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功近利的做好流量布局

急功近利的做好流量布局

來自專欄 BIBI的增長黑客學習筆記

急功:快速建立品牌,打響知名度,切入市場,獲得流量。

近利:獲得流量的同時,快速轉化成銷量,帶來實際效果。

1.初創企業如何快速建立品牌?如何打廣告,做到品效合一。

2.如何用最低成本實現營銷裂變,讓老用戶幫你持續帶新客戶?

3.熱鬧的微信營銷,怎麼做才能真正帶來實效?

4.事件營銷,如何才能讓流量瞬間爆發並存儲轉化。而不是一夜曇花?

5.如何做好落地頁,讓落地頁成為高轉化的第一生產力?

6.數字廣告投放如何才能避開作弊陷阱,少花冤枉錢?

7.跨界流量合作靠不靠譜?怎麼做到即雙贏又有效果

尷尬的品牌

品牌營銷很多產品的成功,得益於優秀的廣告創意,海量的廣告投放,彪悍的渠道刺激和信息不對稱的產品包裝。

當時的營銷手法基本就是「一句廣告語+一個代言人+中央電視台」

通過央視招標,一個新品牌可能一夜成名,迅速走進千家萬戶。

這裡多說一句,你會發現時至今日,雖然效果營銷已經迎頭趕上,但絕大部分企業對市場總監的招聘需求還停留在「品牌總監」時代,即使這個總監並不了解數字媒體、效果投放和線上轉化。這說明很多企業對於品牌的套路理解,還停留在2012年以前。雖然不能說對或錯(即使在今天,很多套路也並不過時,並且還很有效),但今天一個市場總監的知識結構已遠不止品牌部分了。用戶運營知識、產品經理的技術視野、數字效果廣告、社交媒體玩法,只有掌握這些新知板塊,才能更好地武裝一個市場總監,讓傳統意識升級。

品牌:流量之井

花錢買流量可能是飲鴆止渴。一是流量費用越來越高,隨著BAT的壟斷,企業議價權越來越小,獲客成本高;二是如果不做品牌,可能也沒有品牌溢價,只能通過產品促銷、降價的方式,提高流量效果。

分眾傳媒董事長江南春對這種普遍性糾結有一個說法:「流量佔據通路,品牌佔據人心。補貼和品牌可以兩手抓,補貼和流量相當於促銷,而品牌才是真正的護城河。」

傳統品牌講求「三度」:知名度、美譽度、忠誠度。雖然對這三度的具體計算都是通過調研公司完成的,但對於品牌的功能和價值,受眾一般看重的也是這幾點。

第一,品牌解決認知問題。讓消費者記得住並能和競品區別開(心智佔有)。

第二,品牌解決信任問題。消費者因為放心會優先選擇名牌,錯選的代價低。

第三,更高級的品牌是一種文化或信仰,具有很強的韌性和生命力。比如星巴克、可口可樂、蘋果這些超級品牌,會有足夠多的忠誠用戶。「即使一夜之間工廠全部燒光,只要我還有品牌,就能馬上恢復生產。」這是可口可樂創辦人阿薩·坎德勒的名言。從流量池的角度看,品牌不僅是心智佔有和信任背書,而且品牌本身恰恰就是巨大的流量池,品牌並沒有站到流量池的對立面。

相對於BAT級別的流量之海,絕大部分企業品牌只能算是一口流量之井。

雖然不是大江大海,但也「為有源頭活水來」。只要有這井水在,就能源源不斷地提供流量、提供商機。

這個道理很容易理解。如同當下最熱的明星、網紅,他們的微博下面總有不少「粉絲」的回復,走到哪裡都是前呼後擁,做一場直播能收幾十萬元的禮品,一點八卦就能上大號頭條,甚至刷屏。

他們的這些巨大流量來自兩方面:一是關注,二是「粉絲」。對企業而言,關注就是注意力經濟,就是商機,就是大量免費的流量湧入。

優步(Uber)的新聞,無論是一次公關活動,還是CEO(首席執行官)的離職,都經常能被大家討論,這就是明星企業的關注力。

同樣,小米的雷軍、鎚子的羅永浩,為什麼堅持用新聞發布會為產品站台,並且經常做出「Are you OK?」(「你還好嗎?」)、「漂亮得不像實力派」等炒作噱頭,實際上都是在用個人的方式引發公眾對產品的關注。

