不完了,乾脆等到晚上再做吧。晚上完不成,你又自己給自己安慰:沒關係,反正我周末也沒有安排其它事情,乾脆周末再加班吧。
這種心態,將會導致你面臨一大堆工作選擇,而過多工作的堆積,則會讓你本能地優先挑簡單次要的任務。而先做簡單次要的任務,則會使得你的時間管控失控。
(4)想把工作一次性全部做完
你可以做的事情,永遠多於可以做的時間。時間對於我們而言,其實是一個選擇與捨棄的系統,選擇那些有價值的事,就得捨棄那些不重要的事。
如果在工作中,你不懂得有選擇就得有捨棄的話,會讓我們無法區分事情的輕重緩急,也就沒法把時間花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而只是想要平均分配時間,一旦想要平均分配時間,最後就會發現要把所有時間都花在工作上才能完成。
(5)沒有下班後的目標
我們不是只有工作,至少還有生活。因此,在做工作任務管理和分配時,要把自己當作一個「完整的人」,而不僅僅是一個在工作的人考慮。也就是說,我們不僅要思考工作上的規劃,還要思考自己的家庭、興趣和人生目標。
如果只有工作規劃,沒有其他興趣和目標,就會感覺好像所有時間都可以用來加班,或者沒有動力讓你想準時下班。
關於作者:古爾浪窪,插坐學院簽約專欄作者。出版有作品《慢成長》,獲得豆瓣閱讀最佳專欄獎。
看到這裡了,那就拿份兒乾貨再走吧,關注公眾號插坐學院(ID:chazuomba):
回復「管理」,即可獲得12套時間管理方案,關於清單、睡眠、習慣、日程、效率。
讓你找回自己的時間。回復「辦公」,即可獲得office精品課21講,輕鬆學會word、excel、ppt職場必備技能。
回復「鹽」,即可解鎖更多知乎小夥伴。
推薦閱讀:
※為什很多90後員工隨意辭職,隨意跳槽?不願意穩定的工作?
※如何選擇理想的工作走好職場路?(8)
※【轉載】職場「三字經」
※職場穿著不要暴露 著裝有度受歡迎
※夜讀 | 情場得意還是職場得意——這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