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的所謂內幕(十)半手工壺,即將滅絕
來自專欄紫砂·清涼雜記17 人贊了文章
半手工壺,古已有之。在明末時大彬以前,大部分紫砂創作都是用「外木模層累成型」。但由於開模水平低下,精度感人,形製品種單一受限,大彬便研發出一套「圍片慢輪拍打成型」,也就是我們現代人所謂的「全手工壺」,極大的解決了木模精度低下、品種單一的痛點。解放後,為了增加單一品種生產效率,規範形制,國營紫砂廠根據現代石膏開模技術,先後設計生產了「水平石膏模具」、「仿古石膏模具」、「茄段石膏模具」等茶壺身筒外模,以供大批量生產。一直以來雖無明確定義,半手工壺就是丁山本地通俗意思所說的「模具壺」。
粗略估計,丁山目前仍有數萬人依靠石膏模具過活。跑量的,一天可生產10隻;精工一些的,一天可做2-3隻。但其中很多人還不知道,他們的大難就要臨頭了。
因為丁山出現了一種江西景德鎮陶手帶來的新工藝——「滾壓成型」。
「滾壓」的原理其實很簡單,這頭猛獸配有一個高速旋轉的轉頭、一副外模、一塊被扔在模具中的泥料。機器開動,轉頭壓入外模,轉頭利用離心力均勻的把泥料打在外模上,身筒成型。整個過程不超過10秒。
身筒成型後(完美的離心力,使得線杠、內壁、子口也同樣完美),再由人工接嘴接把、簡單了坯。滾壓機不挑泥料,無需添加任何其他成分,可以製作市面上所有的圓形光素器。
肯定有朋友會產生疑問,那滾壓壺和半手工壺會有哪些區別呢?
答案是……沒有區別。
灌漿壺、手拉坯、機車坯,因為其極易分辨的特徵,導致它們無法取代半手工。但滾壓壺,它的工序、原理,和半手工壺幾乎是一樣的。唯一的特徵就是身筒(以及其附屬的子口、線杠)的工藝更精細,胎壁更均勻。簡單的說,滾壓壺的品相更好,價格更低(綜合成本可以做到百元以下)。
但嘴、把仍只能由人工拼接,由於滾壓的主要特性是高效低價,那麼往往不會在這一塊投入太多成本。因此,如果您以較低的價格,買到一把身筒工藝幾乎完美,但嘴把型體不妥或工藝不佳的商品壺,那麼有較大概率是一把滾壓壺。
據圈內消息,在某東上很火爆的一個紫砂商鋪,千元以下的,已基本「鋪裝」滾壓壺。
寫到這裡,思緒萬千。一方面是對於丁山半手工從業者命運的擔憂:很多工手大呼今年沒生意,其實他們只是不知道有一種工藝更「好」的「新」方法在漸漸的取代他們,等待著他們的是溫水煮青蛙還是快速死亡?另一方面,關於消費者:花了更少的錢,買到一把看起來更漂亮的所謂「半手工壺」,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抑或,這就是一種無法阻擋的趨勢?
再有,近些年積極湧現的「有品位、有良心」,標榜情懷的壺販們,你知道你賣的是滾壓壺嗎?我認為大部分不在生產一線的從業者並不知道。如果知道,你會明確告訴用戶嗎?
也許古騰堡的活字印刷術取代了《聖經》抄寫員,但天朝的書法家從未失業過。可能,這也是筆者一直以來專註於傳統全手工制壺的一部分原因:一種對未知混亂的恐懼。
這個看似平靜卻兵荒馬亂的年代,唯有獨善其身。共勉!!!
如果我寫的內容對你有幫助,歡迎點贊或者分享。
最近開設了微博:紫砂清涼雜記-全拉瑞,歡迎關注。
(頭圖拍於丁蜀鎮青龍河廣場,iPhone)
推薦閱讀:
※基地的煩惱
※新品發布丨陸金喜曜變·弦上光
※新手打算嘗試白茶,先喝壽眉還是白毫銀針呢?
※電木茶盤
※茗動武林 茶界英豪匯聚,第八屆國際武林鬥茶大會正式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