關注可能並沒有傾向性。對一個用戶而言,關注你的產品可能只是

出於好奇,或者想看八卦新聞甚至負面消息。而「粉絲」則是自媒體時期

企業做品牌最利好的一個流量源。

「粉絲」,是企業產品的忠實用戶或者喜愛者。從流量的角度

看,「粉絲」不僅自己會主動消費,而且會成為企業的「自來水」,也就是

幫產品主動打廣告,做口碑的「免費水軍」。

不要以為只有娛樂明星才有所謂的「粉絲」,實際上很多品牌通過潛移默化的滲透,都讓我們無形中成為其粉絲。即使口頭上不會承認,但在實際消費時,品牌對心智的佔領也會起作用,使我們不僅在第一時間會聯想到該品牌,而且還會自發地主動推薦。

這樣的例子很多:

? 在選擇房地產中介的時候,會瞬間想到鏈家。

? 想要吃漢堡包的時候,腦海里出現的是肯德基、麥當勞。

? 想要買家居用品時,會想到宜家。

? 想要吃火鍋時,去找海底撈。

? 想要買手機,腦海里就有蘋果、華為或者小米。

在商業高度發達的社會,我們其實已經淪為這個品牌或者在商業高度發達的社會,我們其實已經淪為這個品牌或者那個品牌的「粉絲」(這一現象的專業說法叫品牌心智佔有)。第一時間的品牌聯想指導下的購買動作,以及告訴他人的衝動,都是典型的粉絲行為,這些會為品牌帶來穩定的流量。

最犀利有效的三種定位方法

這裡先以神州專車為例。

2015年初,神州專車剛剛殺入出行市場的時候,面對的可謂三座大山:滴滴、優步、易到。當時正是出行市場競爭白熱化階段,競品無論是市場佔有、品牌名氣、資本實力還是網路流量,都絕非一家新創品牌短期所能達到的。

作為後來者,神州專車面臨著極高的挑戰風險。

單講品牌,普通大眾已經通過享受兩年的出行補貼,充分接受了滴滴出行;一些白領、外企用戶則成為優步的擁躉;易到作為中國專車創始品牌,手裡攥緊了大量中高端商務用戶。此時的神州專車,並沒有陷入同質化競爭,靠打價格戰引流,而是堅持特有的B2C(電子商務中商家直接面向消費者的交易方式)模式,即自己提供專車和司機,沒有從車輛和司機數量上跟滴滴和易到搞競賽。

這個時候,定位就變得至關重要。

如果跟隨對手的定位,主張當時各家專車都主打的速度、價格,神州專車顯然不具備明顯競爭優勢,自有車和司機畢竟也不如社會車輛多。

而神州專車堅持高品質自營,起步就從B級車輛(15萬元以上商務車型)開始,價格方面也無法對拼快車和瘋狂補貼的優步。

如果追求「高品質、服務好」呢?這個定位看起來合理也符合實際,

但可能會比較虛。服務是一個後體驗的東西,消費者還沒購買體驗,你

再怎麼強調,他也沒有太大的感觸,很難切中他的「痛點」。

品牌需要定在哪裡?

一是看產品的特點,二是看用戶的消費痛點。

神州專車沒有C2C(電子商務中消費者到消費者的交易方式)的車多人多,獨特的優勢就是更規範、更專業、更便於管理。

神州專車內部當時用京東與淘寶做對比,前者沒有後者那麼大的商品數量和成交量,但顯然在產品品質上更讓人放心。淘寶「消滅」不了京東的一個原因,就是B2C模式帶來的品質差異讓一部分用戶會忠誠於京東。

從這個角度看,滴滴出行、優步、易到都是同一模式的公司,它們的補貼大戰一定會殺個你死我活,可能最後只剩下一家。這是從當時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理解,事實上,在隨後的一年多時間,滴滴相繼併購快的、優步(中國)後,確實成為國內出行市場的「巨無霸」。

不過,後來的事實還證明了一點,即商業模式才是根本。C2C模式沒有壁壘,2017年,美團、摩拜也殺入網約車市場,充分說明了只要有流量和資本,C2C模式就可以無休止競爭,補貼戰、價格戰根本停不下來。拿優步在美國來說,一旦它的補貼停止,對手Lyft(來福車)的流量就趕上來了。

毫不誇張地說,BAT中任一巨頭其實都可以做網約車,它們還有更多的應用場景優勢。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當時我們認為,神州專車的特殊模式就在於構築了護城河與壁壘——我們不一樣。

但前提是要讓用戶清楚地認識到,神州專車和其他公司的模式不一樣。

當時C2C社會共享車輛的弊端,可以明確地看到兩點。

首先,缺乏監管。雖然方便民生,但其實大量接收了之前所謂的黑車司機,政府部門監管政策尚未出台,而很多快車司機的素質有待提高,媒體和網路上有大篇幅的司機犯罪、騷擾、辱罵乘客的相關報道。

