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稅政策一變再變,到底能帶給我們什麼?
「房產稅」是個很有意思的名詞,像生理期一樣每隔一段時間,它總要來上一回。
這幾天,它又來了。
這次是被短短1個月內發生的三件事撩起:
A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在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布會上表示,要從供給側進一步發力,包括加快推進房地產稅相關政策舉措,實現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加快推進租售同權等一系列配套政策的落實。
B
近日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如何調控房地產市場問題上,官方說法又出現一個巨大的變化——從「遏制房價過快上漲」轉變為「堅決遏制房價上漲」。
C
2018年博鰲房地產論壇近日在海南閉幕。全國政協委員、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提出,房產稅可以遏制炒房帶來的房地產泡沫,房產稅勢在必行,但不會「一刀切」。
可別小看從「遏制房價過快上漲」轉變為「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只是取消了「過快」兩個字。如果房價一直漲,就讓開發商和炒房客懷抱著「房價永遠漲」的信仰,即便樓市調控,他們也會堅信只是暫時的風暴,幻想著調控過後房價反彈,甚至漲得更猛… ...
這其實是一場炒房客的賭博——拿中央調控樓市的決心下賭注。
而國家統計局發言人以前極少直接提到房產稅,為啥這次不是住建部、國土部等部委發聲,而是統計局發聲?
這似乎更像一個特殊的暗號:房產稅落地前的各項鋪墊工作正在陸續推進。
自2014年公布《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起,建立統一的不動產登記平台工作已持續了好幾年。今年6月,這項萬眾矚目的工作終於接近尾聲,不動產登記正式全國聯網。
這意味著每個人家裡多少套房,多少用於自住,多少用於投資不再是秘密。國土資源、公安、民政、財政、稅務、工商、金融、審計… …等一大票部門,想查你的房產情況?開電腦敲鍵盤就OK。
可以說,這是為開徵房產稅打下的重要基礎——讓徵稅在技術上沒問題。
而各地政府陸續出台五花八門的措施來遏制炒房,大大小小的調控風暴已經持續了一年半有餘,堪稱前所未有的持久戰。
近日深圳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房地產調控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明確企業限購、凍房三年、離婚限貸,上海、長沙、杭州等地也出台了相關政策,購房的條件可謂越來越嚴苛。
從機構設置角度來說,國地稅機構的合併意味著機構已經調整到了更適合徵收房產稅的狀態;從監管層來說,銀保監、證監會對上市公司投資房產的行為也已經處在摸底階段… …
以上,所有這些舉措,都指向同一個目標:推進房產稅落地。
綜合這些信號,房產稅似乎迫在眉睫,但真是這樣嗎?
從上世紀末開始,創造了中國人的財富故事、把中國人推上全球財富榜的,離不開「土地」和「樓盤」這一最重要的底層資產。
而當一個國家尚且缺乏足夠的優質資產,比如創新、高科技企業的股權(不是創業板、新三板)、優質的債券,而是房產時,對這類承載著一國富豪們主要財富的資產進行大規模徵稅,必然導致嚴重的資本外逃。
在中國,無論中產階層,還是上流社會,大部分人的財富都在房產中。徵收房產稅,會讓很多人業已實現的階層晉級灰飛煙滅。
此外,富人和企業家一般都是地方經濟的中流砥柱,如果他們帶著資本全都逃走了,地方就業也會遭受損失,可以說地方經濟距離萎靡也不遠了。
總之,房哥、房姐、富人和企業家們,乃至普通人都會用腳投票。
中國目前的經濟已經十分依賴房地產,房產稅必然牽一髮而動全身,因此要打破現狀制定出一個多方共贏的房產稅法,何其難也!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利益損失,需要在決策階段充分考慮多方意見,因此有必要展開更多的公共討論。困難是無法繞道而行的,只能面對和解決。
面對如此棘手的難題,儘管各方都在朝著目標推進前期的鋪墊工作,但至於房產稅法多久才能出台,就要畫上大問號了。
筆者認為,關於房產稅的話題未來仍會像生理期一樣,隔段時間光顧一次,直到胚胎落地、生根、發育。
總結了近年來這麼多相關舉措,在未來一段時間,房價上漲的勢頭恐怕難以為繼,出現下跌倒是大概率事件。
倒不是因為房產稅的出台會讓房價下跌,而是——泡沫確實該擠破了:君不見近日廈門房價神話破滅,徹底顛覆了多少人的認知。
廈門房價相比2017年3月高峰期,島內每平米已經下降了1萬—1.5萬元/平米,島外下跌6000—1萬元/平米,與房價降溫相對應的是地價大幅回落。
從領漲到領跌,這座曾被認為是中國最難買房的城市,房價被爆炒起來的後果,就是被慘痛地摔到溝里。
總之,歷史經驗和經濟規律不可能讓房價無限期漲下去。
正如新京報刊文所言,「雖然按照現行條件,房價大跌不大可能,但溫和下跌則是完全有可能的。一旦房價步入到下跌通道,就會為房產稅政策的出台創造良好的條件。」
推薦閱讀:
※12月百城房價持續上漲 專家批駁房產稅推高房價
※房產稅又有新消息,官方宣布這樣收尾!專家:「簡直是搶劫」調控力度依然不能放鬆
※郎咸平痛批:通脹不可避免 房產稅根本不合法|樓市速遞
※香港正式開徵空置稅,中國內地會跟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