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之前先讓自己成為優質父母

培養孩子之前先讓自己成為優質父母

1 人贊了文章

教育家葉聖陶說: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拉開孩子差距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從小養成的各種習慣。教育從古至今都是一個很大的話題,面對自己家的孩子的時候問題層出不從,總是你家有你家的經驗,他家有他家的經驗,很多人都把問題放在小孩的身上,有問題的是小孩、不聽話的是小孩,我們是不是應該想一想從自己開始,不要總想著改變小孩,而是想想如何改變自己。

所以先改變自己,從做優質父母開始。《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是一本有著75條黃金法則培養孩子的情感和社會能力,在每條法則的最後都有一條教你這樣做,這本書告訴我們養育孩子是一種技能,可以通過後天習得,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是,需要反覆實踐。

《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的作者艾麗卡·雷斯切爾曾作為麥肯錫前諮詢顧問,雷斯切爾博士是「幸福健康寶貝」(Happy Healthy Kids)顧問委員會委員,在加州大學、哈比托特兒童博物館等學校和機構創辦了廣受歡迎的父母教育研討班。

面對教育孩子這個問題時,我們有時很難再做出理智的決定,而更習慣於按過去的經驗辦事。我們就像喪失了選擇方向的能力,僅僅靠自動駕駛盲目前進。我們總是試圖控制孩子的感覺和行為,事實上,我們之所以會心煩意亂,不是因為孩子的行為,而是因為我們缺少實踐。

優質父母必須言出必行

在這條原則中包含兩層意思:

1.如果你不能或不會強制執行你對孩子制訂的規則,你就不要制訂這樣的規則。

2.遵守你的承諾。

對於孩子來說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讓他知道,父母是說話算話的,這能建立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相互信任和尊重,也能保證良好的親子關係。當我們面對自己未完成的工作而推卸責任時,我們失去的不僅僅是做優質父母的資格,還有自身發展進步的機會。對自身行為及強烈情緒反應的根源不甚了解的人,無法意識到自己正面臨困境,也不清楚自己的內心已經充滿了為人父母的矛盾情緒。

所以在對孩子做出承諾要非常小心,無論你的承諾是與孩子一起做某件事,還是向孩子明確指出違背某個規則的後果,一定要確保按照你說的去做。

優質父母避免毒舌傷人

你是否曾經對你的孩子說過這樣的話?

「你把我搞瘋了!」

「你犯了什麼毛病啊!」

「你真是個壞男孩/女孩!」

「你最好按我說的做,否則後果很嚴重!」

我們時常會被眼前的情緒所困住,急於讓孩子收拾整齊,出門上學;或者急於讓孩子上桌子吃飯,於是我們經常發現自己所說或所做的事情,根本沒有考慮到這些話或行為的長遠影響。

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會遇到各種嚴苛的形勢,要求我們必須儘快適應並做到最好。很多人都會經常因為未完成的工作或者未解決的事情而被人質疑其能力。任何一件懸而未決的事情都會讓我們在面對孩子時喪失耐心、口不擇言,而這種態度和言語對孩子的成長沒有任何好處。

優質父母總是盡量用愛的語言和行為來與孩子交流,即便有時他們不認同孩子的行為。我們可以讓孩子明白,行為是一種選擇,我們應該向孩子強調,他們能夠學會更好的做出選擇。

優質父母都不完美

所有的父母都會犯錯,這既是父母的一個學習過程,也是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們在養育小孩的過程中,就是在不斷的實踐也是在不斷的學習和進步。

通過對《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的學習,讓我們知道為什麼在教育小孩中家長會犯錯的兩個原因:

1,我們做父母的不可能一直處於專註狀態,有時候我們分心了,沒有注意到自己的怒氣正在上升,處於爆發的邊緣,然後,我們發現自己大發雷霆了;或者沒有注意到小孩問我們問題時,我們只是糊弄般的應付了他。

2,我們有的時候做不到言行一致,所以想要成為優質父母,必須對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當有必要向孩子道歉時,這麼做是一件非常有效的方式,可以教孩子形成正直誠實的品格,而孩子也會模仿父母的行為。

我們每天為了生活而生活,卻沒有去體會生活的真正意義。那些未解決的事情的介入會直接影響我們看待自己以及對待孩子的方式。這本《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不僅能讓我們做更好的自己,更是讓我們學會怎麼樣去做一個優質的父母。書中還有更多的法則等著我們學習和實踐。


推薦閱讀:

家庭教育: 告訴孩子,為什麼必須上大學
長達25年的實驗告訴你:教育孩子是否有目標關係到父母的晚年生活
家長如何解決孩子做作業「拖拖拉拉」
教育孩子從溝通開始(二十一)
態度的意義

TAG:家庭教育 | 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