其次,平台縱容。為了招到更多的司機加盟,各個打車平台不但沒有加強管理,反倒製造一些話題,如「打車邂逅美女」「坐車認識投資人」等。很多有車族把開專車當成找樂子,加用戶微信,並且後續進行騷擾,這實際上成為網約車行業最初的一種常見亂象。

對比之下,B2C專車模式,專業司機,專業車輛,更清凈,更自律,也更安全。

從用戶的消費痛點考慮,我們首先要明確誰是神州專車的用戶。顯然,鑒於當時的數量和價格,我們無法滿足所有用戶的用車需求,只能滿足中高端的部分用戶需求,他們更偏商務,價格敏感度更低,更在乎服務品質。

中產人群對於安全的訴求明顯更高。作為一個封閉式的出行工具,專車司機和車輛本身的安全性,都是商務用戶比較敏感的問題。男性用戶可能對安全看得沒那麼重,但其家人也會乘坐專車,他們的安全如何保障,這是一個繞不過去的痛點。

基於自身的產品特點和中高端用戶的痛點,神州專車做出了一個足夠差異化的定位——安全!

神州專車,要做更安全的專車。唯有如此,才能在對手瘋狂的補貼大戰中殺出重圍,做出差異,獲得用戶,立足市場。

在這裡要特別提到神州專車品牌定位的提出者和堅定支持者,就是神州優車董事長兼CEO陸正耀。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在一次內部品牌決策會上,當神州專車市場部大部分人以及品牌合作方中國台灣奧美的專家們,都質疑安全定位可能不符合用戶用車需求時,老陸堅定了安全定位。他認為,行車走馬三分險,安全是用車出行的最基礎需求!如果專車做不到安全,那一定不是用戶需要的專車。

通過兩年多的塑造與堅持,今天,神州專車訴求的安全已經深入人心,安全定位已經成為神州專車的靈魂與名片。神州專車不僅擁有4000萬名用戶、日均超過50萬單的品類第一,而且得到了中國中高端用戶的青睞。

在專車補貼大戰最激烈的纏鬥下,他們主動減少補貼,不僅沒有掉隊,還能穩步增長,達到了年均增長率50%以上,充分體現了品牌的韌性和生命力。時光荏苒,2015—2017年的行業態勢也印證了我們當初的判斷。

兩年里,優步(中國)被滴滴合併,易到陷入資金鏈斷裂之虞,逐步退出了一線的競爭平台,而滴滴在專車上也開始跟隨神州,主打「安全專車」形象。

神州專車這三年的品牌故事,是一個很好的定位案例,它符合我追求的快速、差異、犀利化品牌,而這種品牌一旦建立起來,會帶來源源不斷的「粉絲」和用戶口碑,讓品牌獲得流量。

? 好的定位總是乾淨利落,廣告口號讓人印象深刻,同時可以節約企業大量的營銷費用,提升廣告效果。

? 不好的定位,啰啰唆唆,特徵不明,虛頭巴腦,用戶記不住,企業自己也說不清。

? 最可怕的定位,是根本不是用戶需求,過高估計了市場或錯誤判斷了市場,產品和品牌定位都是悲劇。

我認為在實踐中有幾種最簡單有效的定位方法。

對立型定位

對立型定位是強競爭性導向(非用戶需求導向),是與對手顯著差

異化的定位,適合市場已經相對飽和、後發創業的品牌。

這種定位的邏輯必須有一個能夠對標的競品,最好是行業最大、知名度最高的競品,這樣你的對立才有價值,才能被用戶馬上感受到,才能跳出同質化競爭。

針對這個競品,你認為你最與眾不同的優勢是什麼?要麼人無我有,即擁有對手還不具備的優勢;要麼人有我強,即擁有對手還沒有重點強化的特點,你準備做到最好。從形式上來講,對立型定位往往在廣告語言上會使用「更」「比」「沒有」「增加」「不是……而是……」等字詞,體現對比優勢,並且一破一立,很容易帶給對手不利的聯想。

上一案例已經講到,滴滴和優步已經成了快車、專車的代名詞,神州作為後發者,以滴滴為對標,提出了「更安全的專車」,讓對手被間接聯想成為「不安全的專車」。這個是人無我有同樣激烈的二手車大戰,瓜子、優信、人人車的廣告投放數以億計,但瓜子的投放效率明顯更高。「二手車直賣網,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讓對手站到了「有中間商」「賺得多」的聯想對立面。農夫山泉的「我們不生產水,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強化了天然礦泉水的定位,讓用戶直觀感受的同時,也對其他非礦泉水產生消費懷疑。

