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名的產品如何從零開始推廣,推廣產品和品牌哪個更重要?

不知名的產品如何從零開始推廣,推廣產品和品牌哪個更重要?

來自專欄中小企業「引流-銷售」指南

以下內容為鏢獅網(鏢獅網-網路推廣、微信代運營,國內領先的營銷策劃推廣服務平台)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走法律程序維權。

如果你有任何問題,歡迎加我微信【biaoshi555】交流。

要先活下去,然後再討論名聲的問題。

題主問這個問題,其實是沒搞明白產品推廣和品牌推廣目的的區別,產品推廣是為了當下的銷量,品牌推廣是為了未來的銷量。

一個初創的品牌,先不要考慮未來的銷量,而要踏踏實實搞定眼前的銷量,這樣才能活下去。

另外一方面說,初創公司玩不起品牌推廣。品牌大多數是廣告費喂出來的,可口可樂一年花40億打廣告,目的不在於當下獲得多少銷量,而在於強化概念,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品牌價值,讓品牌價值在消費者大腦中留下烙印。

這點,初創品牌也拼不了。

我認識的初創公司老闆,願意拿出來的廣告費也就幾千塊,咬咬牙擠出幾萬已經算是很多,太貴的渠道是絕對不敢使用的,自然覆蓋的人群少,很難形成品牌效應。

既然如此,不如曲線前進,先搞定銷量,再用銷售額喂大品牌。

先做好產品推廣,讓消費者願意嘗試你

很多老闆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同樣是很好的「良心產品」,有些產品就是很難推廣?

比如,保險和巧克力都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說服消費者嘗試一種全新口味的巧克力很容易,讓他們買份保險卻很難。

為了研究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知道消費者到底在什麼情況下,會更容易接受新產品。然後反向推理,自然就能找出阻礙消費者接受的因素。

過去眾多的消費者行為研究,當產品具備了什麼屬性,更容易讓用戶接受,發現了這些因素:

產品第一次嘗試成本低:第一次嘗試門檻低——比如買一塊巧克力嘗嘗;

產品先驗性價值高:購買前能夠判斷其價值——比如手機買之前一看參數就知道;

產品後驗性價值高:購買後能判斷其價值——比如巧克力好不好吃,吃一次就知道了;

產品帶來正面形象:使用後能提升形象——比如買高端產品;

產品理解成本低:產品容易被理解——比如更苦的巧克力,很容易理解;

產品容易被關註:消費者容易關注此類產品的信息——比如服裝;

產品符合過去認知:消費者不需要改變認知——比如一雙鞋子。

同樣價值的產品,如果更多地具備了上面的屬性,在向消費者推廣就會容易很多。

而任何不符合的方面,都會形成對產品推廣的阻礙因素,導致即使產品很好、很能滿足需求,也會在前期推廣時步履艱難:

產品接受門檻高——買保險,需要掌握大量信息;

產品缺乏先驗性價值:購買前往往無法判斷質量——比如電影,不看怎麼知道好壞;

產品缺乏後驗性價值:購買後也無法判斷質量——比如一款健康產品,服用後也很難判斷好壞;

產品理解成本高——比如一個「移動時尚服裝定製平台」;

產品不容易引發關注——我們會關注手機,但不太關注手機電池;

產品不符合認知——習慣買5元一瓶的果汁,為什麼要買一個20多元的健康果昔?

上面的「認知阻礙因素」會讓很多明明很有用的產品在前期推廣緩慢(比如當年的切片麵包機在美國花了15年才逐步推廣),作為營銷人往往很難改變這些產品屬性,但我們實際上可以針對每個「認知阻礙因素」對症下藥。

下面我們就針對每種認知阻礙因素開開藥方:

1. 接受門檻高—轉移用戶動機

很多產品,雖然本質上可以給用戶帶來便利,但初次接受門檻高,甚至在一開始會給用戶帶來「負體驗」。

比如有一個幫男人挑衣服的APP叫垂衣,購買了會員服務後,通過測量數據等一系列流程,可以收到穿衣顧問為你挑好的男士服裝。

這幫助男性解決了「懶得挑衣服」的問題,並且主打「讓你買到好衣服更輕鬆」。

這樣有什麼問題嗎?

