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家人治病負債二十萬, 做「銅人」數十年。
08-18
為家人治病負債二十萬, 做「銅人」數十年。
月河阿炳曾一度消失在月河。在過去的幾年裡,他去各地參加了各種商業演出,最終還清了債務,最後又回到了月河。從2011年到現在,景區的小販和管理人員都與他十分熟絡,那些溫暖的人群和故事也讓他一直對這裡割捨不下。在寒冷的冬天,一位陌生的女孩給了他一杯熱咖啡,因為害怕會冷掉,便用圍巾蓋住它,直到他卸妝演出結束。現在他還清了一身債務,也不為了賺錢而表演,而是為了這些觀眾,為他熱愛的音樂。當人們被命運推到進退兩難的岔路口時,有的人原地躊躇不前,有的人揮別過去決絕向前。不同的選擇決定了不同的人生方向,而那些絕處逢生的選擇,往往能給人們柳暗花明的希望。就像命運對阿炳施加的坎坷磨難,成就了他動人心脾的樂曲一樣。突然的變故,無論是大是小,都可能是人們重新獲得新生的轉折點。
3 人贊了文章
張鐵柱是一名清瘦的中年男子,皮膚略黑,年過五旬,喜歡二胡,會吹簫,會彈鍵盤,二胡,吉他,樂譜在他狹小的出租房裡尤為矚目。熟悉的人都叫他阿炳,因為他以模仿民間音樂家阿炳,在月河街上的表演而出名。他不誇耀自己是一個表演藝術家或街頭藝人,只希望自己不會玷污阿炳的形象,如果他能促進民族音樂的傳播,他自然願意多出幾分力。
在成為月河阿炳之前,張鐵柱的生活也曾經歷了起起伏伏。他曾經是一家國有企業的技術骨幹,白天在工廠工作,晚上在酒吧當樂隊的鍵盤手。後來,他在別人的不解中「瘋狂」地辭去了他的工作,也就是當時所謂的「鐵飯碗」,專註於樂隊演出。隨著年齡的增長,樂隊解散,他不得不開始在北京經營一家服裝公司。然而,命運把他推到了岔路口,他的弟弟病了,需要做肝臟移植,四處籌得70多萬元的手術費用仍然還差20多萬元,為了保住弟弟的命,就此他便背上了20多萬的債務。
結果,他沒有錢經營服裝生意,他覺得靠打工來還債幾乎是不可能的。於是他想到了一個主意,把自己打造成一個銅人,模仿阿炳在風景區里演奏,畢竟他也會點二胡,而且這也不需要啟動資金。他開始閉門苦練二胡,了解阿炳的生平和音樂,準備行頭,從帽子到衣服,都塗滿銅色顏料。他先後去過山東、杭州和阿炳的故鄉無錫。最後,他選擇留在月河老街。也許他所面臨的困境與阿炳的相似,所以拉「二泉映月」與阿炳也有一絲感同身受的悲戚。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