針對紅海競爭的白奶市場,特侖蘇的定位是更高品質、奶中貴族。「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侖蘇」這句口號霸氣又低調,讓人印象深刻,廣告公司因此獲得蒙牛集團的10年貢獻大獎。

2005年,百度面對中國最大的競爭對手谷歌,提出了「百度更懂中文」的定位口號,鞏固了中文搜索的地位,讓百度成為中文搜索的標配。

(同一時間還有雅虎、中搜等大量搜索網站,但已俱往矣)。

以上案例,都是強對立型定位。如果需求都是一樣的,不能體現定位的價值,只有通過定位,分化、切割並提升出新的市場需求,讓自己成為與眾不同的對立者,才有機會存活並贏得市場。

很多情懷型定位,如夢想、主義、主張等,看起來很溫暖、很文藝,如果定位者是市場領導者倒也無可厚非,算是一種情感溝通,但如果是創牌企業,那麼這種定位毫無意義,基本是管理者的自娛自樂。

因為在有限的流量推廣中,消費者很難對你形成印象並迅速認可。我認為,凡是不能一句話或者幾個字說清楚的定位,都不能算品牌定位。定位不是口號,但好的定位,一定能引導出很簡單、很好懂的一句口號。

著名的USP定位

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人羅瑟·里夫斯提出USP(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理論,即向消費者說一個「獨特的銷售主張」。40年後,達彼思廣告將USP發揚光大。

從理論來講,對立型定位也是一種USP(人無我有)。但從實踐中,我們一般說的USP更集中強調產品具體的特殊功效和利益,是一種物理型定位。達彼思認為,USP必須是具有特點的商品效用,要給予消費者一個明確的利益承諾,並通過強有力的說服來證實它的獨特性。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的產品在某個功能上非常不錯、獨一無二。USP定位經久不衰,可以說到目前為止,絕大部分的品牌定位,尤其是科技創新產品、工業產品,都基本遵循了USP定位法則。甚至,USP也反向引導了工業設計和創新思維,簡單、極致、功能主義、單點突破,這些新概念或多或少都有USP的影子。

從表現形式來看,USP定位最容易形成的就是場景型口號,即在某種場景(或問題)下,你應該立即選擇我的產品,「……就用……」是常用句式。

斯達舒廣告經久不衰的定位「胃痛、胃酸、胃脹,就用斯達舒」就是USP定位的典型案例。明確場景,明確產品利益點,讓消費者一聽就明白,一對應癥狀就能聯想到產品。這樣的好定位,省力又省心。你想想,同類型的其他胃藥品牌,你還有能記住的嗎?紅牛飲料的「困了累了,喝紅牛」,也是同樣的USP定位,定位在解乏功能性飲料。這個一聽就明白,場景很清晰。後來口號更換成「你的能量,超出你的想像」,對定位的表述模糊了,可能是企業覺得品牌做大了,可以更加偏主張、偏情懷一點。「農夫山泉有點甜」,「甜」是一個USP,讓用戶聯想到天然泉水。這是一個100分的定位和口號。

OPPO手機的「充電5分鐘,通話兩小時」,又是一個功能明確的USP定位,突出了閃充功能。而且口號就是數據證明,即使用戶將信將疑,也會對這個充電功能留下深刻印象。

士力架的「橫掃飢餓,做回自己」,始終堅持的是抗飢餓食品定位。

iPod(蘋果的攜帶型多功能數字媒體播放器)的早期口號是「把1000首歌裝進口袋」,這個定位要表達的是iPod個子小、容量大。

USP定位應用最多,大家可以再想想身邊的案例。總之,USP定位基本是著眼於某個強大的產品功能,進行概念包裝,給用戶留下鮮印象,建立競爭壁壘。

升維定位

與第一種對立型定位的思維方向正好相反,我把第三種定位稱為升維定位。同樣是競爭,不跟競爭對手在同一概念下進行差異化糾纏,而是直接升級到一個更高的維度,創造新的藍海品類市場。

看過《三體》的人都知道「降維打擊」一詞。掌握三維空間技術的對手能直接把你的維度降到二維,從而不在一個維度上就能輕鬆消滅你。回到定位本身,也就是創造新的需求,或者啟發新的需求,讓用戶覺得,這個產品根本就不是之前的其他產品,是一種更高維度的購買體

驗,那你自然也會成為新品類的代表者。

升維定位也特別適合創新型產品,或者創業階段的企業。如果我的產品能夠直接或間接創造新的需求市場,那我就沒必要對標現有對手,也沒必要就一個單點做USP突破,而是可以直接成為新市場的領導者和佔有者。

在表現形式上,最經常看到的升維定位就是「×××行業開創者」「重新定義×××」「×××革命」等比較大的字眼。雖然看起來有點大而空,但消費者通常有趨強、好奇、選大牌、選更先進產品的心理,所以也會產生實際效果。

有時候,升維市場是真的全新市場,那定位就是取其最大,振臂一

呼!

