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Jan Lisiecki獨奏會到Gulda研討會

從Jan Lisiecki獨奏會到Gulda研討會

來自專欄談談音樂……聊聊鋼琴……103 人贊了文章

首先先說,這篇文章不是像上一篇那樣討論演奏細節的,更多的是想討論現今歐洲古典音樂圈子音樂家和聽眾的關係、商業運作、以及我個人的一些思考和看法。但是這篇文章比上一篇還要長,斷斷續續寫了快兩個月,覺得太長的可以從中間開始讀。

以下是正文:

今年總算想起來提前訂維爾茨堡莫扎特節的票,這個有著97年歷史的音樂節是現在德國最大的和世界上最古老莫扎特音樂節,規模僅次於薩爾茨堡,而歷史比薩爾茨堡的還要長35年。

四月初看票的時候,六月初Jan Lisiecki的個人獨奏會的票就已經完全賣光了!甚至wait list都滿了!而赫赫大名的法國鋼琴家(並且還在德國科隆音樂學院任教)Pierre-Laurent Aimard,六月中獨奏會的票在那時還剩很多,頓時感覺這個小孩有點神奇。。。

周六抱著試一試的心情去19點開票的last minute售票處,一開門就沖了過去,但只有後面一個套間,隔著拱門聽的座位。要知道之前一天開幕式兩首協奏曲,兩首交響曲的音樂會我在這裡買到了第一排接近正中間的票!

花3歐買了節目單,仔細看了一下他簡歷,佩服的五體投地:95年出生,波蘭裔加拿大人,沒有任何德奧背景,2010年就被DG簽下了,並且錄的是很多成熟鋼琴家都不太敢公演的莫扎特!所以對他第一首莫扎特「小星星變奏曲」還是挺期待的。

聽了差不多三個小節,大概猜到了他的套路,音色很美,句子很好,節奏伸縮對於莫扎特來說有些大,但在我剛剛能接受的範圍內。之後的幾個變奏快的地方額外快,慢的地方額外慢,這個對於我個人來說有點多了,旁邊的同學聽的快受不了了,但是其他聽眾都聽得很爽。

之後的肖邦、舒曼、拉赫、拉威爾,基本都是如此,典型的商演彈法,普通業餘聽眾最喜歡的那種,基本沒明顯錯音,音樂一切都恰到好處,但是也沒有其他讓人眼前一亮的彈法、句法、音色上豐富的變化,對譜面的研究也不是很細緻。

我是坐在了後面的套間里,聲音是經過三個門傳過來的,聲學效果比一般的教堂還要混,我聽到的演奏是打了折扣的。當然,我自己作為彈琴的,在大小不同的音樂廳,不同聲學效果的教堂都彈過,根據他的踏板和曲子中的細節大概在腦子裡能一定程度「還原」在前面的廳裡面聽的效果。並且,時間上的東西,比如速度、節奏、rubato,這些和房間音響效果關係不大,而這些東西已經可以把「音樂性」這一部分佔了一大半。

回去搜了一下,他原來是有自己的個人Facebook的,但這個主頁從2012年就沒更新了。

之後他全部的動態都在他的官方賬號上,來維堡彈音樂會之前,在山上照了一張特別官方的照片,發了個很公關的狀態:

翻了一下他的官網,他的Calendar滿的嚇人,數了一下基本每個月都是十場左右,並且經常是在一個國家彈了一場,馬上要飛到另一個國家,甚至另一個大陸!曲目量也大的嚇人,未來三個月要彈11首協奏曲!外加幾場獨奏。

這也是很多人不願意當職業鋼琴家的原因,寧可不去賺這個錢,也不要這麼大的壓力和工作強度。前兩天在答案Fazioli:怎樣克服上台的緊張心理? 里有寫,就連天賦無出其右的阿格里奇,那個氣壓全場,神一樣的女人,在後台卻是「我感覺不舒服,這個不對,不行我不能彈,我緊張死了,趕緊取消吧,我真的不想彈,我不知道怎麼辦!」

https://www.zhihu.com/video/1005145617781452800

Lisiecki基本上來說就是一個類似George Lee一樣的神童,從小就註定了要走職業演奏家這條路,十四歲被DG簽下來錄莫扎特,二十齣頭已經和無數赫赫有名的大師合作過。還被Classic FM評為「三十歲以下最有潛力的音樂家之一」。

