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7分考入北大女孩:貧窮不值得感謝,經歷貧窮是因為避無可避

707分考入北大女孩:貧窮不值得感謝,經歷貧窮是因為避無可避

來自專欄羿雲天說6 人贊了文章

這兩天,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刊發的雞湯文《感謝貧窮!707分考入北大,她的這篇文章看哭所有人》再次成為討論熱點。

文章介紹了一個名叫王心儀的18歲女生,剛剛在高考中取得了707分的成績,被北大中文系錄取。然後寫了一篇關於自己、關於貧窮、關於希望的文章引發了網友的強烈反響。

王心儀出生在棗強縣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媽媽體弱多病,常年在家照顧患有高血壓、哮喘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姥爺。家中有兩個弟弟,大弟弟即將升入高三,小弟弟還沒有上小學。一家六口全靠家中的五畝地和爸爸外出做零活補貼家用。

貧窮的家庭和命運多舛的生活,讓窮人的孩子學會了早當家。

王心儀不僅在學習之餘,主動幫爸爸媽媽承擔家務,經常會下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餵雞割草,採摘棉花,放羊,春耕時幫媽媽在田間犁地,她在前面拉,媽媽在後面推,深一腳,淺一腳,稚嫩的肩膀過早地幫父母一起扛起家庭的重擔。而且每個月在學校花的生活費是平常孩子的一半,每次買飯就買一些大白菜,捨不得吃點葷菜。

然而即使生活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中,王心儀依然堅強如剛,她在《感謝貧窮》的文章中寫道:

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

感謝貧窮,你讓我領悟到真正的快樂與滿足,讓我能夠零距離地接觸自然的美麗與奇妙,享受這上天的恩惠與祝福。我是土地的兒女,也深深地愛戀著腳下堅實而質樸的黃土地:我從卑微處走來,亦從卑微之處汲取生命的養分。

感謝貧窮,你讓我堅信教育與知識的力量。來自真理與智慧的光明,終於透過心靈中深深的霧靄,照亮了我幼稚而懵懂的心。貧窮可能動搖許多信念,卻讓我更加執著地相信,知識的力量。

一個來自貧窮家庭的孩子承擔了在自己的年齡本不該承擔的苦與累,的確讓人心疼,也對於她的懂事、堅強和樂觀以及通過勤奮努力考入北大的感人事迹點贊。

可是,媒體過分熱捧的「感謝貧窮」卻並不值得歌頌,也不值得感謝。

這就像之前有一個國家運動員獲得冠軍接受採訪時,首先感謝的是自己的父母,而不是國家的培養一樣,即刻遭到了來自教練和媒體的口誅筆伐。

當命運的無情和現實的殘酷,由一個本不該承受的生命承載之後,對於這個生命來說,無異於是殘忍的。而比這更殘忍的是,來自外界的輿論和周遭的閑言碎語又給她加上了一層枷鎖,讓她必須囿於這種困境,必須無條件的接受和默默忍受,必須困於這種艱難困苦而選擇隱忍和默不作聲。

彷彿這一切苦難都是她必須承擔和理所應當的,而選擇性地忘記了這種苦難其實並不需要她來承擔,她也承擔不起。

古話常常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於是,在很多影視劇中,也在極力塑造和宣揚一種忠孝謙恭、賢良淑德的典型模範,甚至是毫無原則地承擔所有悲慘命運的饋贈,而從不奢望這種饋贈的標價。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初婚》、《歲歲年年柿柿紅》之所以受到熱捧,正是因為劇中塑造的女主角,吻合了中國自古至今善良、堅韌、賢良而溫柔的女性形象,無論遭遇生活中任何的打擊,都會選擇無條件地全盤接受和只問付出不求回報。

這種光輝形象是值得歌頌的,但是當這樣的人越來越多的時候,卻沒有人問過她們是否真的值得,是否真的無欲無求?

其實,她們也是活生生的小人物,也是有各種物質和精神的需求,只是被來自社會各個層面和人言可畏的禁錮以及輿論的刻意拔高而變成了一個別人眼中的「高大全」的符號。

我在前幾天寫的文章《從多次被頂替到農村劇一姐,這才是大女主劇的正確打開方式》中提到:

苦難就是苦難,本身沒有任何意義,對於痛苦的思考才是有意義的,才會使人真正的成長。苦難只是成長中遇到的一個部分。

我們說苦難可以磨礪人的意志力,那只是因為我們無法躲避苦難而強行附加上去的。苦難本身並不值得追求,經歷苦難,只是因為苦難本身無法躲避,即便歷經磨難也不會因此守得雲開見日出。在苦難中起起伏伏掙扎了一輩子,而一事無成的人大有人在。

所以說,王心儀們命運多舛的苦難生活,其實是避無可避的。

如果能夠選擇,相信絕大多數人都願意如王思聰一樣,拿著老爸王健林隨隨便便給的十幾億去創業玩玩,即使失敗也無所謂,或者如文章《近十年高考狀元背後的真相:有錢真的能保護你所有夢想成真》中所說的一樣,生於一個富裕的家庭,不愁吃不愁穿,一心只讀聖賢書,然後有選擇各種興趣班和出國旅遊的機會,最終考入北大清華這樣的名校。

生活本來就是由一個又一個苦與甜構成的,無論是先苦後甜,還是永遠苦難,都是當事人不願意麵對但是又不得不面對的。

苦難必然會經歷,但是卻並不值得讚賞和感謝。

貧窮也不值得感謝,經歷貧窮只是因為它是生活的一部分,沒有來自家庭的貧窮,必然會有來自社會的困難,能夠躲避暴雨的襲擊,卻逃不過寒風的刺骨,其實都是避無可避的。

我們歌頌苦難,只是希望每個人能夠經歷苦難後得到成長,而不是一味地去吃得苦中苦。

吃苦的孩子值得同情,但是卻並不值得歌頌。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話不知道害了多少孩子和家長。

貧窮可以激勵一個人更好地奮鬥,如王心儀們一樣通過相對公平的高考制度走向成功,但是更多的則是會打擊生在貧窮中的孩子走向自卑懦弱和自暴自棄後選擇輕易放棄。

明明可以通過努力享受更好的,為什麼非要通過吃苦來宣揚苦難是一種財富?

在這個殘酷的現實面前,最終你吃得苦越多,越會成為一個人下人。

正如媒體評論的,如果貧窮有意義,那還追求什麼富裕?如果貧窮有意義,那還做什麼扶貧工作?

【羿雲天,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自媒體主編,心理學愛好者。原名徐亨福,生於蘭州,現居鄭州。專註婚姻情感、家庭教育、心理學原創作者。有料有態度,更有溫度。新浪微博:羿雲天;微信公眾號:羿雲天說(ID:yiyuntianshuo)】


推薦閱讀:

民辦幼兒園加盟,選擇品牌好的幼教機構!
從炫富到炫狗富,「富一代」為什麼教育不好「富二代」?
培養愛心是教育孩子的根本
【早教課堂】生活教育和「玩學」內容
有語言自閉症孩子的主動表達訓練

TAG:教育 | 貧窮 | 北京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