預調果酒RIO(銳澳)是一種用威士忌、伏特加等為基酒,加入各種水果汁調製成的酒精含量僅為5%的新型飲料。RIO針對夜店渠道,從2013年發力,上市之後就很受歡迎,兩年時間銷售額突破20億元。它的定位就是夜場酒的消費革命。

在夜場消費上,當時還沒有預調酒概念,初期消費者主要是因其酒精度低、口感好喝、瓶身彩色包裝等元素選擇RIO,所以早期RIO的營銷很成功,因為市場上沒有跟進者,基本一家

獨大。

而2016年以後,多家白酒企業開始跟進預調酒。比較可惜的是,

RIO沒有堅持自己的行業領導者定位,而是轉向消費者溝通的情感型定

位(「RIO在,超自在」),實際效果有待觀察。

也有一些升維,並不是真正的全新需求,而只是通過定位,引導原有消費升級將消費力

轉移到新的產品上。

在小米、樂視互聯網電視沒有出現之前,傳統電視已經開發了連接互聯網、能夠在線看視頻的電視機,如:長虹做了CHIQ(奇客);創維的網路電視名氣大一些,叫創維酷開;康佳的網路電視叫KKTV。但它們都沒有整體發力搶奪互聯網電視概念。

某個時間段,這幾個品牌也在相互纏鬥、你爭我奪。但實際上,絕大部分用戶可能對這些副牌都沒有印象。因為牌子太細碎,概念太小氣。上述企業在做定位時估計也有顧慮,既要保護傳統電視的份額,又想把握未來的消費升級。

但樂視、小米進入市場後就不一樣了。它們沒有任何顧忌:我來就

是「革命」的,也根本不需要做什麼副牌,我的定位直接就是互聯網電

視,搶最大的概念,占最大的交椅,收穫最大的消費認知。

後來的情況是,傳統電視教育市場這麼多年,互聯網電視的概念始終羞羞答答、不清不楚,市場也沒有做起來。而小米、樂視進場後直接升維定位,也就兩三年時間,市場便迅速升溫、擴量、成熟。

現在年輕人買電視機,首選就是互聯網電視,最認的牌子也是小米和樂視。在他們心目中,互聯網電視是一個全新品類,而這個品類的領導者顯然不再是那些傳統電視副牌。

發展了數十年的電視機行業,僅僅幾年時間就在產銷量上被跨界而來的對手打敗,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就定位來講,直接升維並佔據市場最大化概念,這樣的思路很正確,值得學習借鑒,傳統企業尤其要學習。

需要提醒的是,升維定位並不是競爭性導向,而是用戶需求導向。升維的核心目的不是為了打擊對手(那不如對立型定位更直接),而是創造或引導出新的需求。

升維定位需要企業家有一定的戰略格局和市場眼光,但也要避免好高騖遠、過度判斷。這幾年流行的O2O互聯網創業,搞出了很多根本沒有多少需求或是偽需求的市場概念,比如上門美甲、上門洗車、上門按摩等。

這些需求頻次低、習慣弱,結果企業定位很大,看上去很美好,但實際的市場狀況卻不是營銷能夠解決的,因為需求本身很難延續。

以上三種定位方法,是我在實踐中認為效率最高、思路最清晰的定位方法。尤其是創牌企業,在初期根據自身情況和用戶需求,可以選擇強競爭性的對立型定位,也可以選擇主打單一功能的USP定位,還可以做創新品類的升維定位。

定位之道,說法很多,系統方法論也很多,但上面三種是我畫出的重點,對應的是流量池思維的核心思想——快速獲取流量。只有定位準確,「定」住了用戶需求,這個定位才能快速立足並帶來流量。


推薦閱讀:

得用戶者的天下,2個故事教你打造私域流量
高流量WordPress網站小提示
燕麥云何洋開講丨「無限流量」時代來臨,數據安全遭遇何種新挑戰?
免流量卡「陷阱」多,使用時這些操作需注意!
新開的網店沒流量怎麼破?

TAG:流量 | 增長黑客 | 運營新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