但整個官網的宣傳套路,並不是我們傳統印象中音樂家官網的樣子:

而是:

給人感覺像:

這個不禁讓我想起上個月大師Friedrich Gulda(古爾達)的兒子Rico Gulda(也是一個有能力,並且還有背景,但是放棄職業鋼琴家道路的)來我們學校開的Workshop。他現在是維也納音樂廳的經理人,主要負責演出安排,和我們詳細討論了現今古典音樂的商業運作,也從我們這徵求建議。

其中一個點就是「Image Management」,印象管理,古典音樂家也是要建立一定的個人形象的。他可能看在場有兩個中國人,沒提那位裙子到大腿根的,而是提了這位喬治亞人。她官網的照片是這樣的:

還有一位希臘俄羅斯混血的指揮,他官網的圖片都是這個風格:

還有個宣傳新的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的視頻,一大半的時間都是他的鏡頭,都是這種畫風:

也不難理解,經紀公司會根據藝人特點給藝人一定的定位,並按照這個方向打造個人形象,有的定位成小鮮肉男模,有的定位成性感女郎配上夢露的經典動作,有的定位成暗黑風格魔法師般的指揮,還有的定位成表情帝。這些東西和演員,歌手的運作是一樣的。

這也是我一直在知乎重複的觀點,彈得好不好、音樂深不深,和知名度、出場費、社會地位,沒有直接關係,有些時候經紀公司其他方面的運作佔大頭。郭德綱說相聲界出名是要「三分能耐,六分運氣,一分貴人扶持」,古典音樂界也是類似的。

Gulda先生工作維也納音樂廳有個會員機制,就是開票的時候會員是可以先買的,過一段時間之後,非會員才可以買。世界上最著名的鋼琴家,社會活動家,他在維也納音樂廳的音樂會,會員買的比例非常非常少,而買他的觀眾,很多是平時不怎麼過來聽古典音樂的。當然,這樣也很好,他能把如此艱深,大量背景知識也只不過能略知一二的傑作,讓普通人感受到,並走進這個看似高的嚇人的門檻,對於整個古典音樂來說,應該不是一件壞事。

個人認為,彈得好聽,和彈得好聽的同時鑽研了每一個細節,每一個音符都是根據自己的背景知識,深思熟慮出來的,這是大多數商演鋼琴家和鋼琴大師的區別。Jan Lisiecki雖然年輕有為,被很多大師看好,但是還是屬於前者的。當然,對於他這個年齡的藝術家,才華橫溢,充滿激情的演奏,也比十分理性,冷靜大腦的演奏更符合人設。

上段所說的後面一種鋼琴家,在知名度方面往往遠不如前者,所以在2018年,大多數掏錢買票的觀眾,對於一年幾十場上百場商演鋼琴家興趣更大,對於正在向大師的路上前進,一年只開幾場音樂會,場場精品,但是還沒達到大師口碑的鋼琴家,興趣不是那麼大。因此這些人的票價也低很多,只有當這些人在學識和名氣同樣都達到大師級的時候,票價才有可能和商演鋼琴家在年輕的時候差不多。

當然,這兩種音樂家是無法互換的,這個世界需要各種各樣的人,去entertain不同口味的聽眾(有一部分不是聽眾是觀眾)。這兩種鋼琴家需要的能力也是不同的,很多商演鋼琴家即便人到古稀也無法成為那種鑽研細節到可怕程度的大師,很多場場精品的鋼琴家往往也無法達到隔幾天一場的演出強度。


推薦閱讀:

讓我彈首夏天的鋼琴曲子送給你。?
純鋼琴-流入心底的那一抹美好
2015年新世紀鋼琴單曲選集及總結
如何演奏布格繆勒鋼琴練習曲
【和弦寶典】:遇到「歌詞+和弦」的譜子,怎樣彈伴奏?

TAG:古典音樂 | 鋼琴 | 經紀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