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思考習慣之從破碎思考到完整思考

改變思考習慣之從破碎思考到完整思考

來自專欄辛雷的專欄22 人贊了文章

從破碎思考到完整思考

改變思考方法,進而改變思考習慣,第一個重大方面,就是從破碎思考到完整思考。

多數同學的思考,都是破碎的。這是因為,看書的順序,往往是以知識點為主的。現從「辛雷思維」的角度,分析一下:

例如,查詞典時,例如你使用《詞源》一書時,該書中,對某個字(詞)的解釋,可以看做是「思維支腳」;

這個這個字的反義詞、近似詞等,可以看做是「思維鉤子」;

某些例句,可以看做是「思維漩渦」;

而對於這個字可用於哪些方面的說明,則可以看做是「思維限制」;

而一些奇特的、怪異的用法,可以看做是「思維極限」。

學英語最常用的《牛津初階中階高階雙解詞典》等,也類似。

學生看詞典時,往往就是要把一個字(詞)的解釋、例句、類似詞等完整的看完,甚至還要精準的記憶之。一般的,學生們只有看完某一個字(詞),才能看下一個。這種學習方法,對於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一旦看完某個一「新」的字(詞),以後認識、理解、記住,甚至能直接靈活運用了。而對於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則沒啥用處。

比如,學習能力達到一定境界,每天僅僅看《詞源》,你的語文水平就能大幅提高;每天僅僅看《牛津英漢詞典》,英語水平也能提高。

那麼,這個「境界」怎樣判斷呢?

一般的,要求學生在閱讀方面的「思維漩渦」很強或者極強

另外,如果學生的「看懂率」不夠高,就沒法進行下去。

還有,如果學生思維支腳不夠好,也沒法進行下去。

這,就是破碎思考。

如何進行完整思考?

而在辛雷思維指導下的學生,則無需如此。

例如,學生可以按照「思維支腳」、「思維漩渦」、「思維鉤子」逐一看書。比如某學生看《詞源》,可以看三遍,第一遍看每個字的意思,這是按照「思維支腳」看書。看完一遍後,再按「思維漩渦」看。

怎麼算是看完一遍呢?不是說你要把一本書的每一項都看完,才算看一遍。你一本書的每一頁只看一行,從頭看到尾,也算看一遍;你一本書只看懂百分之一,也算看一遍。

然後再按「思維漩渦」看,比如專門看例句。

然後,你可以再按「思維鉤子」看,比如只看反義詞近義詞,等等。

學校的英語課本的教學,也是在典型的「破碎思考」下的。

把一篇英語文章當成「至寶」,反覆僵化的學習,違背了思維規律,是低效的教學方法。

經過教師的不遺餘力的課文分析之後,大家再反覆僵化的理解、記憶。一篇英語課文,就會成為一個巨大的「思維垃圾塊」,嚴重影響學生以後的靈活運用,這些一篇篇文章積聚成的「思維垃圾塊」達到一定程度,學生的英語學習,就進入屏障了,學生的英語,再也不會有絲毫的進步了。

原理:「破碎思考」下的思維干擾

(本文,也可以用於理解辛雷的「看題」、「思維壓縮」等的本質)

「破碎思考」下,你的思維,很容易受到各種干擾。第一個「思維干擾」的方面,就是自我干擾。比如你看字典查某個字,看完這個字的解釋之後,你或許就理解這個字的意思了,但如果你再看例句,可能就會被干擾。本來正確的理解,反而出現理解偏差了。這就是「某知識點自我干擾」。解決方法就是只看一個方面,比如你看字典時,只看解釋,例句從來不看。再例如,你數學「看題」時,碰到「難題」的詳細解題過程,你只看能看懂部分,看不懂部分直接放棄。

這可看做是「不求甚解」的一種學習方法。使用這種方法,你的看書速度就會大幅度提高,例如,你能一天內看完一本小詞典,兩、三天看完一本數學有詳細解題過程的習題書。

使用這種方法,你可能被認為是看書不認真、混弄,甚至屬於「大逆不道」了,但實際上,這種方法可以把更多的知識點的某一個方面放在一起思考,形成思維漩渦。

如果不這樣學習,靠一個知識點自身,強行靈活運用,這很容易產生「思維干擾」。而你把幾十、幾百、幾千個知識點放在一起思考,而且思考過程中放棄任何看不懂的內容,這樣,你就更容易形成思維漩渦。

這個道理,類似於你的力氣再大,你也不可能把一個小鋼珠捏扁,但你不需花太多力氣,就可以把一大缸水轉成一個大漩渦。

更多內容請關注公眾號:辛雷談學習


推薦閱讀:

那些職場高手的結構化思維是怎樣煉成的?
概率思維走天下
你獨立了,但你的思維真的「獨立」了嗎?
轉識成智開發靈性思維

TAG:思維 | 學習方法 | 學習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