這就是典型的高接受門檻的問題——我來這個平台是為了更輕鬆買衣服,但是第一次嘗試時因為要學習、理解、錄入數據等,反而還不如直接逛天貓輕鬆。

這種的「初次負體驗」嚴重阻礙了此類產品的推廣。

那怎麼辦呢?

一個關鍵的做法是:轉移用戶動機,需要讓這個產品解決一個用戶之前無法解決的任務,而不是解決一個「更便利」的需求

比如這個APP並不應該強調「選衣服輕鬆」,而應該強調「選衣服專業」——讓一個美女形象的人,不斷說中國男士其實根本不會搭配衣服,都不知道襯衣離開袖口兩厘米,然後再說「我們可以幫你更專業地搭配衣服」

這樣的話就會有更多人寧願忍受第一次提交身體數據的麻煩,而嘗試這個平台的服務。

之所以這樣有效,是因為:用戶持續使用的真正動機,和第一次嘗試的動機,一般不是一個動機。

2. 缺乏先驗性價值-利用從眾心理

有些產品,用戶在使用之前,無法判斷質量或者感覺沒什麼提升,從而導致先驗性價值過低,形成了推廣阻礙因素。

比如電影——看之前無法判斷質量;比如更高收益率的理財,只差不到1個百分點,感覺不出有什麼區別。

如果是「使用前無法判斷質量」,營銷上的解決辦法一般是利用從眾心理:人們會觀察其他人的行為,以判斷自己是否應該做。

比如看電影前不知道電影好不好,看看豆瓣上大家的點評就可以了。

喝某個涼茶前,不知道好不好,但反正是「全國銷量遙遙領先」,大家買的一般不會錯。

這方面,很多公司的重要做法是:塑造用戶故事,讓眾多消費者可以看到購買後的結果。

比如美容、培訓、保健品等行業,都集中火力講幾個用戶購買產品(或者參加培訓)後人生的改觀,這種故事對缺乏先驗性價值的產品來說,遠遠比產品屬性要重要。

還有,如果是「使用前,感覺提升太小」,那麼常見的方法是:利用人的「損失厭噁心理」——人對小的利益不關注,但是對即使很少的損失常常會關注。

比如:一個理財推廣,收益率僅僅上升萬分之五——10萬塊錢,僅僅有50元的差距,讓人預先感覺價值太小,幾乎沒有動力去嘗試。

這個時候應該做的,並不是讓顧客把「該理財產品」理解成收益,而是把不會用該產品理解成損失——比如告訴消費者:

「你浪費了1杯哈根達斯。因為懶得下載APP,你沒有選擇更高利率的銀行,白白浪費50元利息。」

「而***,比櫃檯的利息更高,而你需要的,僅僅是掃描二維碼。」

通過把收益轉化成損失,同時把小額的收益具體化(不是跟數十萬的存款對比,而是跟日常消費支出對比),會提高用戶對價值的感知。

3. 缺乏後驗性價值-提高價值感知

有些產品是僅僅缺乏先驗性價值,用之前感覺不到價值或者無法判斷質量,而很多產品,連後驗性價值也缺乏——用戶用完了,都感覺不到質量和價值。

比如保險、戰略諮詢服務、健康食品、軟體等,用了之後要不就覺得「沒什麼感覺」,要不就是「無法判斷質量到底怎麼樣」。

對這種因為缺乏後驗性價值而導致的阻礙因素,到底怎麼破?

一般來說,常見的方法有兩種:

A.提高價值的可感知性。對於這類產品,可以想辦法讓人體驗到「使用後的區別」,即使這個區別可能並不是你的核心價值。

比如讓口腔清潔的牙膏,本身「缺乏後驗性價值」,用了之後口腔變健康很難一下子感覺到。所以牙膏加入了清新劑,讓我們每次刷牙後感覺很清新,從而感覺口腔一下子變健康了。

即使這種清新感覺和口腔健康其實沒關係,但會讓我們感覺自己刷牙後「變健康了」。

B.提高產品使用的心理價值。如果產品的直接使用感知價值很低(比如買了保險感覺不到利益),可以通過提高保險的其他心理價值來推廣——比如塑造形象的價值。

「購買兒童保險,享受安全生活」——看起來沒什麼力量。

但如果激活購買者的形象意識,就好多了:

「每天一杯咖啡的錢,給孩子買個守護。」 (讓人感覺給孩子買保險是「負責任的好爸爸」的象徵)。

4. 產品帶來負面形象-給購買理由

有些產品有價值但推廣門檻阻礙大,是因為產品本身的使用會帶來負面形象,比如用高性價比的手機,會帶來「沒錢」的負面形象。

這時候關鍵的方法就是:幫消費者尋找購買產品的合理理由。

比如陌陌的很多用戶,因為擔心被人認為「用陌陌是為了約炮」,而不好意思使用。

這個時候陌陌就推出了「就這樣活著吧」系列海報,為用戶使用陌陌提供了合理理由:

「我用陌陌不是為了約炮,而是因為我是一個不甘於混跡熟人圈子的人,因為我是一個熱愛挑戰的人。」

再比如紙尿布剛在美國推廣的時候主打「方便媽媽的選擇」(因為省的洗尿布),結果推廣緩慢,因為這給媽媽們帶來了「我懶得洗尿布,才用紙尿布」的負面形象。

後來主打「保護小孩皮膚」等賣點,結果大受歡迎,這給媽媽購買紙尿布提供了合理且無損形象的理由——「我買紙尿布不是因為我懶,而是因為它對孩子皮膚好。」

所以,如果「負面形象」是產品推廣的阻礙因素,就要通過營銷來給你的消費者尋找合理化的理由,以減少這種阻礙。

用戶裂變,讓更多人知道你

當你的產品做的比較成熟了,就可以開始使用一些推廣,讓你的產品被更多人知道:

你可以使用微信推廣渠道

如果你公司的自媒體做的一般,想要有更大的覆蓋面,就要求助微信平台的廣告了。

(1)微信朋友圈廣告

按效果付費,微信系統廣告,可根據手機類型、年齡、城市和興趣表情對目標人群進行匹配。

(2)廣點通廣告

按效果付費,微信系統廣告,也就是微信公眾號末尾的Banner廣告。

(3)微信大號廣告之軟文廣告

常見於顧爺、深夜發媸、咪蒙等優質公眾號,其廣告形式易於被粉絲接受。

當然如果你的預算不夠的話,我並不建議你選擇太貴的KOL。經我測試,如果你有5萬預算,選5個均價1萬的KOL效果好於選擇一個報價5萬的KOL。

在哪裡選呢,我之前是在微播易上選的,只要填寫你作為廣告主的信息,就能看到報價。

可以使用社交網站/論壇的推廣渠道

鑒於百度貼吧的高人氣和百度作為中國最大的搜索引擎的特殊性,百度貼吧依然有一定的營銷價值。另外,論壇能聚集有相同興趣的人,人群相對精準。

1、輔助SEO

以豆瓣網為例,豆瓣網有兩個排名和收錄都很好的應用,一個是豆瓣日誌,一個是豆瓣小組發帖。豆瓣做的內容被搜索引擎收錄後,只要是關鍵詞拿的准,慢慢精準的自然流量就會多起來。

2、用戶社群運營

百度官方吧可用於用戶社群運營,百度貼吧的優勢是「社群容納感」較強,用戶與用戶之間的交互,讓用戶尋找到社群的歸屬感。

3、發帖推廣

發帖推廣難度越來越大,因此,對於發帖板塊選擇,發帖內容,發帖方式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你的任務是發出看起來是正常內容的帖子,但實際上是為了做推廣的帖子。

比如以前做的一項目,為了推廣一個抽獎活動,我就在各種論壇的熱門板塊,發類似:xx公眾號做抽獎,是真的么?來做推廣和宣傳。

除此之外,如果你的預算足夠,你還可以找擁有目標用戶的大V進行推廣(微播易可以找到)。


推薦閱讀:

有關英文讀經幾點意思[紹南文化·讀經教育推廣中心]
史上最完整的一個App運營推廣計劃方案
【推廣】手術前一天要禁食灌腸?市一院胃腸外科開展ERAS模式,這些都Out了!

TAG:推廣渠道 | 推廣 | 品牌營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