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寶寶良好的交流?讓交流成為你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
來自專欄 Grace在家蒙特梭利
如何與寶寶交流
雖然我們已經了解家長和孩子交流的重要性,但實際情況是,很多父母還是很少花時間與寶寶交流。一些研究表明,一天可能只有幾分鐘而已。與這個統計數字相比,你家的情況又如何呢?交流是否已經成為你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
儘早開始交流。
即使是還無法參與口頭交流的寶寶,也應儘早讓他參與到家庭的談話中。現在就建立良好的交流技巧將為寶寶日後的成長奠定良好的語言基礎,最終使寶寶可以更容易地談論各種話題。
預留一個特定的談話時間
任何時刻和寶寶談話都不錯---例如在你推兒童車或鞦韆時,在你做晚餐時,在你開車去幼兒園時,在你準備工作時。但是這些談話還不夠,良好的交流還需要一個固定的時間,不間斷地進行。通常進餐時間可以提供這樣的機會,但你不要看電視,讀報紙,打電話或做其他分心的事情。
即使你不是和寶寶一起吃飯,也應盡量坐下來和寶寶說說話。在寶寶睡覺前,和寶寶談談話,尤其是談談今天發生的事情。如果你有時間,還可以抓緊時間在清晨來一次聊天(在寶寶的床上或在你們的床上)。
如何與寶寶交流
寶寶想說話時要傾聽。
對於一個沒有什麼時間觀念的寶寶來說,用模糊的「等會兒」來拒絕他,可能會挫傷寶寶的積極性,讓寶寶忘記他精心構思的想法。在你的寶寶學會忍耐並具有了等待的能力(4歲左右)之前,盡量避免讓他等待你的傾聽。有時等候不可避免---例如當你與維修人員討論電腦問題,或正在接聽一個重要電話時。如果是這樣,確保接下來你會注意寶寶。經常遭到推遲的寶寶往往會覺得:「沒有人真的想聽我說什麼,所以我不會再說什麼了。我要把這些話埋在心裡。」
有時在你開車時,拉著兒童車穿過馬路時,用鋒利的菜刀切胡蘿蔔時,你只能聽寶寶說些什麼,而不能用動作出回應。
但是,只要有可能,試著在談話以及傾聽時,討論以及管教時,建立更多的接觸(例如眼對眼,手對手)。在語言交流的過程中,這種接觸還可以向寶寶傳遞愛和尊重。如果你正忙著別的事情,或不太可能面對面地坐著,試著在你傾聽寶寶說話的過程中,不時地看寶寶一眼,並且偶爾拍拍他的頭或拉拉他的手,有些接觸總比沒有好。
調整好,注意聽。
在你關注其他事情時假裝正在傾聽寶寶的話,不誠實也不公平,不僅會有損寶寶的自尊心,而且會有損家庭交流的質量。在寶寶試圖交流時,儘可能讓他成為你關注的焦點,通過評論來表明你也參與其中。
寶寶需要知道,對他而言十分重要的東西,對父母來說也十分重要。在你無法傾聽的時候向寶寶解釋原因,可以打消寶寶認為自己是個無關緊要的人的疑慮。讓寶寶知道,你隨後會傾聽他的話。
做一個有耐心的聽眾。
讓寶寶有足夠的時間來講述一個故事或表達他的想法。即使你很忙,即使他爭著說話,根本聽不進你說什麼,也要保持耐心。除非寶寶請求你幫忙,否則不要搶著說出寶寶將要說出的話。
做一個熱情的觀眾。
即使寶寶詳細向你說明他和玩具娃娃的茶會,可能也不會讓你有大開眼界的感覺,但是如果寶寶很興奮,那麼就值得你做出熱情的響應。除了用「這很好」或「嗯」來表明你在傾聽外,你可以用一些更真誠的話:「這茶味道真好。 你喝完了嗎?」
給寶寶一些空間。
如果寶寶不想說話,不要強迫他。讓寶寶知道你喜歡聽他說發生在幼兒園或遊戲小組中的事情。如果談話變成了一種強迫, 寶寶就不會再喜歡談話了。
只是聽,但不要去評定。
這可能會很困難。如果寶寶說:「我喜歡這個玩具。」你應該說:「我已經注意到了。你喜歡它什麼呢? 」而不是說:「我覺得它好傻。」 在寶寶發言時,你可以說:「這很有趣。我想……」但是要確定你做出的評論不是貶低性的。
如果寶寶抱怨:「莎娜搶我的玩具時我很生氣。」你應該說:「我知道要和別人分享你的玩具很難。」而不是對寶寶進行說教。如果在寶寶試著表達他真實的感情時,你批評或說教,他會感到無法與你自由地進行真誠的談話。
幫助寶寶自我描述。
許多寶寶還不會用辭彙來描述自己的感受,但寶寶也有自己的感受。為了幫助寶寶描述自己的感受,可以提供一些辭彙: 負面的(如悲傷、憤怒、疲倦、孤獨、無聊、尷尬、傷心、擔心、害怕、失 望和困惑)和正面的(如高興、自豪、興奮、強壯、自信、渴望、喜歡、滿意、輕鬆)。頻繁地使用它們來描述你的感受、寶寶的感受,以及寶寶玩伴、家庭成員和書中、電視上人物的感受。
傾聽寶寶的肢體語言。
面部表情(哀傷的眼神、憤怒的鬼臉、受到驚嚇的表情)和身體活動(握緊拳頭、聳肩、揮舞手臂)表達的內容和語言表達的一樣多。在交談時,尤其是在和幼兒(他們往往缺乏廣泛的辭彙)交談時,必須考慮寶寶的身體語言。如果寶寶的身體語言似乎在說一件事,而寶寶的話又是在說另一件事, 那麼試著去探求一下吧。
不要妄下結論,在你確定一個人在說什麼之前,最好還是先聽聽他說什麼。這對於寶寶尤其重要,因為他的話常常彎彎繞繞,很難用連貫的方式組織起來。
▼美國蒙特梭利教育華人第一人Grace曉輝老師的管教課來啦!僅9.9元!
正面管教--愛的藝術,自由與規則的關係推薦閱讀:
※孕期飲食、產後恢復,聽我的准沒錯
※孕婦做B超並非多多益善,太多也會有風險?
※第二次母嬰分離:如何科學斷奶? 媽媽一定要學!
※厭奶記——記錄我與厭奶小惡魔相互折磨的日子